- 相關推薦
專業社會工作介入疑似精神病個案分析
個案工作者受心理學、精神病學和精神分析學的影響,認為在處理案主的問題時,除了幫助案主解決經濟上、物質上的困難外,更重要的是要醫治他們在心理上、感情上的挫折與創傷。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析專業社會工作介入疑似精神病個案,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問題及背景
個案背景:
案主W女士今年40歲,江西人,離婚多年,與前夫育有2女1子。2012年年初案主來到T鎮經營了一家養生保健館,生意較紅火,于是又新開了一家旅館。但由于案主經營的旅館和養生保健館一直沒辦理營業執照,自2013年初開始遭到工商局的多次查封,自此生意一落千丈,后旅館倒閉,養生保健館雖然辦理了營業執照,但工商局以其經營不正當生意為由仍多次突擊檢查,故店里生意也一直未見起色。同時,案主與子女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其中只有大女兒隨其來到廣州生活,據隔壁商鋪店主反映,案主經常打罵大女兒。2013年年底,大女兒嫁給一名外來務工男子并隨其到其他地方生活了,自此案主與女兒也失去了聯絡。隨后,案主男朋友突然與案主的好朋友好上了,不僅拋棄案主,并將案主的全部積蓄騙走了。自此,案主精神狀況開始出現問題,言行中更是帶有自我傷害和擾亂公共秩序和對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主要表現為:(1)案主曾一度動手傷人至該被打者住院治療,對他人無端糾纏怒罵;(2)在路中間擺放佛像香爐供拜,且身上帶有十幾個打火機,多次攔阻經過車輛;(3)白天黑夜間歇性地哭喊,精神頹廢,衣著臟亂,據居民反映近幾天案主沒有進食,只靠喝水維持生理需求。
問題分析:
根據致病性—壓力—應付—能力模式認為,患有精神疾病的受助者的精神狀況變差,甚至精神病病發,引發顯性和隱性病癥,主要因為下列五項因素:1、沒有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下,觸發生理和心理的致病因素;2、出現巨大的生活壓力,超越受助者所能承受的水平;3、受助者的解難能力和應付能力欠佳;4、家屬和朋友的支援減退和消失;5、缺乏合適的支援服務。
案主同時經受經濟事業沖擊的壓力,家庭系統功能失調的壓力,情感受挫的壓力,而其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家庭支持系統失調,導致案主的精神狀況出現問題。
二、社工介入過程
(一)介入前期:社工通過訪談小區內附近幾家商鋪店主搜集到案主的基本資料,同時了解到案主近期的言行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案主曾兩次被派出所拘留,但放出來后仍舊病故發。社工通過觀察案主的言行發現案主已處于無自主意識狀態,故社工暫時不接觸案主。社工緊急采取的行動包括:一方面,社工告知附近商鋪店主時刻留意案主的狀況,若出現情況馬上聯系派出所或社工;另一方面,社工認為當前主要是聯系到案主的家屬,且必須先與社區內相關的持份者進行溝通協調,社工通過走訪居委、派出所、白云心理醫院,匯報相關情況,并與其共同商討解決方案。由于新的精神衛生法規定,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由患者自主決定。但目前案主處于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且有傷害自身、他人、擾亂公共秩序危險的狀況下,可以對案主實施非自愿住院治療。隨著案主病情的加重,最終派出所決定將案主送到區民政局精神病院臨時救助站,隨后,通過身份證全國聯網聯系到案主的家屬,并要求案主家屬帶案主到專科精神病院進行治療。
(二)介入中期:增強案主家屬的病識感,促成案主回歸醫療系統,接受藥物治療。案主家屬從外地趕來,對廣州相關的醫療資源一無所知,社工整合關于精神疾病治療的相關醫療資訊,案主家屬通過自決選擇適合案主治療的醫院。后案主家屬告知社工案主被診斷為抑郁癥情緒病,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社工得知案主與其子女的關系一直較緊張,社工認為家庭系統的支持對于案主的治療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多次對案主的子女進行訪談,運用多種訪談技巧,對案主的子女進行心理支持和情緒疏導,鼓勵其支持案主的康復和改變。
(三)介入后期:通過多次家訪及電訪,取得案主家庭的支持與配合,鞏固康復效果。案主家屬在案主病情穩定后離開了廣州,案主仍留在廣州經營保健養生館。社工通過定期與案主女兒電訪,了解案主目前的家庭支持系統狀況,同時也向案主子女匯報案主目前的生活狀況。另一方面走訪社區,對受此事件造成一定負面心理影響的居民進行一對一的面談輔導,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的重建,并促進他們對案主的認識和接納。
三、服務成效
社工根據致病性—壓力—應付—能力模式評估案主目前的狀況及此個案的服務成效。
1.此個案社工一直未能與案主建立信任關系,但通過第三方——案主的家屬對此個案進行介入,且取得了較好的服務成效。到目前為止,案主有了較大改變,中間曾出現倒退行為,但社工通過與案主女兒溝通,再由其女兒與案主溝通,案主的精神狀況逐漸好轉。案主的家庭支持系統得到了增強,其面臨的壓力也相對減輕,案主的家屬對案主有了較大的變化,對案主投入更多的照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理解。案主的鄰里商鋪店主在社工的介入下,對案主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接納。
2.案主的保護因素有所增強,她的病悉感有明顯改善,能感知自己的病癥并能按時服藥,顯示她管理精神病癥狀的能力有所改善。
3.根據社工觀察和事后隨訪調查,居民對此次社區危機干預表示滿意。通過此次社區危機介入,居民對社工有了更多的了解,提升了社工的知曉度,在處理此次社區危機過程中,社工與社區事件相關持份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以便為日后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案例思考
1、關于建立“社區危機干預應急預案”的重要性
這次事件的發生讓社工認識到建立“社區危機干預應急預案”的重要性。首先,社區危機事件的處理需要跨部門合作,并不是僅僅依靠社工中心就能一蹴而就地解決,必須與社區事件的持份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社區事件持份者包括警察、醫院、村居委、消防、學校、傳媒、相關政府部門等等),社工介入社區危機事件,首先需要定位好社工的角色,社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協同哪些職能部門去介入事件的處理。由于中心剛成立不久,社區應急預案仍未建立起來,雖然此次危機平穩度過,危機干預基本達到目標,但仍需借鑒別人的好經驗,總結這次事件的處理方式,盡快探索制定出適合本社區的通用性的社區危機事件處理模式。
2、關于異地務工人員精神疾病治療缺乏醫療保障的思考
眾所周知,精神疾病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相應的治療報銷費用比例逐年提升,甚至是全免,這大大減少了患者本人及家屬的經濟壓力,但是大部分政策只是針對本轄區戶籍的患者才享有這種福利。目前社工服務的轄區內有較多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大部分是農民工或低層的勞務工,面臨的生活壓力較大,精神疾病的突發率較高,但由于他們工作的單位購買醫保的權利未能得到保障,在發病時面臨昂貴的治療費用往往是望而卻步,這另他們本來就艱難的生活更加深入困境,這往往對患者整個家庭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社工在此呼吁社會上能對這類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社會支持,在國家醫療保障政策的制定上也希望有更多的福利待遇傾斜于這類人群。
【專業社會工作介入疑似精神病個案分析】相關文章: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鄰里矛盾個案分析06-19
社會工作者介入夫妻離婚個案分析03-07
社會工作者介入長期遭受家暴個案分析范例12-06
專業社會工作介入非理性情緒殘障個案輔導08-07
家庭社會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9-24
老年社會工作個案分析08-19
社會工作介入婚姻暴力案例分析06-08
青少年社會工作介入案例分析09-30
社會工作介入養老項目案例分析09-18
社會工作介入機構養老服務分析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