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大學生職業道德精神培育之思考

    時間:2022-12-08 19:55:34 職業道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大學生職業道德精神培育之思考

      職業素養尤其是敬業精神對學生職業發展和人生發展及民族復興的意義,培育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反映時代特征的、能夠促進社會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新型敬業精神的三種路徑。

    關于大學生職業道德精神培育之思考

      一、職業道德尤其是敬業精神對學生職業發展和人生發展及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

      職業素養是大學生畢業時成功求職的基礎,也是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時有目標地培養和提升自身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如何,將決定他在求職擇業時的自由度和獲得職業崗位的層次。大學生要想在求職中處于主動地位,獲得理想的就業崗位,贏在職業發展的起點,就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尤其是職業道德。

      (一)職業素養理論凸顯職業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職業內在的要求,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在職場中具體量化表現為職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簡稱CQ)。實際上,個體行為的總合構成了自身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內涵,個體行為是外在表象。

      職業素養主要有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四大要素。其中,前三項是內化素養,是職業素養中的根基部分,包含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范疇;而職業技能則是外化素養,是支撐職業人生的表象內容,是通過學習、培訓獲得,并在實踐運用中日漸成熟的。在衡量一個人的時候,企業通常將兩者的比例以6. 5—3. 5進行劃分。

      職業道德是在職業范圍內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習俗的總和,它是調節職業集團內部人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集團與社會各方面關系的行為準則,是評價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善惡、榮辱的標準,對該行業的從業人員具有特殊的約束力。在職業素養中居于核心地位,F代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特別是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能局限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能力的培養,而應注重學生學會如何做人。由學生角色向職業角色轉換,職業道德教育應為重中之重。落實在行動上要求做到文明禮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勤儉節約、遵紀守法、團結互助、開拓創新等。

      (二)職業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客觀要求驗證了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2002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完成了“人力資源:青年職業前景與跨國公司在華戰略”的研究。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結構性訪談”等方式,圍繞人才招聘的簡歷篩選、筆試、面試過程,對惠普、西門子等30家世界最為知名的跨國公司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最為重視的應聘者的能力及特征依次是:創新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精神、忠誠度(以上4項30家企業均重視)、工作興趣、健康狀況、外語(以上3項有29家企業重視)、工作經驗、計算機操作水平(以上2項有28家企業重視)、個人信用等。

      2004年,劉俊彥對企業用人標準進行了研究和統計,結果表明企業最為重視的用人要素依次是:綜合素質、團隊精神、專業能力和背景、創新能力、適應公司文化的能力、發展潛力、外語能力、社會實踐能力與經驗、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

      200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對企業用人標準的調查結果表明: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主動性、解決問題能力、思想道德修養、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專業基礎知識等是用人單位最為重視的。

      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商業評論》評出了職業人應該遵循的9條職業道德:誠實、正直、守信、忠誠、公平、關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擔責任,F代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特別是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能局限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能力的培養,而應注重學生學會如何做人。

      二、大學生職業道德尤其是敬業精神現狀令人堪憂

      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調查發現,在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最欠缺的指標中,“敬業精神”高居第一;在大學生職業評價標準中,“經濟收入高”位居前列,而“滿足社會需要”位居最后。經濟社會發展,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種思潮紛紛涌入,面對文化環境的變化,部分大學生抵不過誘惑,崇尚享樂,F在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勞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畢業時,以待遇高低好壞為選擇工作崗位的標準。干工作講條件,圖實惠,不講實干和奉獻。②(這直接導致了“有業不就”“無業可就”等現象。從高校的角度看,就業機會、就業能力和就業觀念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三大主要原因。大學生在就業前的人力資本儲備不足,技能水平低于社會期望,但是就業期望高于現實。于是,大學生的就業預期、社會需求和就業能力形成了兩高一低的狀態。在以“雙向選擇等價交換”為規則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兩高一低的不匹配直接導致了“有業不就”和“無人可用”。

      “改革開放后,我們引進了不少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優良設備和管理制度,在崗位技能培訓和文化教育上花費了不少氣力,但卻始終不得不面對生產效率低下、技能水平差、產品質量低劣、主體缺乏責任感的嚴酷現實。對于這種現象,美國人英格爾斯一針見血地指出:那些完善的現代制度以及伴隨而來指導大綱,管理守則,本身是一些空的軀殼。如果一個國家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群傳統人的手中變成廢紙堆!

      三、探尋隱藏在現象背后的深層次的原因

      探尋隱藏在現象背后的動因,喚醒中國已經迷失的敬業美德,重建敬業精神,成為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要求。

      1.歷史的積淀

      應該看到,中國古人無論在理論探討上,還是在躬行實踐上,都很重視和提倡敬業精神,提出了一些超越時代和階級局限的具有人類普遍價值的敬業思想。這些成分、因素不僅對于今天具有指導意義,在將來也仍有其內在的活力,其價值不可忽視。

      但也有些成分、因素表現為一種沉重的包袱,一種惰性力量,導致了敬業精神在當代中國人身上的衰落。如血緣宗法、等級制度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滲透,在民族心里已經作為價值選擇和行為模式的一部分融化在中國人的血液中并作用于現代社會,今天我們看到的任人唯親、論資排輩等等不利于敬業精神發揚的現象都是傳統延伸下的產物。又如“學而優則仕”的政治制度和官本位的社會制度,產生了尊學而卑器、卑技、卑商的社會心理和價值觀念,導致這些行業的主體缺乏自信和職業尊嚴感,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加強敬業精神的號召力。

      2.現實的沖擊

      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帶來的敬業主體精神上的普遍困境對敬業精神的沖擊,在進取開拓、創新競爭的敬業主旋律中,明顯夾雜著困惑、迷茫、緊張、逆反的不和諧韻調。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價值格局也沖擊著敬業精神,令人堪憂的就業主體素質困擾著敬業精神,體制缺陷滯阻著敬業精神,利益分配格局不合理影響著敬業精神的發揚等等。

      四、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敬業精神的三種路徑

      事實證明,要贏得21世紀的主動權,沒有一種支撐全民族全社會的敬業精神的推動,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希望是渺茫的。中國現代化不能沒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體最重要的文化資源和職業素養,缺少這樣一種精神、素養,社會的發展就缺乏內在動力。

      當代中國要塑造一種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反映時代特征的、能夠促進社會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新型敬業精神,必須以傳統敬業精神為重要文化資源,在改造傳統的基礎上,大力凝練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中形成的優良文化因子,同時,放眼世界,大膽吸收世界各民族敬業精神的精華。

      一是挖掘、弘揚傳統中的積極因素。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并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④

      二是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對青年提出的希望——這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以及改革開放形勢下凝聚的智慧和新的民族文化的因子。

      1944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延安中央黨校大禮堂,向參加第一期黨校培訓班的營以上干部作重要講話。他說:松樹有原則性,柳樹有靈活性。斯大林說過,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什么是特殊材料呢?就是松樹和柳樹結合起來,像柳樹那樣可親,人人喜歡;像松樹那樣堅定,穩當可靠。這樣人民群眾就會成群結隊地圍繞在我們身邊。

      鄧小平:青年應當有遠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視任何細小的工作。要有遠大的理想,才能永遠保持前進的勇氣和方向。而達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無數細小的日常工作積累起來的。你們應當善于把遠大的理想和日常的工作結合起來,在任何工作中,嚴格地要求自己,發揮大膽創造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青年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黨和人民對包括廣大青年學生在內的全國青年寄予厚望。

      第一,希望同學們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緊密結合起來。第二,希望同學們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第三,希望同學們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三是注意吸收世界各民族敬業精神的精華。首先,應批判地吸取西方敬業精神中的科學精神,樹立合理的科學進步觀。

      其次,批判地吸取西方敬業精神中的主體和個體精神,樹立敬業的主體觀念、個人與集體協調統一的觀念。

      第三,批判地吸取西方敬業精神中的開拓進取精神,讓開拓進取意識扎根于敬業主體內心深處。

      第四,批判地吸取西方敬業精神中的法制精神,樹立敬業主體的法制觀念和平等意識。

      總之,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說:“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大學生職業道德精神培育之思考】相關文章:

    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總結07-30

    培育發展南寧市總部經濟的思考08-30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總結06-05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總結08-20

    弘揚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月的活動總結07-11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動總結06-14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動總結范文06-10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總結07-28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總結范文06-27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總結06-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 看99视频日韩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88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9热成人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99 |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久久s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新强|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无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