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首師大學生在“自己的公司”體驗職場
暑期,首都師范大學大二學生武曉慧天天忙著和客戶溝通,為“公司”的新項目開拓市場。這個項目是她和同學創意的,她不能弄砸了。這個公司是首都師范大學專為大學生開辟的實踐創新基地。
5個項目推向市場并盈利
客戶里有知名企業
為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和能力,首都師范大學聯合中美寰宇科技有限公司,特別建立實踐創新基地。基地采用校企聯合管理、大學生自主運營模式。目前,這個基地已經招聘200余人,正在運作的項目有員工工作管理系統、高清影院系統等12個,其中5個項目已經推向市場并部分盈利,客戶群里有“康師傅”等知名企業。
基地只有一名員工不是大學生,就是負責日常指導工作的公司副主任承洋。他介紹說:公司目前的項目,都是大學生提出來后,公司經過請專家論證,覺得可行,便放手讓學生去干。而對只是適合就業的職員,公司則會通過工作技能、技術指導培訓以及在項目中的實操訓練,讓員工得到鍛煉。
一個大二女生說,很多同學進入社會單位實習,通常做的都是整理文件、接電話,很少有機會直接參與或者全權負責某一項目,“沒辦法,學生沒經驗,別人也不放心把項目交給你。”但是在實踐創新基地,大學生可以放手做管理層的事,努力使自己的點子成為一個項目,最后付諸實踐,推向市場。
學生員工全是競爭上崗
職位提升模式受歡迎
武曉慧是首師大軟件工程專業大二學生,目前擔任服務部經理。她說:“每個員工到公司工作,都經過了遞簡歷、面試、培訓上崗等環節,我當時就是從50多名競爭對手中獲得這份工作的。同時,我們基地還有一套完善的ABCDE職位提升模式,鼓勵大家發揮才能。”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王婧,在基地實習三個月表現良好,被晉升為市場部經理,現又擔任主任助理。她補充說:“基地的項目基本上也都是贏利性的,獎懲與一般公司無異。在這里,能感到自己的想法和能力被公司重視,有一種成就感。”
武曉慧和王婧正在運作的項目是“網絡服務與推廣”,她們驕傲地說,這個項目已經擁有市場客戶了。武曉慧介紹說:“我們的網絡服務,就是提高網站的知名度。網民只要輸入公司名字當中的兩個字,就會在搜索引擎的前幾條上看到鏈接。這樣,公司的世界排名也會相應提前,網民也會更容易關注到。這對一些銷售性的網站尤其重要。”
她們也會為客戶提供頁面美化、代碼優化、網站PR值提升等服務。“比較艱辛的就是尋找客戶。”王婧說。她們通常先是去找一些知名度不高但又可能是潛在客戶的網站,當確定意向客戶之后,就會提供改善方案,直到意向客戶滿意,這樣才會簽訂最終合同。
說到就業,王婧笑著說:“能創業的人,會擔心以后的就業嗎?在基地,我們自己有權處理項目進程中的問題,鍛煉了人際溝通能力,也算是體驗了一把部門領導的心態。我想,當我畢業參加工作時,我會知道如何與同事、領導、客戶打交道。”
引領學生走出“象牙塔”
提前完成“就業蛻變期”
作為基地唯一的一名非學生員工,承洋見證了基地從籌劃、成立到現在的正常運轉。他說:“現實是,一方面大學生找工作困難,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卻普遍反映招不到人。重要的還是畢業生自身能力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需要,無法與社會接軌。”如果有一個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庫”,讓學生走出校園的時候就已具備了工作經驗,這樣的畢業生一定相當有職業競爭力。實踐創新基地就是基于這樣的想法建立的。在首都師范大學,進入大學生實踐創新基地,是很多在校大學生的追求。
【首師大學生在“自己的公司”體驗職場】相關文章:
關于職場體驗心得09-23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11-21
職場體驗總結(精選14篇)12-30
職場“薪酬談判學”:給自己談個好價錢07-30
職場體驗總結(通用21篇)12-14
看東陽“小鮮肉”職場大體驗03-27
職場新人的“心”學11-20
職場,把自己放低點07-13
職場:學會討好自己12-12
職場這樣突破自己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