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怎么報志愿「詳解」
要想知道如何去填報志愿,最先了解的是高考填報流程。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高考怎么報志愿【詳解】,歡迎閱讀!
高考錄取規則重大改革,志愿該怎么填?
這兩年,高考改革的動作可是有點多。
從取消文理分科,到英語退出高考舞臺,再到合并本科錄取批次……可以說每個動作都會對所涉及的考生、高中和高校,產生一次“蝴蝶效應”。
今天,完美菌就把“合并本科錄取批次”這個政策拎出來,和大家詳細聊一聊此政策的用意,以及對各方面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我國最早正式表明要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是在2014年。當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從2015年起,有條件的省份要逐步開展錄取批次改革。
近日,山東、海南分別召開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新聞發布會,宣布從起,將合并本科一批、二批錄取批次。
而截止到目前,已有包括浙江、四川、湖北、廣東、北京、河南、江蘇、安徽等22個省市開始實施合并錄取批次(包括合并一二批的6個省市和合并二三批的16個省市),其中,浙江采取按考生高考總分分段填報志愿、分段錄取的政策。
一、為什么要合并錄取批次?
據教育部相關介紹,合并高考招生錄取批次的出發點有三個:
1、拓展學生選擇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考生填報高校志愿、專業志愿的數量不變,志愿填報的空間并未減少。有助于進一步引導考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長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填報志愿。在此意義上,考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有更實在的獲得感。
2、促進素質教育,拓寬高中教育特色發展空間。
合并高考招生錄取批次,有利于高中學校破除盲目追求“一本率”,緩解學校的升學率壓力,減輕師生不合理教學負擔;有利于高中學校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更好地立足校情,明確定位,創建校本特色。
3、促進高校特色發展,拓寬專業發展空間。
解決社會和考生簡單用錄取批次劃分和評價不同類型高校的問題,促進高校從基于分數的分層招生,逐步走向基于專業興趣的分類招生,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推動高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學校實際,自主發展,辦出特色。
二、合并批次,對考生有何影響?
據完美菌了解,批次調整后,高考改革招生錄取批次的合并只是錄取過程中減少了一個錄取環節,各省參與這一分數段高招錄取高校的總數并沒有發生變化,所不同的是以往本二院校和本三院校是分開錄取,這次合并后將集中在一個批次錄取,也就是說這次的高招改革是錄取方式的改革,批次合并實際上就是將一部分學校和另一部分學校合在一個批次招生,與往年的招生錄取并無實質的區別。
此外,雖然批次合并后,本科二批分數線會降低,但考生的位次不會發生變化。平行志愿的投檔是按照考生的排名先后順序,因此,考生填報志愿仍然可以參照往年的錄取數據。
事實上,由于院校志愿數量的增加,考生可選擇填報的院校空間更大了。建議考生根據自身的排名(分數)情況多選擇一些排名前后比較靠近的院校,并保持一定的志愿梯度,可以有效提高志愿滿足率。
三、合并批次,對高校有何影響?
對高校而言,原二本與原三本合并錄取批次后,公辦和民辦院校同等對待、同等權利、平等競爭。
批次合并,對于辦學特色鮮明的大學是一個利好,由于學校在高考錄取時被分在不同批次,使得社會普遍關注一本批次院校,也就造成了一些學校無法獲得平等的招生發展機會。
一些高校為了“上檔次”,會發展雷同的熱門專業。而原二本、三本招生批次合并后,有利于高校間錯位競爭,強化優勢專業建設,避免了高等教育的資源浪費。
此外,對于參與本批次錄取的院校都是一個激勵。合并原二本、三本招生批次,要求各高校用辦學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來吸引生源,原來的二本高校不能高枕無憂,有特色的原三本院校則有希望借勢崛起。
各省今年高招二本和三本合并錄取,取消原來的第三批次錄取,是高考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也必將提高這一階段高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質量。
每一位經歷高考的'學子都希望進入一所自己喜歡的心儀大學,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如愿,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著我們對大學的選擇。
有的考生在意大學的名氣和社會評價,有的考生在意大學的優勢和專業特色,有的考生希望能夠到大城市或經濟發達的地區讀大學,有的考生希望自己的高考成績分盡其用……
無論受哪種因素的影響,考生都需要做到客觀認識大學、理性選擇大學。
一、了解大學的種類
對考生來說,每一個分數段對應的院校不止一所,如果你不了解高校分類,你就很難決斷該去哪所學校。我國高校,按學科范圍可分為: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農林類、政法類、醫藥類、財經類、民族類、語言類、藝術類、體育類、軍事類院校。
1、綜合類大學
這類大學的學科齊全,文理滲透,偏文的學科和偏理的學科實力均衡。
具有代表性的11所高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
在這樣的大學讀書,學校的各種學術講座豐富多彩,群體活動也多姿多樣,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報考文科類和理學類專業的考生,建議優先選擇綜合性大學,這類院校學習氛圍好,人脈資源廣。因為上大學不僅僅是學知識,還要提升綜合素質,建立人脈關系。家長報考這類學校時,要注意:此類學校的專業非常多,假如你的孩子以低分沖進去,有可能會被調劑到孩子不喜歡的專業。
2、理工類大學
這類學校的優勢學科是工科類和理科類,當然也有文科專業,但不是它的優勢。
代表院校有:清華、國科大、上交大、浙大、中科大、西交大、同濟、哈工大。
學工科的理科生可以報考此類學校,這類學校中有些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報考文科專業的考生,盡量不要報考此類學校。
3、師范類大學
像北師大、華東師大、東北師大、華中師大、陜西師大、華南師大、南京師大、湖南師大。
師范大學類似于綜合大學,文理滲透,辦學水平較高,遺憾的是有個“師”字,很多人不愛報考,所以性價比高。建議學文科類、理學類和心理學的考生積極填報。
4、專業類大學
有農林類、政法類、醫藥類、財經類、民族類、語言類、藝術類、體育類院校。
專業類大學,多數具有很深的行業歷史背景,某一類專業很有特色,在本行業內有很高的認同度。這類大學除財經和醫學類院校目前比較熱而錄取分數高外,其他專業院校一般錄取分數不是很高。
對大學進行分類,從報考角度講,主要是讓考生一定要走對門,千萬別走錯門。因為不同類別大學的學科特色差別較大,校園文化氛圍截然不同。
二、了解大學的錄取
我國具有獨立招生資格的高校有兩千多所,去年在陜西招生的院校就有1540所。從高校的錄取層次上分: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高職(專科)院校等,高考錄取時,省招辦是按照錄取批次順序進行的。
從院校綜合實力和國家扶持力度上分:有“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全國重點高校、省屬重點院校、普通高校、獨立學院、民辦高校。
其中“985工程”高校全國共39所,得到國家在政策、資金、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國際化水平都很高;“211工程”高校全國共有77所,同樣得到了國家和地方的各種支持。這些學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都比較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一本院校每年高考招生時,在有些省(市)放在一本批次招生,而在其余省(市)放在二本批次招生,有的學校也會在多個批次都有招生計劃,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搞清楚。
三、了解院校的歷史延革和歸屬
1、了解大學的歷史沿革
中國大學基本上是在6個階段誕生的:
洋務運動時期,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蘇州大學等;民國時期即解放前,如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東北大學等.
解放初期〔50-60年〕主要是一些專業類大學,如農、林、水、地、礦、油、財等,如華南理工大學等,以及沒有大學的省份新建的大學,如內蒙古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等。
改革開放初期,各地興辦師范類專科學校,西藏、海南也有了綜合大學;全民辦教育的產業化時期,如獨立學院、民辦院校等。
一般講,建校時間越長,學校實力越強,專業特色越明顯,錄取批次越靠前。在了解歷史沿革時,不能忽視各個大學在不同時期接納、合并其他院校的情況。
解放后,我國曾于1952年開始對各大學院系進行調整,2000年對全國大學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合并重組。
學校稱謂前后不一,專業存續時有變化。合并重組的大學,往往擁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校區,新校區基本都建在郊區。
不同的專業實際上分布在不同的校區。如吉林大學是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解放軍軍需大學6校合并組建而成。
這就要求考生按照自己報考科類甄別擬報大學。一般來講,一個學校的傳統專業好于新開設專業,也好于合并專業,校名中能體現的專業好于其他專業。
2、了解大學的隸屬
大學都是有歸屬的。調整后的院校基本分部屬和省屬兩大部分。部屬院校又有教育部與其他部委之分。
教育部直屬的75所院校多是綜合類大學、一流名牌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院校主要集中在這里。
其他部委院校多是特色鮮明的行業、專業類大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隸屬工信部〕、大連海事大學〔隸屬交通部〕。
3、了解院校的特色
院校名稱中凡冠以定語的院校多為專業類特色鮮明的大學,如,科學、科技、理工、工業、電子、交通、礦業、石油、農業、林業、海洋、醫學、外語等。目前在一本和二本批次招生的院校中,有368所院校原來具有國家部委的隸屬關系,這些院校原有的隸屬關系就是其現在的行業背景。
由于具有特殊的行業歷史背景,它們的畢業生就業時常常受到國家部委、國有大中型企業及民營企業的青睞和重視。
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如能依據院校行業背景挑大學、選專業或許能為孩子的未來就業前景打開另一條新通道!
了解院校的歷史沿革和歸屬,家長就可以辯明學校的強勢學科和特色專業。例如,我們每年打開全國高校在陜分校分專業《招生計劃匯編》,里面會有很多叫某某理工大學的。
這里除了教育部所屬的像華南理工、大連理工、華東理工、武漢理工之外,還有屬于工信部的北京理工、南京理工,剩下每個省(市)都有理工院校,有的省有好幾所。
如西安理工、陜西理工,這些理工院校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專業是不一樣的,因為這些理工院校前身有的是工學院,有的是化工學院,有的是地質學院,有的是冶金學院,也有的是師范學院,歷史淵源和辦學特色都不一樣,歸屬也不同。
四、了解院校的辦學實力
打開每所高校的網站,在學校簡介欄中都對本校的辦學情況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信息量較大,家長往往分不清主次。 從報考的角度講,家長可主要從以下2個方面去了解大學的實力:
1、師資力量
主要看院士數、博導數、長江學者數等,這是大學實力的集中體現;
2、學科實力
主要看博士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國家重點學科等。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的學科建設水平,其中有無國家重點學科以及同一重點學科的排名是衡量高校學科建設水平的關鍵。
一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學科的數量能直接反映這個學校在全國高校的學術地位、科研水平及培養人才的質量。
教育部2012年的學科評估結果是目前公認的權威參考依據,家長在給孩子圈定了專業方向后,可查看自己所選報學科(專業)在哪些學校屬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哪些學校屬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同學校的同一國家重點學科再根據排名來確定,往往能得到較高的性價比。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科評估主要是按照一級學科、二級學科進行,對應到本科招生專業時在名稱上不一定完全對應,考生需要搞清楚相應的學科對應的招生專業名稱是什么。
由于大學專業繁多,各大學的專業設置也不盡相同,建議考生結合高考分數,圈定目標大學范圍后再具體了解專業情況。
舉個例子,2015年陜西漢中中學一理科生高考成績579分,擅長物理學科,個人規劃本科畢業后直接就業,報考方案為專業優先兼顧學校,地域次之,首選專業是“自動化”。
目標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東北大學。初步分析2所學校錄取沒有懸念,但進一步分析可知,自動化專業屬于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
兩校的“控制科學與工程”都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但東北大學排名第2,僅次于清華,而哈爾濱工業大學(本部)排第3名,哈工大(威海)學科實力比不上校本部,自動化專業實力與東北大學相比有差距。
雖然每年哈工大(威海)錄取分數比東北大學高出6分左右,但論自動化專業實力,決定選擇東北大學,放在A志愿。結果該生被東北大學自動化專業順利錄取。
如果與哈工大校本部相比,自動化專業錄取分數東北大學要低60分左右,但專業實力比前者強,可見性價比相當高!
如果當初把哈工大(威海)放在A志愿,雖然專業實力不及東北大學,但自動化專業還錄取不上。因此,建議家長和考生在決定采取專業優先的報考方案、做好專業定位后,要以學科實力和強勢特色專業為目標篩選大學。
另外,作為理科生,還要了解大學的實驗室。
大學實驗室是一所高校實力的重要標志。它有國家級的、省部級的。一般來講,國家級實驗室比省部級的實驗室檔次要高,設施要全。
作為文科生,要了解大學的圖書館:一是了解圖書館的建館時間,知道古舊書籍的歷史價值;二是了解圖書館的圖書藏量,清楚知識面的擴大;三是了解圖書館的現代化閱讀方式,懂得節約時間。
五、了解大學的社會聲譽。
包括文化底蘊、文化傳承、育人理念、校園氛圍等。
每一所大學都有她獨特的氣質和風格,不同大學的校園文化和育人理念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大學學風自由,學校統一安排的課程比較少,更多的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汲取知識;有的大學學風嚴謹,學校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去探索發現。
但通常情況下這些很難在學校介紹的資料上看出來,如果有機會,家長和考生可以利用高校開放日、高考咨詢日走進大學校園,親身感受大學文化、觸摸大學歷史。
切身感受大學校園的氛圍怎么樣,圖書館里自習的學哥學姐們都在做什么,實習教室里大家都在做些什么神奇的發明創造。也可以隨機詢問學哥學姐他們在大學的感受,能給你什么好的建議。
【高考怎么報志愿「詳解」】相關文章:
2017高考平行志愿錄取規則詳解06-28
平行志愿錄取規則詳解06-27
2016美術生高考志愿填報詳解及注意事項10-05
男人怎么報生育險12-09
報檢員基礎英語:報檢單常見英文單詞詳解08-15
檔案報簽錯誤怎么辦05-18
2017高考志愿填報指南-2017高考志愿填報技巧08-21
四川平行志愿錄取規則詳解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