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知識大全
語文課實際上就是通過言語來學習語言,也就是通過課文,一些具有漢語典范性的文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學字、詞、句、章、等知識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知識,歡迎大家參考!
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知識 1
一、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
là yuè chū xún zhǎn lǎn suàn bàn jiǎo zi fěi cuì zá bàn zhēn zi
lì zi bào zhú fēnɡ zhēnɡ yù bèi cǎi pái biān pào ié rán sì yuàn
cǎi huì ɡuànɡ miào huì mài yá tánɡ zǒu mǎ dēnɡ línɡ qī bā suì
wàn xiànɡ ɡēnɡ xīn zhānɡ dēnɡ jié cǎi
讀讀記記:
劇種 面具 激流 發誓 曠野 鼻祖 柔順 壓抑 敦厚夸張 描述 演繹 布局 和睦 酷熱激昂 抽象 韻味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別無所求 蜂擁而至 鋪天蓋地 肅然起敬美不勝收
二、多音字
pū(鋪設) jiàn(間斷) gēng(更改) chuán(傳奇)
鋪 間 更 傳
pù(藥鋪) jiān(中間) gèng(更加) zhuàn(傳記)
qí(奇怪) níng(安寧) mó(模型) tà(踏步)
奇 寧 模 踏
jī(奇數) nìng(寧可) mú(模樣) tā(踏實)
piāo(漂浮) zài(載歌載舞) zhá(掙扎) kēng(吭聲)
漂 piǎo(漂白) 載 扎 zhā (扎針) 吭
piào(漂亮) zǎi(記載) zā (扎褲腳) háng(引吭)
練習
(1)選擇正確的讀音,填寫序號。
A ɡēnɡ B ɡènɡ 除舊更( )新 更( )上一層樓 三更( )半夜
A hé B hè C huó D huò和( )風細雨 隨聲附和( ) 和( )面 和( )稀泥
(2).多音字(用“√”選出詞語中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間斷(jiān jiàn) 萬象更新(ɡēnɡ ɡènɡ) 差不多(chā chà) 正月(zhēnɡ zhènɡ)
三、形近字組詞
拌( ) 旬( ) 醋( ) 餃( )
絆( ) 甸( ) 醒( ) 皎( )
旬( )熬( )醋( )餃( )翡( )拌( )
甸( )傲( )蠟( )絞( )輩( )絆( )
秦( )粟( )箏( )鞭( )寺( )逛( )籍( )
榛( )栗( )爭( )靴( ) 侍( )誑( )藉( )
四、日積月累 準確默寫兩首詩
五、課文復習
(一)北京的春節
1.主要內容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2.詞句解析。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么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3.詞語解釋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初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4.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
課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后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重點部分: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2)從“味 色 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 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閑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么?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二)藏戲
藏戲的開山鼻祖是( ),藏戲演出被稱為( )
藏戲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顏色和形狀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兩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則用白布或黃布縫制,眼睛、嘴唇處挖一個窟窿,以示樸實敦厚。
除藏戲外,中國還有許多名劇種,如安徽( )戲,河南的( )劇,四川的( )劇,浙江的( )劇。
(三)各具特色的民居
1.被稱為“世界民居奇葩”的是( )承前祖德勤和儉 啟后子孫讀與耕
2.多起竹樓,傍水而居 樹滿寨,花滿園 北京( )、蒙古族的( )也是有名的民居。
(四)和田的維吾爾
拓展:小學語文知識點之關聯詞
1.轉折關系
盡管……可是……、雖然……但是……、……卻……、……然而……
2.假設關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
3.條件關系
小學生關聯詞語有哪些: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不管……也……、即使……也……
4.因果關系
因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既然……就……、之所以……是因為……
5.并列關系
不僅……而且……、一邊……一邊……、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既……又……、不是……而是……
6.承接關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遞進關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僅……還……
8.選擇關系
不是……就是……、是……還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與其……不如……、寧可……也不……4.遞進關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
9.目的關系
不是……就是……、是……還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與其……不如……、寧可……也不……這種行為的目的。
小學小升初語文知識點
一、兩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四、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五、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六、六種病句類型:
1、成分殘缺;
2、搭配不當;
3、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4、前后矛盾;
5、語序不當;
6、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七、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八、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九、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雙關
十、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十一、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十二、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三、記敘線索: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十四、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反面描寫
十五、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十六、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十七、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八、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移步換景
十九、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六種形式:1一般—個別2現象—本質3原因—結果4概括—具體5部分—整體6主要—次要
二十二、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十三、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十四、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列圖表
二十五、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六、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二十七、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稱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
二十八、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九、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十、結構形式: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三十一、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十二、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三十三、引號的作用:1表引用2表諷刺或否定3表特定稱謂4表強調或著重指出5特殊含義
三十四、破折號用法:1表注釋2表插說3表聲音中斷、延續4表話題轉換5表意思遞進
三十五、省略號的六種用法:1表內容省略2表語言斷續3表話未說完4表心情矛盾5表思維跳躍6表思索正在進行
三十六、其他:
(一)某句話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文中: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四)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五)段意的歸納
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六)復句關系和常用關聯詞語:
并列:既……又……;一邊……一邊……;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于是
遞進: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況等
選擇: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還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轉折:雖然……但是……;盡管……卻……;然而;卻;只是;不過等
因果:因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為……
假設: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
條件:只有……才……;只要……就……
小學小升初語文學習方法
多讀
就是反復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于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小學小升初語文學習技巧
應當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習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積累的學習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運用。
復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1.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要真正弄懂。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鍵字,以防“口是手非”。4.規范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知識 2
《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歷史小話劇,課文是根據歷史故事將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編的。劇本共分為兩幕,第一幕側重寫的人物是藺相如,第二部分側重寫的人物是廉頗。
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受其侮辱,卻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罰的故事,揭示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而不計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貴精神。“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背著荊條去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與之相關的成語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3、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廉頗:光明磊落、知錯就改。
4、表示知錯就改的成語:
迷途知返、改邪歸正、痛改前非、翻然悔悟、懸崖勒馬、浪子回頭、洗心革面。
5、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
紙上談兵:趙括指鹿為馬:趙高雞鳴狗盜:孟嘗君
四面楚歌:項羽圍魏救趙:孫臏完璧歸趙:藺相如
《最后的姿勢》
1、學了課文,我們認識了恪盡職守、大愛無疆的譚千秋老師。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含義:譚老師雖然去世了,但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將千秋永存。
3、對“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的理解:這個姿勢挽救了4個學生的生命,體現了在危難之際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學生的安危為重,恪盡職守、大愛無疆的高尚品質,這一姿勢永遠銘刻在人民心中,表達了人們對他深深的敬意。
4、最后的姿勢,也是愛的姿勢、責任的姿勢、英雄的姿勢、師德的姿勢、千秋不朽的姿勢。
5、5·12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8、0級大地震)中的不朽人物:袁文婷、向倩、張米亞、林浩等。
6、課題中的“姿勢”是地震災難來襲千鈞一發之時,譚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四個學生的姿勢。“最后”意味著這個姿勢將永遠地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文章以“最后的姿勢”為題,飽含著對譚老師這種舍己救人的壯舉的贊頌和敬佩之情。
《船長》
1、《船長》是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后即將沉沒時,鎮定自若地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堅守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課文作者是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慘的世界》。
3、描寫人物優秀品質的成語:忠于職守、舍己救人、誠實守信、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寬容大度。
4、表示時間短的詞語:霎時、轉眼間、剎那間、一瞬間、頃刻間、眨眼間。
5、表示情況危急的成語:千鈞一發、燃眉之急、十萬火急、兵臨城下、危在旦夕、岌岌可危、一觸即發。
6、形容秩序亂的詞語:一窩蜂、一鍋粥、一團糟、一擁而上、不可開交。
7、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呆若木雞、神采飛揚、神態自若、全神貫注、欣喜若狂、張口結舌、眉飛色舞、坐立不安。
8、贊美英雄獻身精神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愛之鏈》
1、《愛之鏈》這篇課文是一首愛的贊歌,作者是美國作家杰尼·巴尼特羅依·李。課文敘寫了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不計報酬,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女店主關愛丈夫喬依的故事,生動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的鏈條,贊揚了人間的友愛互助,告訴人們: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援助的手。
2、課文為何用“愛之鏈”作題目:課文中寫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著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愛之鏈。
3、表示熱心助人的成語:樂善好施、慷慨解囊、助人為樂、雪中送炭。
4、關于真誠關愛和無私幫助的名言:
愛是美德的種子。
人家幫忙,永世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給”,永遠比“拿”愉快。
5、呼吁“關愛他人”的公益用語: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送出一份愛心,收獲明媚陽光。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練習2
1、《我不期望回報》作者汪國真,他的詩集和小說集,多次獲得全國圖書“金鑰匙”獎。詩中表達的深刻哲理:盡量多地不求索取地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靈變得充實、美麗。
2、學了課文《愛之鏈》,使我們想起了汪國真寫的《我不期望回報》這首詩中的一句話:人,不一定能使人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們想到了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3、采訪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較高層次的互動活動。
采訪的注意點:
(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確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要明確解決什么問題。(2)確定好采訪的對象,列好采訪提綱。
(3)提問要有禮貌,語言要得體。
(4)記錄重要的內容。
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知識 3
1 詞語
(1)寒風呼嘯 洶涌澎湃 心驚肉跳 保佑 寡婦 蜷縮 黧黑
撕破 擱板 填空 抱怨 唉聲嘆氣 包裹 魁梧 濕淋淋
倒霉 考慮
(2)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
魁梧:強壯高大
憂慮:憂愁擔心
(3)近義詞
抱怨——埋怨 蜷縮——蜷曲 魁梧——高大 寧靜——安寧
倒霉——晦氣 憂慮——憂愁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4)反義詞
抱怨——感謝 魁梧——瘦小 倒霉——幸運 憂慮——開心
蜷縮——舒展 寧靜——喧鬧
2 句子
(1)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理解:這段話細致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后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那一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2)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理解:看似矛盾,實際反映了桑那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理解: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能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省略號的連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3 課文
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贊頌了沙俄時代窮人富于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
4、《窮人》這篇小說的作者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他的代表作還有:《與和平》、《復活》等。《窮人》,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的高尚品德。(富于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
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知識 4
一、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把”字句:用“把”字將動作和對象提到動作前面,并在動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將接受動作的對象提到動作發生者的前面,并在動作發生者的前面加上一個“被”字的表被動的句子類型。
“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有密切的關系,可以互相轉換,但意思不能改變。
【鏈接考題】
他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變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變被字句時,主語與賓語調換位置后加“被”字,變“把”字句時,如果是“被”字句,將主語與賓語的位置調換加“把”字,如果是陳述句則將“把”字放在賓語前,謂語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緊緊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反問句并不是向對方提出問題,需要對方回答,而是用反詰(追問)的語氣強調某個問題,表達某種感情。它是問句的一種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問號;陳述句變感嘆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詞,句末要加上感嘆詞“啊”、“呀”等,將句號改為感嘆號。
【鏈接考題】
他是一個好人。
(分析)陳述句變反問句,加上“怎么”、“難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嗎”、“呢”,句尾句號變為問號。該題是肯定的陳述句變為反問句,要加上一個否定詞,表示否定的意思;變為感嘆句直接加上感嘆詞。
(答案)他難道不是一個好人嗎?
他真是一個好人啊!
三、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一個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強調絕對的事實,語氣更堅定有力。
【鏈接考題】
我必須去圖書館看書。(變雙重否定句)
【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知識】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07-21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整合」09-22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精選」10-23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二單元作文10-05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整合」10-26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08-04
2017年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08-17
2017年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