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重點旅游景區(點)一覽表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
惠州重點旅游景區(點)一覽表
附:惠州客家文化
客家人從粵東、閩西、贛南遷到惠州不過四百多年歷史,但惠州客家人立足傳統,博采眾長,創造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來源地梅州、贛南、閩西客家的傳統,又善于吸取廣府、閩南文化的精華,形成獨特的風采。如惠州山歌雖然源于梅州,但受當地土著歌謠的影響,曲調沒有梅州山歌那么圓潤柔和,卻顯得高亢豪放。東江美食也獨具一格,與梅州美食有所不同。
廣東漢劇
漢劇與粵劇、潮劇并列為廣東三大劇種。漢劇別稱外江劇,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素有“南國牡丹”的美稱。惠陽漢劇團是在1963年以龍川的東江漢劇團為基礎,吸納了來自汕頭、韶關和梅州等地的漢劇漢樂人才組成的文化團體,曾經成功地演出了《秦香蓮》、《海瑞罷官》等漢劇。該團1976年在惠州人民會場(今花都影劇院)連續上演了《秦香蓮》47場,場場滿座,盛況空前。1984年該團撤銷。但許多藝人仍滿懷對客家傳統地方劇的'執著追求,自愿組建了惠州市漢劇樂研究會,力爭讓這朵客家藝術奇葩重放異彩。
客家山歌
惠州客家山歌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歌詞基本上七字一句,四句一首。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情真意切,反映了當地風土人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惠陽客家山歌“日頭一出半天高,看牛阿姐好轉朝,若然轉去無朝食,番薯芋仔拿兩條”。(含曲調)就被星海音樂學院溫萍教授收入所著《客家山歌攬勝》一書中。良井鎮樓角村客家人王俊文44年共自編自唱山歌7200多首,他堅持用山歌幫助農民少盲,表揚好人好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被群眾譽為“山歌王”。永湖鎮客家女歌手黃紅英更是馳名海內外的“山歌明星”,她以一首《客家妹子愛唱歌》唱紅大江南北。
客家歇后語
惠州本地客家口頭的熟語客家歇后語多是惠州人在工作勞動中經過日積月累創造出來的。這種口語的引注語,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一句是類似謎語的謎面,后一句是謎底,也有省去后一句的。如:“木匠戴枷――自作自受;床底下破柴――撞板”;“黃牛過水――各顧各;駝背睡覺――兩頭不搭席;狗咬烏龜――無從下口;臘蔗打狗――少一轆;單眼仔看老婆――一眼看清;老公背老婆看戲――辛苦搭出丑······”這種客家歇后語,善用比擬、雙關、夸張等藝術手法,把客家方言形象化了,既豐富又生動。
飲食文化
惠州美食有三件寶:東江鹽焗雞(客家鹽焗雞)、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尤其是梅菜扣肉在海內外頗具盛名,是東江客家人在飲食文化方面的杰作。
惠州地域名優特產還有龍門西溪竹筍、蜂蜜;博羅酥糖、麻陂肉丸,羅浮山酥醪菜、百草油,石壩三黃雞;惠東鐵涌獻蠔,高潭明姜;惠陽淡水沙梨,鎮隆荔枝,等等。
【惠州重點旅游景區(點)一覽表】相關文章:
旅游景區口號12-24
惠州旅游好去處10-12
吉林熱門旅游景區10-16
旅游景區接待論文10-15
惠州旅游景點大全04-15
臺州仙居旅游景區推薦10-29
國內暑假旅游景區推薦10-15
旅游景區游客管理研究08-14
惠州周邊旅游景點10-15
旅游景區畢業設計論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