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故事
強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省越西縣(今屬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的戰斗,也是長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戰斗。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是紅軍強渡大渡河,創造世界軍史奇跡的著名渡口。2016年8月,記者來到安順場,近距離感受紅色氣質,聆聽紅軍故事。
站在石棉縣安順場鎮大渡河古渡口,雖然河寬只有當年一半,但河水依然激流洶涌。據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宋副剛介紹,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時間正值河水暴漲的5月,72年前太平天國石達開10萬義軍就是在這里全軍覆沒的。那么,紅軍何以在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下成功避免了石達開的悲劇?
一走進紀念館,一段奇絕驚險的歷史解開了謎底。
1935年5月,紅軍英勇渡過金沙江、彝海歃血結盟、佯攻大樹堡吸引敵人主力后,于24日夜襲安順場,奪得一只小船。這是大渡河上特有的翹首木船,兩頭翹起,非常適合在湍急河面行駛。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宋副剛:紅軍在晚上趕到了安順場,奪得這只木船,為強渡大渡河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這只船,大渡河應該說是無法過去的,因為大渡河的水流非常湍急,要想泅渡也是不可能的。
5月25日上午7時,紅一軍團一師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率領17名勇士組成渡河奮勇隊,在南岸強大的火力掩護下,在當地船工的幫助下,一舉強渡,取得成功。在擴大戰果的時候,在對岸又搜尋到兩只被敵人破壞的小船,開始人歇船不歇運送大部隊,全面展開渡河。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宋副剛:在26日中央軍委毛主席一行到達安順場后,根據情況看,靠3只小木船,每天只能渡過一千余人,架橋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無法架起。后邊追擊的部隊(國民黨)中央軍已經到達西昌,趕到安順場的時間最多三至五天,河對面蔣介石到了成都,督促川軍也在向安順場集結,如果不迅速擺脫大渡河的阻隔,中央紅軍就有可能在這個地區被重新包圍起來。
緊急關頭,中央軍委果斷放棄在安順場全部過河的計劃,由沒過河的部隊為左翼,過河的部隊為右翼,兩支部隊夾江而上,奔赴瀘定,為最終北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事件意義
強渡大渡河是紅軍的一次生死之戰,能否渡過河去,是中國革命的關鍵。為了渡過大渡河,在作戰開始前,先遣隊首長對這次作戰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他們同作戰部隊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強調這次渡河作戰的重要意義,從而使作戰部隊增強了信心,鼓足了勇氣,為作戰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英雄壯舉編輯
堅信中國革命能夠成功的堅定信念,使作戰部隊全軍上下對這次作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勇士們正是憑著對中國革命的無限忠誠,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力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向河對岸沖去,并成功地為后續部隊打開了一條通道。紅軍部隊成功地強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在作戰中的英雄壯舉,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故事】相關文章:
老紅軍胡正先的長征故事03-20
百歲老紅軍鄒衍的長征故事03-13
紅軍時期烈士事跡04-11
探望紅軍院活動總結07-30
《開學第一課》長征故事:老紅軍胡正先10-13
關于紅軍長征的名言03-24
紅軍長征日記600字07-02
紅軍長征日記400字07-02
《紅軍長征故事》讀后感03-10
小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活動總結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