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春節的古詩與習俗

    時間:2022-03-23 10:25:29 春節 我要投稿

    關于春節的古詩與習俗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春節的古詩與習俗,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春節的古詩與習俗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春節的《元日》詩。春節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中影響最大、最隆重的節日。傳說四千多年前,我國已開始有歡度新春的活動。

      以“春節”來稱農歷元旦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幾千年來,我國歷法一直采用農歷(陰歷),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陽歷),因此出現了兩種“年”和兩個“元旦”。為了區分農歷和公歷兩個“元旦”,又因為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在農歷年前后,所以就把農歷年稱作“春節”,意味著冬去春來。春節的種種習俗,表達著人們祈求國泰民安、生活幸福的心愿。

      祭灶

      除塵

      我國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又叫“小年”)開始,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止。從“小年”到“除夕”,叫“迎春日”。民間從“小年”開始,就拉開了春節的序幕。

      “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掃塵土。”春節搞衛生用的掃帚、簸箕、雞毛撣子都要用新的,以圖吉利。“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說春節前洗澡理發,有消災去病之功效,因此從祭灶到除夕,澡堂子、理發店熙熙攘攘門庭若市。農村還要殺豬宰羊,歡慶新春佳節。

      除夕夜俗稱“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夜晚。是日庭院房舍打掃得干干凈凈,春聯、年畫、門神都粘貼整齊,門前高掛紅燈,家家要蒸年糕。男女老少里里外外都換上新衣,婦女兒童更要精心打扮。過去年輕婦女頭上戴著紅絨福字和各式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頭上也插朵紅石榴花,人人盛飾,個個艷裝,好一派節日景象。

      除夕之夜,家人團聚,拜家廟、祭祖宗、吃團圓飯。親朋鄰里互相拜賀,謂之“辭歲”。全家包餃子,做年飯,玩牌,飲酒,談古論今,徹夜不眠謂之“守歲”。兒童更是放鞭炮、抖空竹,歡呼雀躍,鬧個不休。庭院遍撒芝麻秸稈,人行其上謂之“踩歲”。燒松柏枝謂之“驅歲”。歲與祟諧音,踩歲,驅歲,是為了驅鬼祟,祛不祥。

      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守歲的人盼到子時到來,就宣告新的一年開始了。“三元”之時,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是春節活動的高潮。零點鐘聲一響,鞭炮齊鳴,花燈競放,燒紙焚香,送玉皇大帝回天宮,迎諸神和灶王回人間。祭祖后吃餃子。元旦子時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

      春聯,是楹聯的一種,是我國人民新春期間,書寫張貼于門上的兩句對偶形式的慶賀文字,故又名“對聯”“對子”或“春帖”。其特點,對仗工整,平仄協律。它是古典詩、詞、曲的發展,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和審美意義。新春貼春聯,早已是中華民族特有的風俗。它源遠流長,影響很廣,不僅受到國內人民的喜愛,而且在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各國也頗受歡迎。

      春聯的前身叫“桃符”,寫春聯叫“題桃符”。

      據記載,春聯始于成都。五代十國時期,后蜀主孟昶寫的對聯,現在公認是第一幅春聯。聯文是“新春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孟昶寫聯句,原本是表示吉祥之意。誰知就是在這新的一年剛開始時(公元965年),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后蜀,俘虜了孟昶等,并派遣呂余慶做成都的地方官。同時宋太祖把自己的生日稱為“長春節”。孟昶的春聯仿佛是未卜先知的讖語,成了亡國的先兆。在相信圖讖和迷信的古代,這種巧合,產生了神秘而巨大的影響。人們便認為貼春聯可以祈禱。于是文人墨客競相效法。他們貼出吉祥如意的美好詞句,希望在新的一年也能如愿以償,于是相沿成習,天下流行。

      從孟昶作春聯開始,又經歷了宋、元等朝代,桃木板漸為紙張(黃色紙或紅色紙)所代替,但人們還稱呼它為“桃符”。蘇東坡詩云:“老去怕看新日歷,退歸還擬舊桃符”,可以為證。

      《掛年畫》

      蘭荷菊梅開滿墻,滿屋似聞花芬芳。

      引來燕雀檐前鬧,直沖屋里抖翅膀。

      這首吟年畫的詩,描繪了春節將至,家家戶戶掛年畫的喜慶氣氛。

      年畫,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由于每逢春節之際張貼,故稱年畫。年畫的歷史悠久,最早出現的是“門畫”,俗稱“門神畫”,是由古代人“驅兇避邪”的祈年活動演變而來的。正式稱年畫,始于清代的光緒年間。

      《春燈謎》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這是《紅樓夢》第二十二回中的一則燈謎,謎底即爆竹。新春時節,爆竹聲聲,震耳欲聾,是我國古老的民間習俗。

      燃放爆竹的記載,最早見于《詩經·庭燎》。其詩曰:“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庭燎”是庭院里點燃的火燭,古代的燭,用的是麻竹或葦竿,一燒起來,竿內的'空氣膨脹,發生噼噼啪啪的響聲,“鸞聲將將”就是描寫這些竹竿爆裂發出的聲音。一直到唐代,古代人用的都是這種名副其實的“爆竹”。唐代詩人來鵠的《早春》詩還有這方面的描寫:“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爆竿”也就是“爆竹”。

      《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唐代張祜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唐時熱鬧而富有色彩的燈節活動。

      傳說這個節日最早是在開春為了求得蠶絲豐收而于此日祭祀“地神”的。后來因漢代人迷信“太乙天神”,從正月十五日黃昏開始,通夜在燈火中祭祀,因而逐漸形成了這天夜里張燈的習俗。古代人把正月十五日的燈節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又稱“元宵節”。

      《詩曰》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清代詩人李調元的這首詩,生動地再現了兩百多年前的元宵節實況。

      元宵節吃元宵,意在祝全家團圓和睦,并借以表達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的心愿。

      《打燈謎》

      一時歡樂一時愁,想起千般不對頭。

      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憂來自解愁。

      猜燈謎,這首詩就是一個謎語,它的謎底正是“猜謎”。謎燈,是一種文字聯想的游戲,它給節日帶來歡樂。每逢元宵佳節,人們制成謎條懸燈貼掛,前來猜謎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關于春節的古詩與習俗】相關文章:

    關于春節貼對聯的古詩12-24

    關于春節習俗的手抄報10-25

    與臺灣春節習俗有關的手抄報資料10-25

    關于春節習俗的手抄報推薦11-29

    關于春節習俗的手抄報素材10-25

    關于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4篇03-09

    關于節日習俗的春節經典手抄報精讀10-25

    小學生關于春節習俗的手抄報10-25

    推薦關于春節手抄報的古詩詞10-23

    圣誕節的習俗與文化10-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欧美精品整片300页|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欧美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在线电影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西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九|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日韩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911亚洲精品国内自产| 韩国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