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校園廣播稿(精選15篇)
有在廣播站鍛煉的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廣播前一般都會預先做好廣播稿,好的廣播稿會帶來更好的廣播效果,廣播稿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校園廣播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1
甲:當燦爛的晨曦溫暖著整個校園,采擷一縷陽光,編織七彩的花環。
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合: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我是主持人xx。
我是主持人xx。
合:本次的紅領巾之音由我們x班為大家準備。
今天的播音是這樣為你安排的:首先我們一起走進聰明小屋,學知識、長見識,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其次是:話說安全;最后是溫馨提示。下面請收聽詳細內容。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到了,大家對端午節的知識了解多少呢?
嗨!端午節不就是吃雞蛋、吃粽子嗎?
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雞蛋和粽子嗎?
不知道,你快給大家說說吧!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其中以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相傳,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陰歷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之后,抱石投進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活動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真沒想到,在端午節的背后還有如此感人的故事。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我想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能過得更有意義。
男:多少年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都是告訴大家相同的一個道理:安全隱患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時刻刻注意安全。
女:同學們,安全一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又是一個不容我們回避的問題。安全的隱患是隨處存在的,它就像是一只兇惡的老虎,時刻窺著我們,隨時向我們進行襲擊,給我們個人和家庭帶來巨大的傷害與痛苦,也給我們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那么,怎樣才能避免這些不幸事故的發生,確保我們的安全呢,我們就得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
男: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同學卻忽視了這個問題。有的同學經常在公路上玩耍,有的同學上下樓梯時互相擁擠,有的同學在沒有大人的陪伴私自游泳,有的同學獨自玩火玩電,有的同學不按要求在體育器械上活動,還有的同學經常攀爬學校及其他地方的圍墻,有的同學在校園里追逐打鬧等等。同學們,所有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一不小心就要造成不幸的事故。
女: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不注意安全,就是在拿我們寶貴的生命開玩笑。同學們,無論我們聽到的還是我們親眼看到的那些不幸事故,都會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訓。因此,請同學們要自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愛護自己,每做一件事,都應該想一想,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這么做是否安全,用自己的行動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最后是溫馨提示欄目:
一說到夏天,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熱,夏季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但夏季的天氣絕不是用一個熱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是一年中天氣變化最劇烈、最復雜的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里。近三十年來北京全年降水量是570毫米,而僅僅夏季的降水量就達42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特別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種災害性天氣,例如雷電、冰雹、雷雨大風、洪澇、干旱、臺風等也都多發生于此時。
夏季天氣炎熱,在高溫的環境中人體的很多功能都會發生變化,特別是人體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循環、神經、內分泌系統,這些變化一旦不能很好適應環境,人體就會有各種不舒適感,中暑就是夏季里最多見的一種情況。另外夏季高溫高濕又是細菌繁殖活躍期,各種傳染病,特別是消化道傳染疾病的多發期。為了能平安度過夏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合理飲食
多吃清淡少吃油膩食品,多吃一些帶有苦味蔬菜,如苦瓜、絲瓜、苦菜、芹菜等。苦味可以促進食欲,可以清心健腦,可以促進造血功能,還可以泄熱排毒。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先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同學們,你們知道兒歌里說的是什么節日嗎?對,是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星期六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后,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謝謝!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3
合: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二(3)班的xx
乙:我是二(3)班的xx。
甲: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所以今天就讓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吧!
乙: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民間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節和粽子節。
甲:為什么叫端午節呢?原來,端在這里就是開始、開頭的意思。古人認為,五是陽氣始盛之數,因此五月的第一個逢五日就叫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
乙: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
甲: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
乙: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當時他62歲。
甲: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
乙: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以此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甲: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乙:好了,說了那么多端午節的傳說,也讓我們一起輕松一下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兒歌!(播放兒歌:念端午)
甲:同學們,聽完了這首兒歌,一定能勾起你對端午節的美好回憶吧!好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們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吧!
乙:在端午節這一天,成年又嫁出去的女兒們必須回到自己的家里。所以,端午節又稱女兒節。
甲: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包粽子。所以,端午節又稱粽子節。這粽子既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而是三棱形的。它由粽葉包裹,粽葉是深綠色,十分好看。粽子是由糯米做的。
乙: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穿著統一的服裝,用盡全身的力氣,雙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場邊的啦啦隊熱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
甲:哇,端午節還可真精彩呀!我可真期待端午節的到來!
乙:是啊!快樂的節日總是令人期待!可是美好的時間總是過的特別快,又該和大家說再見了。
甲:感謝同學們的收聽,一首《快樂的節日》送給大家,提前祝福大家節日快樂。
(播放歌曲:快樂的節日)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4
主持人A:各位老師,各位組員,下午好!
主持人B:這學期紅領巾電臺又和你見面了!這個廣播是由我們的第四(2)中隊贊助的。
主持人甲:我是主持人xxx。
主持人B:我是主持人xxx。
女士們先生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對端午節了解多少?
嗨!端午節不就是吃雞蛋和粽子嗎?
女: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雞蛋和粽子嗎?
男:不知道,趕緊跟大家說吧!
女: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端午節有許多起源和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最受歡迎。據傳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的京都。愛國詩人屈原看到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卻又不忍一直放棄祖國。農歷五月五日,寫完懷沙,他把巨石扔進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屈原死后,楚國人民悲痛欲絕,紛紛涌向汨羅江向屈原致敬。漁民們劃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扔到河里,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咬屈原的尸體了。人們看到后紛紛效仿。一個老大夫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河里,說要打暈龍和水獸,免得傷了屈原。后來,由于擔心飯團會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大米,并用彩色絲綢包裹大米以制成粽子的想法。后來,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活動豐富,從早上的黎明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午。
端午節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紀念屈原,粽子通常是前一天包好,晚上煮好,早上吃。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里盛產的嫩葦葉做成的,也有竹葉,統稱為粽子。粽子的傳統形式是三角形,一般以內髓命名。糯米叫粽子,拌紅小豆的米叫紅小豆,紅棗叫棗粽子。棗餃子的諧音是“早中學”所以吃棗餃是最多的,打算讀書的孩子早中學都可以吃。以前,進士們都要在科舉考試的當天早上吃棗餃。到現在,在中學和大學的入學考試日,家長們早上都要給考生包棗子餃子。
雞蛋一定要在粽子鍋里煮,有條件的話鴨蛋鵝蛋也要煮。吃了蘸糖的甜粽子后,應該吃蘸鹽的雞蛋。頂級”。據說五月底吃粽子鍋里的水煮蛋,夏天不會生瘡;把煮好的鴨蛋鵝蛋放在中午太陽下的'粽子鍋里一會兒再吃,整個夏天都不頭疼。
男:不知道端午節背后還有這么感人的故事。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想今年大家都會有更有意義的生活。
男:以下為溫馨提醒專欄:
一到夏天,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熱。夏天是一年中最高的溫度,但夏天的天氣絕不能用一個熱詞來概括。夏天是一年中最戲劇化、最復雜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主要集中在這個時候。近30年來,北京年降水量為570 mm,而僅夏季降水量就達423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4%,尤其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往往是暴雨和暴雨的集中期。此外,各種災害性天氣,如雷電、冰雹、雷雨大風、洪水、干旱、臺風等。,也經常發生在這個時候。
夏天天氣炎熱,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很多功能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循環、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一旦這些變化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人體就會感到不適,中暑是夏季最常見的情況。另外,夏季高溫高濕是細菌繁殖的活躍期,也是各種傳染病尤其是消化道傳染病的多發期。為了安全度過夏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多吃清淡少油膩的食物,多吃苦菜,如苦瓜、絲瓜、苦菜、芹菜等。苦味能增進食欲,清心健腦,促進造血,清熱解毒。
女:最后請欣賞《包粽子》這首歌
女:今天紅領巾電臺到此結束。
同學們,再見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5
甲:敬愛的老師們!
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小龍人”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甲:下周四就是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的“小龍人”廣播進行端午節的專輯報道!
乙:是的,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端陽節、端午節。民間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節”和“粽子節”。那為什么叫端午節呢?我來跟大家說說吧。
原來,“端”在這里就是開始、開頭的意思。“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古人認為,“五”是陽氣始盛之數,因此五月的第一個逢五日就叫“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各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二、端午節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源于紀念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是啊,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三、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后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6
甲:親愛的同學們!(放音樂)
乙:敬愛的老師們!
合:大家中午好!紅領巾廣播站在動聽的音樂聲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播音員xxx。
乙:我是播音員xxx。
甲: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乙:什么事,說來聽聽
甲:下周我們要放三天假,6月17號回校上課。
乙:不可能吧!
甲:別不信啊,6月16日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今年我國將端午節定為法定假日,所以這星期多放一天。
乙:哇,這的確是個好消息。
甲:你先別樂,我還有幾個問題要考你呢!
乙:好,誰怕誰啊,你說。
甲: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乙:這還不知道?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最早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甲:你還真說得頭頭是道。
再問你一個問題:端午節在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里叫法最多,你能說出幾個嗎?
乙:那還不簡單,你聽好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甲:你真了不起一口氣說了那么多,想必沒有什么問題能難倒你了。
乙:那還用說!對了,端午節那天你有沒有空到我家來?
甲:去干啥?
乙:我們一起學包粽子呀!可不能讓這絕活失傳呀。
甲:嗯,你說得有理,是得好好學學。
乙:說了那么多,我們的節目也該進入尾聲了。
甲: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校園之聲欄目到這里就結束了
乙:希望我們的節目給大家帶來收獲和喜悅
合:感謝大家收聽,再見。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7
甲:敬愛的老師
乙:親愛的同學
合:大家早上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405班的xxx
乙:我是405班的xxx
合:同學們、老師們,很高興,在這美好的'時光能和你們相聚在紅領巾廣播,希望我們能帶給你快樂,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甲:五月,踏著初夏矯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迎著它燦爛的朝陽,合著它快樂的節拍
乙:五月,陽光炸響了豆莢,藍天與白云牽手,點燃了我們心中激揚的情。
甲:xxx,說起五月,我倒要考考你,你知道五月都有些什么節日嗎
乙:這可難不倒我五月一日是勞動節,五月四日是青年節,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五月十二日是護士節,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等等。
甲:哇!五月份的節日真多啊,怪不得要稱它為繽紛五月呢。
乙:是啊,那你知道今年的端午節是在那一天嗎
甲:我知道啊,是今年的6月6號。那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乙: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等等但千百年來,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甲:說起端午節啊,我覺得不得不說的就是吃粽子了。
乙:端午節吃粽子,這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
甲: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乙:原來端午節有這么悠久的歷史,這么多的風俗習慣,同學們你們了解了嗎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8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特別為大家帶來一期關于紀念屈原、傳承端午文化的廣播節目。
屈原,這位古代的偉大詩人,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忠誠與愛國的精神。他的詩篇,如《離騷》等,不僅展現了深厚的文學造詣,更傳遞了對國家、對人民的深沉情感。然而,他因直言進諫,觸怒了當時的權貴,最終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端午節,就是我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設立的。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這些習俗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們不僅是對屈原精神的傳承,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我們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將這種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熱愛祖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我們也要珍視傳統文化,傳承端午習俗,讓更多的人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來紀念屈原,傳承端午文化!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9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到了,在這個充滿傳統韻味的節日里,我們不禁要想起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他的詩歌中充滿了對國家的`憂慮和對人民的深情。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奔波,然而最終卻遭受了不幸。他的離去,讓我們深感痛惜,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
端午節,正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而設立的。在這個節日里,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這些都是對屈原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我們要銘記屈原的愛國精神,將這種精神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保持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時刻關注國家的發展,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我們也要珍視傳統文化,傳承端午習俗。這些習俗不僅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們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我們在這個端午節里,一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一起傳承端午文化!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10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節日里,我們不僅品嘗著美味的粽子,更紀念著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詩人。他一生憂國憂民,致力于國家的繁榮富強。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他最終遭受了排擠和誹謗,流落江湖。在極度痛苦和失望中,他選擇了投江自盡,以死明志。
屈原的'離世,讓人們深感痛惜。為了紀念他,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劃龍舟、吃粽子,以此來表達對屈原的懷念和敬意。同時,端午節也成為了一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節日。
同學們,我們要銘記屈原的愛國情懷和高尚品質。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時刻保持對祖國的熱愛和關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一起緬懷屈原,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謝謝大家!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1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一個充滿傳統文化底蘊的節日——端午節。在這個節日里,我們不僅要品味美味的粽子,更要銘記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他的才華與忠誠,為后世所傳頌。他憂國憂民,為國家的.富強而努力奮斗。然而,命運的不公讓他遭受了排擠和誹謗,最終選擇了以死明志,投江自盡。他的離世,成為了我們民族永遠的痛。
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們都會以劃龍舟、吃粽子等方式來紀念屈原。這些習俗不僅是對屈原的懷念,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同學們,屈原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堅貞不屈的品質,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將屈原的愛國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青年。
在這個端午節,讓我們一起緬懷屈原,傳承他的愛國精神,讓這份精神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成為我們成長的動力。
最后,祝大家端午節快樂!愿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像屈原一樣,保持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
謝謝大家!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1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這個充滿傳統韻味的節日,又如期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不僅要品味粽子的香甜,更要緬懷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他的詩歌激蕩著民族的熱血,他的精神照耀著后世的道路。他一生致力于國家的繁榮富強,卻不幸遭受了排擠和誹謗。在無盡的痛苦和失望中,他選擇了投江自盡,用生命詮釋了對祖國的深深眷戀。
端午節的習俗,是對屈原的最好紀念。我們劃龍舟,象征著團結一心、奮勇向前;我們吃粽子,寓意著生活的甜美和團圓。這些習俗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屈原精神的偉大和崇高。
同學們,屈原的愛國精神是我們永遠的財富。我們要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讓它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我們要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端午節里,讓我們共同緬懷屈原,紀念他的愛國精神。讓我們將這份精神融入到學習和生活中,成為我們成長的動力和源泉。
最后,祝大家端午節快樂!愿我們在屈原精神的指引下,勇往直前,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謝謝大家!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13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在這綠意盎然、粽子飄香的美好時節,我們迎來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們要通過這方小小的廣播,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臣。他忠誠于國家,深愛著人民,卻因直言進諫而遭到排擠,最終投江自盡。他的離世,是楚國的一大損失,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遺憾。
然而,屈原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的愛國情懷、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華,成為我們世代傳頌的佳話。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吃粽子、賽龍舟,不僅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更是為了傳承和弘揚他的精神。
同學們,讓我們在端午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深刻緬懷屈原,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高尚品質。我們要將這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身體健康,學業進步!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1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慶祝端午節這個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要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他的詩歌充滿了對國家的深情厚意,對人民的關愛與擔憂。他的`愛國情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和傳承的。端午節,就是我們向這位偉大詩人表達敬意和懷念的日子。
端午節的習俗豐富多彩,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飲雄黃酒,每一個習俗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這些習俗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屈原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同學們,讓我們在這個端午節里,不僅享受節日的快樂,更要銘記屈原的愛國情懷和高尚品質。我們要將這份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情懷、有擔當的人。
最后,祝愿大家端午節快樂,闔家幸福,學業有成!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 15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在這個粽葉飄香、龍舟競渡的時節,我們迎來了端午節。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端午節背后的故事,紀念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他的詩歌猶如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他的一生充滿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深情。然而,命運的波折卻讓他最終選擇了投江自盡,留下了千古遺憾。
但正是屈原的這種愛國情懷和高尚品格,使得我們在每一個端午節都深深地懷念他。我們吃粽子、賽龍舟,不僅是為了慶祝這個節日,更是為了傳承和弘揚屈原的精神。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告訴我們,愛國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擔當。我們要像屈原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關心自己的人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端午節里,讓我們共同緬懷屈原,傳承他的精神。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最后,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相關文章: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01-11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10-15
端午節校園主題廣播稿10-18
端午節校園廣播稿[合集]09-14
端午節校園專題廣播稿10-26
慶祝端午節的校園廣播稿02-12
端午節校園主題廣播稿02-13
端午節校園紅領巾廣播稿10-14
關于端午節校園專題廣播稿10-26
2016端午節的校園主題廣播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