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七夕的由來

    時間:2020-09-16 18:46:22 其他節日 我要投稿

    七夕的由來

      中國情人節---七夕節,關于它的由來小編為您整理了一些,希望你能喜歡!

      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又叫 “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據說,七夕節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唐朝王建有詩云:“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之為乞巧市。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置辦乞巧物品,那時乞巧市場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簡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節是古人最為喜慶的節日。

      七夕節還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與一頭老牛相依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計謀,教他如何娶織女為妻。有一天,眾仙女們到銀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織女的五彩衣。驚惶失措的眾仙女穿衣飛,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織和女過著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織女生了龍鳳胎。老牛臨死之前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遇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后,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織女和牛郎成親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著一雙兒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織女,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揮,昔日清淺的銀河霎時間變得濁浪滔天,將牛郎織女隔在銀河兩邊。從此,牛郎織女眼淚汪汪,隔河相望。后來王母娘娘準許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于是人間喜鵲飛上天空為牛郎織女搭橋,謂之鵲橋會。據說在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民間姑娘信以為真,于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所謂七夕節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擺上些瓜果,賽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此時如有蜘蛛結網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太乞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乞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拿來面、菜,一塊兒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餃子,據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的斗巧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餑餑,烙果子,有些地方還有做巧芽湯的習俗,即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兒童吃巧芽,聰明伶俐;后來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就是斗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則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是牛郎織女相會時哭泣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相傳這天喜鵲極少,它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為“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賜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后如已結網,則稱為得“巧”。

      在紹興農村,七夕夜會有許多少女,獨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倘若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為了祈盼牛郎織女能在天庭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一只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不分離。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曰“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七夕節到來之前,姑娘們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發芽,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之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對空跪拜,稱為“迎仙”。

      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鼻,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鼻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鼻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自己制作的這些小工藝品及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姑娘們還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在齋戒沐浴后,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女人們有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和乞盼愛情的。而后,大家一邊吃水果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者稱“輸巧”,“輸巧”者要將自己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的由來】相關文章:

    七夕的由來和習俗詳解11-25

    解讀七夕由來與習俗11-22

    小暑節氣的由來07-07

    令狐姓氏的由來05-08

    冷姓的由來04-29

    清明由來的作文11-29

    管中窺豹的成語由來12-18

    街舞律動的由來08-29

    茶藝表演的由來11-10

    北大校徽的由來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 91久久精品视频|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66 | 欧美精品区一级片免费播放|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