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外土生華人新生代遭遇求職難 會中英雙語身價增
據報道,美國前美國華裔勞工部長趙小蘭和她父親一家,最近向栽培過他家六人的哈佛大學捐助四千萬美元建造新大樓,再次突顯華裔注重教育和感恩圖報的傳統。
華人子弟學習能力強,學術成績彪炳早已海內外知名,但在歐、美、加、澳洲等地的本土新生代華人來說,不管他們學業如何優異,也未必定與其就業機會成正比,可獲高薪厚職。
曼徹斯特大學一項最新研究便發現,盡管包括華人在內的少數族裔大學教育程度普遍比英國本土白人高,其中華裔成人更高出白人約七成半之多,卻與包括華人在內的少數族裔的就業比例基本上并無直接關系,反而現實是從事低工資職種的有更多還是少數族裔。這種現象其實在美、加、澳也不稀見。
以英國而言,本土出身的新生代華人大學畢業后求職難的問題,首先可歸咎于英國社會的普遍就業種族歧視不平等現象。畢業于牛津、劍橋、帝國理工等高等學府而成績超凡的土生華人尖子,容或較易踏上職場的晉身之階,出身于一般大學的土生華人子弟,在非華人的本地企業求職時,若有同等學歷的白人競爭對手的話,卻往往無功而退,而其原因總不外有關企業“取白舍黃”。
事實上,先不說不少土生華人子弟幾乎畢業等于失業,基于同樣的原因,即使主修法律、會計等專業的新生代華人,畢業后欲找非華人律師行或會計師樓掛單實習,也每每難若登天。
中國市場愈來愈吃香,華人大學畢業生好應為其吸納的對象才是,何以英國新生代華人子弟仍有人浮于事之嘆?
在中英經貿往來急升之后,英國企業對諳中文雇員的需求大增,不懂中文的BBC(英國土生華人)自然無甚市場。而隨著中國留英學習人員近年激增,至今已達13萬人之譜,其中學成的精英人才濟濟,既富中國背景,且中英雙語皆能,英國金融商貿等大小企業以至高校等研究機關,不單樂于聘用,而且每每不惜高薪挖角。高端就業市場在留學生大軍的沖擊下,本土華人新生代畢業生已名符其實被迫靠邊站。英國如是,美、加、澳也相去不遠。
【海外土生華人新生代遭遇求職難 會中英雙語身價增】相關文章:
面試:如何體現身價11-12
畢業生求職是否會遭遇“寒冬”?11-26
研究生求職難度調查11-28
自卑大學生求職難上難11-11
到底求職難,還是求偶難?11-28
求職難逼我回頭讀中專02-18
身價提升如何無望變有望11-11
想贏取高薪?先提高身價!02-18
2002年城市求職難易之比較11-11
應屆生求職難 爭相參軍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