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勵志書籍:《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

    時間:2022-12-01 22:47:00 勵志書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勵志書籍推薦:《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

      《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由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所創作,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勵志書籍推薦:《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

      作者簡介:

      白巖松,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主持人,曾主持《焦點訪談》、《新聞周刊》、《新聞會客廳》《感動中國》等節目,出版作品有《痛并快樂著》、《幸福了嗎》。

      內容簡介:

      全書絕非情緒之作和輕描淡寫,白巖松深入采訪各界代表人物,帶著思考去諦聽,帶著問題去交談。力圖從自己的近距離觀察之中,剖析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時尚等諸多方面。

      《行走在愛與恨之間》[1] 正如其書名一般,兩種情緒交織相合。或許正如白巖松所說,“把愛恨放下,先去了解”,我們更能看清更多的問題。

      圖書目錄:

      序

      行走在愛恨之間

      東京:日本初印象

      靖國神社:極端的日本“二戰”史觀

      和平博物館:一種理性的聲音

      神風特攻隊:一張單程機票

      渡邊恒雄:敢于說不的新聞良心

      沖突與希望

      曠日持久的勞工案

      慰安婦問題再起風波

      來自中國的高中留學生

      防災:無處不在的國民意識

      日本小學防災演習

      深入人心的防災觀念

      渡邊淳一:愛的頂點是死亡

      澀谷109百貨:亞洲流行時尚的發源地

      大相撲:不僅僅是運動

      從垃圾處理看日本環保

      落語:日本的單口相聲

      道頓堀:走進天下廚房

      銀色一族的第二人生

      谷村新司:中國觀眾熟悉又陌生的日本歌手

      栗原小卷:與表演藝術的一世姻緣

      感受動漫神話

      鹿兒島的沙浴溫泉

      濱崎步:最艱難的一次采訪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壇的常青樹

      御手洗:日本財界總理

      走近東京歌舞伎町

      體驗東京地鐵

      七日櫻花與杉本姐姐

      鏡中印象

      內容摘要:

      這本書,是2007年《巖松看日本》系列電視節目的文字版本,時隔七年,文字可以恢復原狀,歷史不能了。

      《巖松看日本》策劃于2005年臺北的臺風之夜,當時中日關系處于低谷。出發念頭誕生時,安倍晉三剛當選為日本新首相,首站出訪,便選擇北京。而現如今,七年過去,中日關系處于更低的谷,日本的首相又是安倍晉三,不過,同一個人,卻是不同的面孔。七年前,他想成為破冰者;今天,在中日關系中,他是加冰者。由此可見,兩個國家的關系,寄托于個別領導人的身上,是完全靠不住的。

      那靠什么?

      歸根到底,對于中日關系的真正正常化,要靠中國的實力。中國真正強大了,一切都好辦。但在此之前,對對方的了解與鏡鑒也萬分重要。古人說:知己知彼。了解對方,了解自己。而有時,認真地了解對方,也是了解自己并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條路。《巖松看日本》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出發的。

      去得多了,了解得多了,有些事情就不再那么簡單。比如靖國神社,這是中日關系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表面上看,人們的憤怒,來自于那里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的靈位,而實質上,比這靈位更可怕的是仿佛無形的靖國史觀。在靖國神社中的游就館里,日本一些人為“二戰”翻案,美化侵略行為,不認同戰后的東京審判。而在這種扭曲的史觀中,日本一些人的矛頭直奔美國,直接對抗人類的正義與公理。也因此,了解才會知道真相,才更該讓世界明白,日本的向右滑行,絕不僅僅是中韓不高興的問題,而是人類不高興的問題。我們有責任告訴世界:要警惕日本的右行。

      這是了解才會得出的結論,這了解,與《巖松看日本》的行走與采訪有關。

      看日本,躲不開看到美國,戰后的日本,很多方面,是“美國制造”。

      美國與日本的關系奇怪又正常。兩國曾經有過激烈對抗,都在對方身上留下過深深的傷口。日本襲擊了珍珠港,美國向日本扔了原子彈。戰后日本,包括憲法在內,一切都由美國來定。仿佛距離很近,其實誰也不會忘記歷史,這種相處很奇怪。

      但其實非常正常。你如果更多地了解日本,就明白,這是一個習慣于“傍大款”的國度。從之前的“傍中國”到如今的“傍美國”,你若真強,他就真服,然后就真的靠近你。這其中,有一種日本式的生存邏輯,也符合他的利益。而對于美國來說,自然也是利益。有這樣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停在亞洲,何樂而不為?更何況,中日韓關系很好,走得很近,美國不會高興;但如果真走到刀槍相見,美國估計也不愿意。因此,美國為自己的利益,也在中日韓之間玩著一個危險的游戲。但在利益與“日本盡在掌握”的強者心態中,日本的公然右行,美國這個“價值觀大國”又該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價值觀呢?又或者,只是利益高于一切?

      別人是靠不住的,還是要靠自己。

      歷史過去得久了,很多事兒已經模糊,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可能想不明白,幾十年前,一個四億人的中國,為何被七千萬人的日本侵略多年?

      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是真理。但也太空洞。前不久,翻一本書時,其中的一些數字可當輔料:1938年,日本年產鋼580萬噸,中國是4萬噸。當年中國全國大學生4萬多名,發行量最大的《大公報》不過發行8萬份??這些數字,是否可以說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那今天,我們強大了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所謂的中日關系蜜月期。想想也應該,剛剛打開國門,中國的落后一眼可見,我們急于前行與發展,其他的顧不上;而日本,還有內疚之心,看這么落后的中國,感受不到威脅,反而能幫一把是一把,于是,加上老一輩兩國領導人的大智慧,中日關系蜜月了一段。但到了九十年代,這蜜月煙消云散。從那時開始,中日關系與中國的發展成反比,與日本經濟的停滯成正比。隨著中國GDP超過日本,這種關系更沉入谷底。其實不奇怪,中國強大了,可日本還不習慣,還沒認同你真的強,還沒有服氣,反而“中國威脅論”上漲,這個時候,中日關系處不好,不難理解。

      什么時候,兩國關系真的會平靜、平衡、平常一些?

      在東京,在《北京?東京》論壇上,我曾公開表態,過去一百多年,中國落后于日本是不正常的,你們有責任,我們自己也要反思。現在,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才是正常的,而且只會越超越多,你們應該習慣,習慣了就好了??

      我還有沒說的話,是現在中國GDP超過日本還不到2倍,等到超過3倍或4倍時,中日關系的情況可能會比現在好得多。但問題是:回到國內,我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共識?中日關系,決定因素在中國,強大,才是對日本最好的制衡。一切也才能簡單起來。沒有真正的強大,只喊口號,是解決不了歷史積怨的。而如果你真的強大,對方也認可了你的強大之后,愛與恨,也就不再是個最重要的情緒。

      時間在中國這一邊。但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外人可以打敗我們,我們自己卻可能敗于自己手下。想要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而想要戰勝自己,需要每一個人的進步與努力,你什么樣,中國就什么樣。

      有理有禮有節,保持冷靜,繼續前行,才是當下中國最該有的態度。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

      幾年前,強調行走在愛恨之間,是感受;而現在,我更愿意說“行走在愛恨之外”。因為“之外”,是媒體該有的態度和責任。《巖松看日本》之后的7年,我看到越來越多走近日本的行動與文字,這是對的。不管目的是什么,“知日”都是必經之路,也只有真正的“知日”,才可能“制日”,不讓他在右行的路上越滑越遠。更何況,日本身上還有很多我們該借鑒的優點。看到,拿過來,提升自己,沒什么不對。所以,這種對他國的了解,永遠應當在路上。

      《巖松看日本》已經是過去時,但有些東西不會過時。時間,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兩國之間的仇恨與“蜜月”,在時間的面前,都可能只是一瞬。行走中的相處,是永遠的課題,但愿這書中的一些文字,仍有現實意義;或哪怕只讓你有瞬間觸動,也對得起多年前的行走。更何況,行走不該停止,我會繼續,相信你也同樣如此。不管目的地是哪兒,好奇與清醒的行走多了,中國的未來才會更加讓人好奇。

      時間過去7年,文字仍被重印,感謝磨鐵出版人與:的看重,這看重,相信小部分是商業行為,大部分是責任與思考的結果。也因為后者,我們在同一條路上。

      最后,當然是感謝您對本書的“打開”。打開,書與文字才有了最終的意義。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勵志書籍:《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相關文章:

    白巖松的經典勵志語錄06-19

    白巖松語錄勵志01-31

    白巖松經典勵志語錄(精選230句)03-11

    勵志名言書籍09-30

    白巖松語錄11-10

    關于書籍的勵志名言09-30

    書籍中的勵志名言09-30

    行走在風雨中勵志說說10-27

    白巖松經典語錄03-31

    白巖松經典語錄09-30

    在线咨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香蕉国产精品麻豆亚洲欧美日韩精品自拍欧美v国 |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秦先生|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99热成人精品免费久久|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9精品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拍拍|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勵志書籍推薦:《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

      《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由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所創作,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勵志書籍推薦:《白巖松:行走在愛與恨之間》

      作者簡介:

      白巖松,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主持人,曾主持《焦點訪談》、《新聞周刊》、《新聞會客廳》《感動中國》等節目,出版作品有《痛并快樂著》、《幸福了嗎》。

      內容簡介:

      全書絕非情緒之作和輕描淡寫,白巖松深入采訪各界代表人物,帶著思考去諦聽,帶著問題去交談。力圖從自己的近距離觀察之中,剖析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時尚等諸多方面。

      《行走在愛與恨之間》[1] 正如其書名一般,兩種情緒交織相合。或許正如白巖松所說,“把愛恨放下,先去了解”,我們更能看清更多的問題。

      圖書目錄:

      序

      行走在愛恨之間

      東京:日本初印象

      靖國神社:極端的日本“二戰”史觀

      和平博物館:一種理性的聲音

      神風特攻隊:一張單程機票

      渡邊恒雄:敢于說不的新聞良心

      沖突與希望

      曠日持久的勞工案

      慰安婦問題再起風波

      來自中國的高中留學生

      防災:無處不在的國民意識

      日本小學防災演習

      深入人心的防災觀念

      渡邊淳一:愛的頂點是死亡

      澀谷109百貨:亞洲流行時尚的發源地

      大相撲:不僅僅是運動

      從垃圾處理看日本環保

      落語:日本的單口相聲

      道頓堀:走進天下廚房

      銀色一族的第二人生

      谷村新司:中國觀眾熟悉又陌生的日本歌手

      栗原小卷:與表演藝術的一世姻緣

      感受動漫神話

      鹿兒島的沙浴溫泉

      濱崎步:最艱難的一次采訪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壇的常青樹

      御手洗:日本財界總理

      走近東京歌舞伎町

      體驗東京地鐵

      七日櫻花與杉本姐姐

      鏡中印象

      內容摘要:

      這本書,是2007年《巖松看日本》系列電視節目的文字版本,時隔七年,文字可以恢復原狀,歷史不能了。

      《巖松看日本》策劃于2005年臺北的臺風之夜,當時中日關系處于低谷。出發念頭誕生時,安倍晉三剛當選為日本新首相,首站出訪,便選擇北京。而現如今,七年過去,中日關系處于更低的谷,日本的首相又是安倍晉三,不過,同一個人,卻是不同的面孔。七年前,他想成為破冰者;今天,在中日關系中,他是加冰者。由此可見,兩個國家的關系,寄托于個別領導人的身上,是完全靠不住的。

      那靠什么?

      歸根到底,對于中日關系的真正正常化,要靠中國的實力。中國真正強大了,一切都好辦。但在此之前,對對方的了解與鏡鑒也萬分重要。古人說:知己知彼。了解對方,了解自己。而有時,認真地了解對方,也是了解自己并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條路。《巖松看日本》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出發的。

      去得多了,了解得多了,有些事情就不再那么簡單。比如靖國神社,這是中日關系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表面上看,人們的憤怒,來自于那里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的靈位,而實質上,比這靈位更可怕的是仿佛無形的靖國史觀。在靖國神社中的游就館里,日本一些人為“二戰”翻案,美化侵略行為,不認同戰后的東京審判。而在這種扭曲的史觀中,日本一些人的矛頭直奔美國,直接對抗人類的正義與公理。也因此,了解才會知道真相,才更該讓世界明白,日本的向右滑行,絕不僅僅是中韓不高興的問題,而是人類不高興的問題。我們有責任告訴世界:要警惕日本的右行。

      這是了解才會得出的結論,這了解,與《巖松看日本》的行走與采訪有關。

      看日本,躲不開看到美國,戰后的日本,很多方面,是“美國制造”。

      美國與日本的關系奇怪又正常。兩國曾經有過激烈對抗,都在對方身上留下過深深的傷口。日本襲擊了珍珠港,美國向日本扔了原子彈。戰后日本,包括憲法在內,一切都由美國來定。仿佛距離很近,其實誰也不會忘記歷史,這種相處很奇怪。

      但其實非常正常。你如果更多地了解日本,就明白,這是一個習慣于“傍大款”的國度。從之前的“傍中國”到如今的“傍美國”,你若真強,他就真服,然后就真的靠近你。這其中,有一種日本式的生存邏輯,也符合他的利益。而對于美國來說,自然也是利益。有這樣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停在亞洲,何樂而不為?更何況,中日韓關系很好,走得很近,美國不會高興;但如果真走到刀槍相見,美國估計也不愿意。因此,美國為自己的利益,也在中日韓之間玩著一個危險的游戲。但在利益與“日本盡在掌握”的強者心態中,日本的公然右行,美國這個“價值觀大國”又該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價值觀呢?又或者,只是利益高于一切?

      別人是靠不住的,還是要靠自己。

      歷史過去得久了,很多事兒已經模糊,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可能想不明白,幾十年前,一個四億人的中國,為何被七千萬人的日本侵略多年?

      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是真理。但也太空洞。前不久,翻一本書時,其中的一些數字可當輔料:1938年,日本年產鋼580萬噸,中國是4萬噸。當年中國全國大學生4萬多名,發行量最大的《大公報》不過發行8萬份??這些數字,是否可以說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那今天,我們強大了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所謂的中日關系蜜月期。想想也應該,剛剛打開國門,中國的落后一眼可見,我們急于前行與發展,其他的顧不上;而日本,還有內疚之心,看這么落后的中國,感受不到威脅,反而能幫一把是一把,于是,加上老一輩兩國領導人的大智慧,中日關系蜜月了一段。但到了九十年代,這蜜月煙消云散。從那時開始,中日關系與中國的發展成反比,與日本經濟的停滯成正比。隨著中國GDP超過日本,這種關系更沉入谷底。其實不奇怪,中國強大了,可日本還不習慣,還沒認同你真的強,還沒有服氣,反而“中國威脅論”上漲,這個時候,中日關系處不好,不難理解。

      什么時候,兩國關系真的會平靜、平衡、平常一些?

      在東京,在《北京?東京》論壇上,我曾公開表態,過去一百多年,中國落后于日本是不正常的,你們有責任,我們自己也要反思。現在,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才是正常的,而且只會越超越多,你們應該習慣,習慣了就好了??

      我還有沒說的話,是現在中國GDP超過日本還不到2倍,等到超過3倍或4倍時,中日關系的情況可能會比現在好得多。但問題是:回到國內,我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共識?中日關系,決定因素在中國,強大,才是對日本最好的制衡。一切也才能簡單起來。沒有真正的強大,只喊口號,是解決不了歷史積怨的。而如果你真的強大,對方也認可了你的強大之后,愛與恨,也就不再是個最重要的情緒。

      時間在中國這一邊。但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外人可以打敗我們,我們自己卻可能敗于自己手下。想要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而想要戰勝自己,需要每一個人的進步與努力,你什么樣,中國就什么樣。

      有理有禮有節,保持冷靜,繼續前行,才是當下中國最該有的態度。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

      幾年前,強調行走在愛恨之間,是感受;而現在,我更愿意說“行走在愛恨之外”。因為“之外”,是媒體該有的態度和責任。《巖松看日本》之后的7年,我看到越來越多走近日本的行動與文字,這是對的。不管目的是什么,“知日”都是必經之路,也只有真正的“知日”,才可能“制日”,不讓他在右行的路上越滑越遠。更何況,日本身上還有很多我們該借鑒的優點。看到,拿過來,提升自己,沒什么不對。所以,這種對他國的了解,永遠應當在路上。

      《巖松看日本》已經是過去時,但有些東西不會過時。時間,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兩國之間的仇恨與“蜜月”,在時間的面前,都可能只是一瞬。行走中的相處,是永遠的課題,但愿這書中的一些文字,仍有現實意義;或哪怕只讓你有瞬間觸動,也對得起多年前的行走。更何況,行走不該停止,我會繼續,相信你也同樣如此。不管目的地是哪兒,好奇與清醒的行走多了,中國的未來才會更加讓人好奇。

      時間過去7年,文字仍被重印,感謝磨鐵出版人與:的看重,這看重,相信小部分是商業行為,大部分是責任與思考的結果。也因為后者,我們在同一條路上。

      最后,當然是感謝您對本書的“打開”。打開,書與文字才有了最終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