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全國平均工資公布
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和“單位就業人員不同崗位平均工資”三組數據,為公眾提供了權威的參考數據。調查數據顯示:全部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969元。其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最高,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2.20倍。
調查數據顯示,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109760元,專業技術人員66074元,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47483元,商業、服務業人員40669元,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42914元。商業、服務業人員平均工資最低,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81%。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70。
2014年,國家統計局通過一套表聯網直報平臺繼續對不同崗位工資情況進行調查,涉及16個行業門類的91萬多家企業法人單位。調查單位就業人員按工作崗位分為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5類。
分四大區域看,東部地區崗位間平均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83;中部地區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37。
分行業門類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5.04;建筑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22。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外商投資企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25;其次是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最高與最低之比為3.31;第三是國有單位,最高與最低之比是2.99。私營單位和集體單位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分別為2.30和2.38。
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6339元,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1%;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6390元,同比名義增長11.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0%。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說,2014年,中國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行,當年全國有19個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為14.1%;23個地區制定了工資指導線,工資增長基準線普遍在12.4%左右,這些政策措施也為工資水平繼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解讀
多數人工資低于平均水平
2014年我國平均工資反映出何種特點?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就此進行了解讀。
馮乃林認為,2014年就業人員工資水平穩定增長,增速繼續回落。“2014年,我國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行,當年全國有19個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為14.1%;23個地區制定了工資指導線,工資增長基準線普遍在12.4%左右,這些政策措施也為工資水平繼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增速快于非私營單位,兩者絕對差距繼續擴大,相對差距略有縮小。201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比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高19949元,差距比上年擴大1172元。2014年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非私營單位人員的65%,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對比數據,有市民認為,自己的收入沒有“達標”、“被增長”、“拖后腿”了。對此,馮乃林表示,用平均工資數據反映個人工資水平確實存在一定的.局限。
據分析,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各類平均工資數據反映的是全國或某一類單位、某個行業的平均水平。由于工資分布是典型的偏態分布,即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于平均工資。以城鎮非私營單位為例,高于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有10個行業,其就業人員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二的就業人員所在的9個行業平均工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例如制造業和建筑業就業人員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45%,而兩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4970元和10535元。
“從每個人個人角度來看,工資水平及增長速度均會因所屬單位的行業、地區、性質,及個人所在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馮乃林表示。
【2014年最新全國平均工資公布】相關文章:
2017全國考研大綱正式公布04-19
2017全國MBA/MPA/MPAcc成績公布時間10-25
最新全國高考祝福語11-10
最新養老金上調細節公布09-03
全國2016年高級會計師考試科目公布10-15
2017年(全國卷3)高考滿分作文公布07-22
最新考研看點之坐等分數線公布08-21
2017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公布08-21
河北2016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費用公布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