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范文
《最小公倍數》這一課上完了,大家是否反思過自己了呢?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范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范文一
《最小公倍數》這節課,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知識的掌握也較為自然而扎實,學生的思維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單從純數學的角度去讓學生領會,顯然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我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念到了學數學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數學。在研究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時,設計了例舉法找最小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猜想、分解質因數比較,一系列開放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來解決問題,自主地進行探究性活動,使學生體念到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挖掘不足有待改進
1、課初的情境創設雖考慮到與例題之間的聯系,但過渡得不夠好。
2、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止是一時之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預案的設計,課堂中順學而導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范文二
最小公倍數是人教版教材第88-90頁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因數、倍數和公因數等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通分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做準備的,在生活實際中也存在很大作用。教材采用“找”的方法,讓學生領悟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本節課我是從以下環節教學的,感覺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復習舊知,巧妙無痕揭示新概念。
在課一開始,我利用小學生爭勝心強的心理特點,讓學生比賽寫出50以內4的倍數和6的倍數。學生寫完后,讓他們從寫出的4的倍數和6的倍數中挑選出兩數的相同倍數,并讓學生嘗試給4和6相同的倍數取名字,有的同學起名“4和6的同倍數“,有的取名“4和6的共倍數”,還有的取名“4和6的公共倍數”等,我表揚孩子有創意之后,在“4和6的公共倍數”的基礎上給孩子統一了一下,叫做“這些相同的倍數叫做4和6的公倍數”,接著說道,4和6這兩個數有公倍數,其他任何兩個自然數都有公倍數,并追問,什么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兩個數倍數中相同數,既是一個數的倍數,也是另一個數的倍數,這樣的數叫做兩個數的公倍數。”看到學生已經明白公倍數的含義,我接著說道,因為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沒有最大的倍數,所以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多,也沒有最大公倍數,但是有最小公倍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幾呢?(12)為了讓學生對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有個確切的認識,讓學生看課本109頁的內容。就這樣一邊復習,一邊談話,巧妙無痕的揭示了本節課的概念。
二、讓學生體會學習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通過多媒體的特殊功能,讓學生集觀察、思考與一體,并動手操作,體會最小公倍數學習的意義。(課件出示:)學生讀題,明白題意后,便讓他們四人一組用事先準備好的小長方形紙片去鋪這個正方形。鋪完后,都有所感悟,發現能鋪完,這時問學生知道為什么能正好鋪完嗎?部分學生說正方形的邊長正好是小長方形長的倍數,也是小長方形寬的倍數,是2和3的公倍數。接著讓學生思考用這個小長方形還能鋪滿邊長是幾厘米的正方形,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為這些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數。”看到學生大都明白題意,我開始讓學生猜測,可能鋪滿邊長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嗎?為什么?孩子們都搶答說,不能,因為9和10都不是2和3的公倍數。孩子們最后總結出鋪滿的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并說道所鋪滿的正方形的邊長最小是6 厘米。正好是長和寬的最小公倍數。從而真正感受到學習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三、引導學生遷移類推,發展能力。
因為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大膽遷移、類推、探索出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從而獲得能力上的發展。學生遷移出了四種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1、列舉法,先列舉出兩個數的一些倍數,從中找出他們的公倍數,并從公倍數中找出最小公倍數;
2、篩選法,先寫出較大數的一些倍數,從中篩選出較小數的倍數,就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就是他們的最小公倍數;
3、分解質因數法,先把兩個數分別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因為用分解質因數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最大公因數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我以18和12為例重點介紹了這種方法,先讓學生分別把兩個數分解質因數,接著把18、12 的最小公倍數36也分解質因數,讓學生從最小公倍數36所分解的質因數中,找一找包含了18和12兩個數中的哪些質因數?通過觀察,學生發現最小公倍數 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質因數,也包含了兩個數各自獨有的質因數,也就是18和12的最小公倍數是兩數所有公有質因數和各自獨有質因數的乘積,趁次機會把找18和12的最小公倍數與找18和12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作了對比,使學生有個較清楚的認識;
4、短除法同時分解兩個數,求最小公倍數,因為這種方法僅僅是把兩個數分解質因數的短除式合并在了一起,所以沒多做介紹,重點說了說用短除式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把所有除數(即公有質因數)和商(各自獨有的質因數)相乘。針對每種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學生邊說邊舉例,并進行了適量的練習。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08-10
新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最小公倍數》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7篇)03-31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7-29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02-03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2-02
教學反思要反思什么07-28
教學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8-12
小學數學說課稿《最小公倍數》06-24
教學反思的誤區08-08
教學反思的范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