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百分數的應用(二)》的教學反思
由于學生缺乏生產生活經驗,對于小麥是怎樣變成面粉的一概不知。學生沒有體驗,充其量只能記住答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學生的認識,這是老師備課時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快樂成長。對于上述教學片段,我有如下的設想。
1. 課堂是動態的,學生的疑問 隨處可見。那么,如何才能抓住生成性資源并很好地利用?片段一中當學生質疑“全國有上億的小學生,他們的近視率是怎樣知道的”時,教師可以在課堂的最后再回過來加重筆墨,適當拓展延伸,使課堂再一次推向**。如,教師提出:剛剛我們統計了六年級三個班各班的近視率(讓學生觀察表格),想想六年級的近視率又該怎么求呢?借此延伸到求全校的近視率,乃至全市、全國學生的近視率。這樣,就能很好地向學生滲透“樣本”思想與抽樣調查的知識,讓學生從中感悟到知識產生的過程,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求總數的百分率與求各部分百分率的區別。
2.課堂中如能抓住有價值的非知識性的資源進行有效引導,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片段二中當學生由猜想到驗證計算得出結論后,學生談了對猜想的`想法,雖然這只是學生個體的認識,但教師可以稍作引導,在肯定學生的想法后進一步說明學習需要猜想,猜想后盡可能進行科學的驗證,使之得出正確的結論。老師能長期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總結、提升,學生能不發展嗎?
3.片段三反映了學生缺乏生活常識,老師應創設情境盡量為學生提供認識的機會,設法讓學生去觀察、感悟、體驗。如,讓學生簡單地了解小麥磨成面粉是回什么事,進而再將這一事實與百分數的計算聯系起來,切實理解“出粉率”的真正含義,從而掌握“百分率”的計算。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百分數的應用(二)》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應用題(二)》的教案06-16
人教版小學《分數應用題(二)》教學反思12-08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分數應用題教學設計06-19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1-22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0-16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