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評價他人”的自由高考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評價他人”的自由高考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別人進行評價,常常會暴露出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欲望和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因此對他人的評價也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在評價他人時,我們需要客觀公正,尊重他人的個性和選擇,避免帶有主觀偏見和成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尊重。
【作文題目】
評價他人生活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一種普遍現象。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傳播,人們的生活細節更容易被曝光和關注,從而引發他人的評價和討論。這種現象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心理健康,也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產生了影響。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評價他人生活可能會對個人造成心理壓力和困擾。在社交媒體上,人們經常展示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和精彩,這容易讓他人產生羨慕和嫉妒之心。而當自己的生活被他人評價或比較時,可能會引發自卑、焦慮甚至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評價他人生活的行為可能會損害個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其次,評價他人生活也會影響社會的整體價值觀和道德風氣。當人們過分關注他人的生活細節,忽略了對自身的反思和提升時,社會的價值取向可能會出現偏差。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外在表現和虛榮心,會導致社會風氣的浮躁和功利化,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評價他人生活的行為不僅僅是個人之間的交流,也涉及到社會整體的發展和進步。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首先,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不輕易對他人進行評判和批評。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獨特性和價值,不應該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其次,要注重自身的內在修養和品德提升,不要過分關注外在表象和他人的評價。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是建立在內心的平靜和滿足上的,而不是外界的認可和贊許。總之,評價他人生活是一個復雜而普遍的現象,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面對。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應受到他人的干擾和指責。只有保持平和、寬容的心態,才能建立和諧、包容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范文】
1、“評價他人”的自由
人們心中總會隱藏著一些不愿意被人知曉的欲望,比如窺視。別人的生活看起來總是那么美好,而且還充滿了神秘感。一旦偶然看到了一些不該看到的東西,那種“意外之喜”的感覺是難以抹去的。
觀看別人的表演時,有時候默不作聲,覺得有些無聊。看過之后,總會有一些想法想要表達出來,有時候也會想要為別人評評理。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一種快感:除了發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見解。這樣一來,就能夠顯示自己的觀點是多么有道理!
評價他人的生活,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每個人的樂趣。這種樂趣或許源自熱情,也可能是一種劣習。阮玲玉曾經留下了“人言可畏”這句令人心悸的話,而魯迅也曾經尖銳地指出,那些喜歡圍觀并議論他人的人,其實是冷漠而卑劣的“看客”。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寫盡了批評之辭的大師們,他們或許也只是一群“看客”。
而今天這個最不缺觀點的社會,誰又不是呢?
在當下,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是否應該成為“看客”作為一個問題,因為這涉及到更深層次的討論。同樣,能否對他人的生活進行評價也并非絕對。評價是一種人類天生的權利,而“他人的生活”也并非完全私密不可觸及。在這個私人領域和公共空間逐漸融為一體的時代,有時候“他人的生活”也可以被視為“公共生活”。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說評價是不應該的,甚至有時候我們更需要評價。
幾年前微博興起,許多人感嘆“圍觀改變中國”,這句話或許有夸張之處,但也有一些現實的依據。在信息高度公開的時代,人們更加難以保持沉黙,尤其是在涉及公共生活的議題上。一個社會很難存在沒有“評價欲”的情況,因為這種評價欲也是對社會進步的一種推動力。然而,問題也常常出現在評價的質量上。張口評價容易,但是否有理據、邏輯是否嚴謹、基本事實是否準確,是否能夠做到“了解之同情”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注重評價的質量,而不是只追求評價的數量。
我們不知道。
能知道的,是常常出現的“觀點滿天飛,事實在路上”,或者“想象著文章”、“眼球論英雄”。按理說,這倒也是一種自由——只要不跳脫法律框架,“亂說話”也算一種自由。但自由總還有個對錯,偏偏有時候,不計成本的“亂說話”非但不被當錯,反而更像真理,不光說者痛快,聽者也以為然。這就像評價個人生活,聽者第一反應也許反感,但聽得多了,也開始習慣起來,甚至被不由自主地帶著跑。搞到最后,生活究竟是誰的生活,是非到底是誰的是非,都沒有一個準數。
把準數都評價沒了,這是誰的自由?
2、評價他人的生活高考
網絡時代進入視野的東西很多,評價他人變得非常容易,隨著網絡,特別是社交軟件的興起,現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曬照片,談旅行,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多少都會涉及到這些內容。所以要不要參與評價他人的生活,怎么評價,就成為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該不該評價他人,這要從兩方面說,不能一概而論。
一方面,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具有現代意識的人,不應該隨便干涉、議論和評價他人的行為,只要這種行為無傷大雅,無害他人和社會。這里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隱私權。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是文明社會的標準之一,從這個角度上講,的確不應該隨意評價他人,對他人指指點點。中國古代和民間中有許多這樣語錄式的戒語,很值得我們深思: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等。在民間中也把隨便議論別人稱為“咬舌頭”“長舌婦”,“是非精”等,用來貶斥這樣的行為。可見,在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早有不去隨意議論他人是非的教育的。不能不說,當下社會與現代文明社會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例如,社會上總有一些人特別愛打談別人隱私,胡亂評價別人的個體行為和生活方式;更有所謂狗仔隊對有了一點名聲的人四處打探,干涉甚至直接影響別人的生活,等等。有些人好存錢,有些人好旅游,有些人喜歡兩人世界,有些人更喜歡自己一個人的自由,有些人好打扮,有些人好吃喝。一個人一個活法。沒有一個教科書寫了哪種活法就是正確的。所以,不去評價別人的生活,不去干擾別人的決定,不窺探也別諷刺。繼承先賢古訓十分必要。
另一方面,對于影響公眾和社會利益的個體行為則必須評價,包括曝光、批評、批判等等形式。比如,在地鐵里大吃雞爪并亂扔一地的行為;在劇場影院或圖書館大聲喧嘩的行為;公開毆打兒童、婦女等行為,以及其他違法的事例等等,這些看似都是個體行為,但嚴重破壞了公眾利益,影響了公眾正常生活。對這樣的行為,如果不說不評、冷眼旁觀,說輕了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說重了就是縱容作惡,如此發展下去,社會沒了是非標桿、尺子,沒了公德監督,社會還怎么進步?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討論,扶不扶倒地老人是當今社會熱門話題,原本很簡單的助人之舉,現在卻需要左右權衡,再三斟酌。扶,擔心被訛,畢竟這樣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不扶,自己良心上過不去。那究竟應該怎么辦?所以,需要更多的人評價這部分人的這類行為,才能達到逞惡揚善、去濁揚清的目的。
任何評價其實都是基于價值觀的。去評價他人生活,是一種自我與他者價值觀的碰撞和交鋒。你是堅守自己的價值觀,還是試圖接受他人的價值觀?特別是當這種交鋒結束,個體又回歸自己的生活空間里頭時,價值觀的碰撞仍然將在多大程度上產生意義、發生作用呢?且對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來說,這種碰撞的結果是正面意義較大還是負面意義較大?這些都值得好好討論。籠統地說,這是一個涉及個體究竟該如何參與到公共生活中去的問題,雖然現在社交方式多樣化了,但就像千百年來中國人愛嘮嗑、愛家長里短一樣,評價他人生活最終也并不是一個全新的問題,相反,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但探討價值卻一直都在,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永恒的問題。知榮辱,講禮儀,不僅是個人的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3、理性地評價他人的生活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不少社交軟件和評論網站紛紛出現,個人生活幾乎都被暴露在聚光燈下,我們的生活被評價,同時也評價著他人的生活。
億萬不同的人,便有億萬不同的生活,當我們對他人生活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時,往往少不了評價幾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沒錯,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都有評價他人的權利。
問題是,評價他人的生活,應當有最基本的尊重。拒絕加入扶貧活動,馬云拒絕捐款賑災,年輕人在車上不讓座,相關評價便在網絡上風起云涌。這些評價中更多的是指責,是謾罵,沒有絲毫對當事人的尊重,甚至出現了嚴重的道德綁架。這世界怎么了?難道人們都只會光顧著發泄自己的憤慨情緒,忘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了嗎?這樣的評價,既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評價者也終將無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陳偉,上海市“十佳殘疾青年”獲得者,曾經因車禍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擔心從此不能受到他人帶有尊重的評價而被別人稱作“怪人”、“怪物”,為此,他噩夢不斷。可最終當家人、醫務人員和朋友融入他的生活,尊重他、鼓勵他,幫他完成艱難的康復,評價他是一個勇于克服困難的人時,那充滿尊重的評價讓他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評價他人的生活,應當客觀、理性。以前看過幾期《可凡傾聽》,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拋開他們已經背負的諸多評價,不帶有色眼鏡,從工作、生活、為人等各方面與被采訪人溝通,以聊天、對話的形式對被采訪者的生活和事業做出客觀、理性的評價,我非常欣賞這樣的方式。
而有些人往往未見其人,未聞其事,就據媒體或想當然地對他人的生活進行一面之詞的評價;或是人云亦云,不論是非,復制他人的評價作為自己的觀點。馮唐的書在發行初期頗受非議,不少人甚至沒有看過他的書,就說一個醫學博士搞什么文學創作,評價他思緒混亂,沒有特定的目標。而當他用冷靜、深刻的文字不斷觸動更多人,展現自己不一樣的生活時,他才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和理解。回想當年那些流言蜚語或不理智的評價,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盲目的評價一旦成了一種習慣,一種風氣,那將會是多么的可怕!
因此我們應用尊重、理性的目光評價他人的生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這些生活的方式和模樣不盡相同,生活的好壞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我們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僅是個人觀點,應懷著尊重的心,客觀理性的眼光。“這個世界已經不缺批判辱罵,不缺弱肉強食,缺的是獨立思考和理解寬容。”我們每個人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同時構成、引導了社會輿論,應讓它帶著正能量發展,在社會中傳遞公正、友善的良好風氣,讓社會帶有尊重、客觀、理性。
【“評價他人”的自由高考作文】相關文章:
最新評價他人的作文02-29
如何不受他人評價影響?06-25
怎樣才能不受他人評價影響01-29
幫助他人的格言02-25
超越他人的句子11-03
思念他人的句子12-04
關愛他人的句子02-18
思念他人的句子12-06
對他人思念的句子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