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后感
青春是苦澀的又是甘甜的,是清晰的又是朦朧的。青春是我們奮斗的資本,為了夢想,我們必須接受挑戰。今晚,《朗讀者》即將迎來本季的最后一期節目。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朗讀者青春觀后感,歡迎閱讀。
【1】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后感
《朗讀者》自開播以來,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感人的人文情懷,感動了數以億計的觀眾。北汽集團攜手央視共同打造《朗讀者》,給觀眾帶來了心靈的共振、文化的共鳴,被譽為“綜藝清流”。北汽集團與中央電視臺的合作,真正找到了發展文化事業、打造文化精品的正確“姿勢”。
“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第一季《朗讀者》大幕合上,而我們骨肉里的文藝和理想還在延續,正青春,永不老。
經典?回味
“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流水似的/輕輕/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嘆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持著那真/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你問黑夜要回/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翻譯家許淵沖先生曾將此詩翻譯成英文并發表,他用一生詮釋了真正的學者風范,更為人們筑就了“詩與遠方”的精神空間,“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
自開播以來,《朗讀者》以“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告別”、“勇氣”、“家”、“那一天”、“青春”等為主題,每一期都讓人細細品味,重拾初心與感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以《至大無外》為世人朗讀出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自信;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在40多部影視劇中都飾演了母親的角色,而在朗讀中回憶起自己的母親,述說了感人至深的濃厚母愛;馮小剛暢談了自己的青春,既有蹉跎歲月,亦有鯉魚跳龍門;鮮花山谷夫婦結婚26年,舉案齊眉,他為她打造最美的私家花園,在《朗讀者》中為世人展現了相知相守的忠貞愛情……
《朗讀者》作為一檔收獲觀眾火熱好評的熱播節目,成就了文化界的巔峰盛典,以文化的力量直擊觀眾心靈,如一股暖流沁人心脾,潤養著干涸的靈魂,同時,更以不同的`視角與故事,帶給觀眾種種感動,為社會傳遞著正向而積極的價值觀。透過《朗讀者》,詮釋了文化是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更是一種社會信仰。而這,也恰與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未來競爭在文化”的觀點不謀而合。
遇見知遇
《朗讀者》有多火爆?人民日報14次刊文贊揚,各大主流媒體連篇推薦;連續登上微博熱搜榜、豆瓣熱門影視榜等網絡榜單;喜馬拉雅FM累計收聽量突破3.4億人次;200多家外媒關注,報道覆蓋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累計輻射人群超1300萬……
這樣一檔以傳播文化和情感為訴求的節目,遇見了正在布局文化輸出的北汽集團,可謂是“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節目制作人董卿后來在多個場合透露過籌建《朗讀者》之難:“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北汽集團與《朗讀者》的緣分就此展開。
正如董卿所言: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遇見北汽,是一種美好。《朗讀者》的成功創造了文化情感類節目的奇跡,而北汽集團對精神文化的不懈追求和對社會公益的勇敢擔當,成就了北汽獨具的慧眼。
初心匠心
基于共同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北汽集團與央視走到了一起,也正是因為雙方一路走來不忘初心,精心雕琢,才讓這檔節目引起了億萬觀眾的情感共鳴,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后的價值。3個月,12期節目,92天的時間,《朗讀者》已與億萬觀眾共同分享了60余名嘉賓,60余個故事,60余段朗讀。每一個人,每一段故事,都帶著《朗讀者》的記憶;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朗讀,都留著《朗讀者》的味道。這是一檔處處體現著制作者“匠心”的良心之作。
北汽集團和《朗讀者》有著深深的共鳴。“堅韌、執著、專注、極致”是北汽工匠精神的高度概括。秉承著這樣的“匠心”,北汽集團完成“由小到大”的積累,跨越“由大到強”的門檻,并積極調整轉型,以文化參與到未來的競爭中去。
當今的中國,已經處于從物質消費到文化消費的臨界點。北汽集團深刻認識到“人之美,在于氣質;企業之強盛,在于文化”,打造文化精品《朗讀者》的過程,也是豐富和提升北汽集團自身企業文化的一次新的成功嘗試。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共同的文化追求,凝聚共同的“匠心”,北汽集團與中央電視臺攜手并進、以心相交,《朗讀者》帶給我們的歡笑、淚水、感動都會永遠留存在心中。
在《朗讀者》本季的最后一期,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用艾青《時代》中的詩句表達了打造《朗讀者》的初心:
我忠實于時代
獻身于時代
奉獻給那使我如此興奮
如此驚喜的東西
我愛它勝過
我曾經愛過的一切
【2】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后感
青春是苦澀的又是甘甜的,是清晰的又是朦朧的。青春是我們奮斗的資本,為了夢想,我們必須接受挑戰。今晚,《朗讀者》即將迎來本季的最后一期節目。在這場以“青春”為主題的朗讀中,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歌手老狼、導演馮小剛、詩人余秀華等嘉賓將共同現身與大家一起致敬青春。
荷爾蒙青春 老狼回憶“搖滾青春”自曝兩首歌征服高曉松
每個人都曾有過青春,在那個情感泛濫的年紀,我們開始嘗試在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之外,自己尋找關于愛或夢想的.人生意義。最終無論留下怎樣的回憶,青春在大部分人心中都始終是一個聽見就覺得美好的詞匯。校園民謠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青春印記。
節目中,足以代表一代人青春的民謠歌手老狼將現身與大家一同回憶那個“白衣飄飄”的青春。現場,老狼坦言,自己在還未憑借《同桌的你》成名前,曾是一位搖滾青年。那時候,同樣正處于青春年華的高曉松組建了一支叫“青銅器”的搖滾樂隊卻苦于沒有主唱,于是通過朋友找到老狼。而老狼僅憑《天天想你》和《我要的不多》兩首歌就順利征服高曉松,成為了樂隊的主唱,之后又一同合作了《同桌的你》《睡在上鋪的兄弟》,從此一炮而紅。
對于老狼來說,青春就是荷爾蒙,是不計后果的閃亮的日子。老狼笑言,當年校園里最受歡迎的就是文藝青年,“那時候搞搖滾樂為了出風頭要留長發,最長留到過腰這里,成功打造了一個流浪歌手的形象。”
晦澀青春 余秀華感慨青春的自卑與倔強
有些青春美好又閃亮,然而也有些青春苦澀又迷茫。對于詩人余秀華來說,她的青春就是一段難以言說的“晦澀文章”。
從小,余秀華就因為出生時倒產、缺氧造成的腦癱行動不便,說話也口齒不清,在普通的同學眼中,是個與眾不同的“異類”。為了證明自己不必別人差,余秀華在學生時代竭盡所能努力學習。在得知父母不希望她繼續讀高中后,倔強的余秀華還直接一個人跑到校長辦公室,要求繼續讀書。
然而這些倔強也掩蓋不了身體缺陷造成的自卑。直到現在,余秀華都害怕別人看自己吃飯,坦言道:“怕搞砸,一個人自卑的心理不是一時半會能解除的。”甚至面對愛情,余秀華也一邊憧憬向往一邊克制退縮。在評價自己的青春時,余秀華用了“晦澀”兩個字,或許連她自己都解讀不出自己青春中蘊含的復雜心緒。
在這些不同的青春中,我們或許能看見自己,或是回憶起一些早已忘卻的記憶。究竟他們會給觀眾帶來怎樣的朗讀?今晚央視一套20:00、明晚央視三套19:30,《朗讀者》第十二期本季收官之作,邀您一起朗讀青春!
【3】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后感
從第一期的“遇見”開始,《朗讀者》十一期節目十一個關鍵詞,每次都能引發無數觀眾的共鳴。本周,這一季的最后一個主題詞又是一個一聽就能讓人泛起無盡感慨和回憶的詞——青春。
2014年,少年偶像組合TFBOYS憑著一首《青春修煉手冊》紅遍大江南北,老少皆知。節目中,談及對于“青春”的修煉,作為TFBOYS成員之一的王源坦言,12歲出道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子,特別在意網絡上對自己的評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16歲的他明白最重要的是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必在意網絡的評論。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說的`“不以不理智去回應不理智”。
青春是一個人“自我”意識最強烈的階段,很多人都通過各種方式去彰顯自我,究竟16歲的王源對于“青春”還有怎樣的感悟?更多精彩,敬請關注5月6日(周六)起,央視一套和央視三套黃金檔聯合播出的《朗讀者》!
【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后感】相關文章:
文化類節目朗讀者觀后感07-15
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最后一期青春觀后感06-26
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第九期觀后感09-02
小學生央視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觀后感09-22
大型文化節目朗讀者第八期觀后感07-29
央視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第八期觀后感09-11
CCTV綜藝節目朗讀者第十二期青春觀后感07-10
CCTV文化節目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后感09-27
CCTV最新節目朗讀者觀后感06-03
朗讀者綜藝節目觀后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