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在這節課中,以編故事貫穿全課,從動畫入手到看圖說圖意,學生踴躍發言,不停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說出了很多生活中的減法故事,說出“賣出了,吃掉了,消失”等詞來表示減法的意義,但上課時也出現了學生收不住說的欲望,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繼續讓學生說下去,會影響后面的精彩內容,不讓說又掃了同學的興致,此處比較難心!
注意對學生的評價,要傾聽學生的想法,只要理由充分就要給以肯定。不要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知道對孩子應該用建議的評價,而不是簡單的對錯好壞來評價。例如一個孩子上來摘果子,把得數是3的果子摘成3+1=4,我給予了否定的回答。這個孩子很委屈地說:這里也有3呀。原來在這個孩子的眼里,我出示的數字3和算式里的3是有關聯的。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有創新!所以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把學生的`想法作為參照物,不要抹殺學生思想的真實性。其實我不妨肯定她的想法,再暗示她,如果老師讓你找出得數是3的算示你能找到嗎?我想這個孩子會很興奮的再次尋找,并且會擦出機智的火花,這是多么好的評價,可惜我錯過了及時評價的機會,所以我以后會注意對學生的評價。
怎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我們經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還存在過去的影子。經常說:“說給老師聽聽”“拿給老師看看”,無意中再次把老師的地位擺在學生之上,所以在意識上還要加強。
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后才體會到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克服不足,加強學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價值。
教具準備:
兩位數的數位表,4個小圓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用珠子和數位表上一節數學課。
2.復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么位?(個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兩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然后每組派代表匯報。]
2.為什么兩個圓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個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個十。如果一個小圓片放在個位、一個放在十位表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數是11。
看來小圓片在數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們把圓片挪來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個數,分別是2、11和20。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蹖W生小組合作后匯報:用3個圓片可以擺出5個數。分別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樣擺能表示最小的數嗎?怎樣擺能表示的數?]
4.若4個小圓片呢?(學生繼續動手擺)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學生體會有序思考
教師提問,學生擺后回答
(1)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數一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通過一幅美麗的校園圖,有紅旗、鮮花、樹木、樓房、白鴿、老師、學生等不同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反思本節課,有以下三點需要重點關注:
1、怎么樣的數才是合格的數?
在數白鴿和樹木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數,巡視發現有的孩子是眼睛觀察后直接判斷,有的孩子這邊數數,那邊數數,也有的孩子會一個一個數過去。請選擇一個一個數過去的孩子上來到投影這里數,下面的孩子感受有序數的過程,感知“有序數和雜亂數完全是不一樣的!
2、怎樣才能做到有序?
有序的標準是什么,就需要通過孩子的數讓大家觀察發現,原來數的時候要按照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的順序,才是真的做到有序。而從左到右和從上到下是一種約定俗成,在之后的學習中比如從前往后也往往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
3、如何不重復不遺漏?
知道數的順序,往往還是會數錯,怎么辦?做記號!比如在數圖中有幾個男孩時,有的男孩在踢球,有的`在玩單杠,并不像樹木或白鴿那樣成一條直線,而是散落在操場的每一邊,這給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孩子們從左往右的時候還需要從上往下,縱觀全局,往往也會遺漏和重復。因此,在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做記號的重要性。比如數一個勾一個,或者數一個畫一個圈或其他符號,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帶著全班一起完成。完成后再感受做記號的重要性,讓學生自己感悟通過做記號可以達到不重復不遺漏的效果。
在上課過程中,要做到慢,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數是需要有順序的,需要做記號的。從課堂觀察和作業反饋來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數的方法,但個別孩子還是會雜亂無章地數,需要在后續學習中繼續跟進。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加減混合”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它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孩子們每天要上的課很多,自我檢討,為什么一說上美術、音樂、體育課時孩子們表現出的興趣是那么地濃厚,由此,我深深地進行了自我反思,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在本節課中,我采用的是故事串連整堂課中,讓學生從課的開始到結束都充滿好奇心。同時,我在設計上也體現了“教—扶—放”的原則。
為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努力做了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開始,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復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
2、體現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采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體現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系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在森林中完成例題和練習。大森林里所發生的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并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上課開始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學情境。當我將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蘿卜的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松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并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只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
①一共有幾只小動物?
、谂旁谧筮叺2的是誰?
、叟旁谟疫叺2個的又是誰?
、転槭裁赐瑯邮桥旁诘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
、葑髷4個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5-15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15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優秀10-30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5-30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3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6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4-1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優秀[精選]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