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結構化面試答題思路
結構化面試應該怎么復習?以下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給大家整理關于答題思路的內容,快來閱讀看看吧。
第一,遇到問題要學會找原因。
現在的面試更注重的是考察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說每個題型都要提出具體的 解決對策。其實怎么能夠把一個問題很好的解決,關鍵就是在找原因,也就是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問題。然后,根據找到的具體原因再相應的給出對策。在找原因的 過程中可以使用主體分析法,找到某一個問題所涉及到的主體,然后把每個主體應該承擔的責任找到,這樣能夠迅速找到原因。
第二,原因、對策要具體。
前面已經講過了要根據原因提對策,找原因時可以用主體分析法,針對找到的原因提出解決 對策時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對策一定要具體。也就是誰通過什么具體的方式或途經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也可以講一下在解決時要注意的問題。這樣一來對策就變得具 體可行了,也是現在我們所強調個性化答題的關鍵。
第三,落腳要是自身的行動。
這一點對面試答題非常重要,其實面試的命題往往都是考察考生根據這一問題或現象能不能以公務員的角度出發去解決或者對今后的工作有沒有什么啟示。如果在答題的結尾部分能夠自己以公務員這一角度提出自己今后該如何做,我相信才真正的把握住了面試的精髓。
總之,名臣教育專家提醒各位考生能夠把這三點融入到自己答題內容當中,同時在具體答題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來充實自己的答題內容,這樣就是一個高質量的答案。
計劃組織類試題
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是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政法干警考試、公安招警考試等公職考試中常考題型之一,也是廣大面試考生備考的重點之一。本章節從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的題型特點切入,闡述了該類題型的4大答題原則以及提出解決措施應注意的事項,并通過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進行實例說明。
一、題型特點
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是直接考察考生能力的面試題型之一,其根據招考職位來設計試題,通過考生在某一特定情景下開展工作的思路來考察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公務員考試中較為常見的面試題型之一。
根據招考的職位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小類:
1、職位型(如何開展本部門的活動)
2、活動型(如何開展某個具體活動)
3、方案型(針對某件事件、工作制定一個方案)
4、協調型(如何處理兩個或多個部門間的矛盾,偏向與人際關系處理)
以上的4小類題型之間的差別是很細微的,這類題型的主要特點是將某一件虛擬的事情交給考生,讓考生在虛擬的身份或環境下進行處理,而且往往是將計劃組織協調和突發事件結合在一起,以便從更深層次來考驗考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相當一部分的考生并沒有這方面的實際經驗,因此很難給出非常吸引人的答案。
那么如何才能在公務員面試中輕松應對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下文闡釋了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的4大解題原則。
二、答題原則
在解答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幾大原則:
1、工作開展應具有真實性與可行性。因為是在虛擬狀態下,同時也因為很多考生并沒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會異想天開。但一旦離開了真實性,這類面試題就失去了其考察的意義,所以在解決某一問題,組織某一活動時,一定要具有真實性,可行性。
2、活動開展的步驟必須緊密。一般情況下一個活動都是先計劃,再實施,再總結的三步進行的,但很多考生在作答時順序混亂。這就直接體現了考生在組織計劃協調能力方面的欠缺。
3、工作中必須具有真實內容。在具體的活動內容方面,很多考生只會按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邏輯思維作答,這樣就難免流于形式且很難體現出創新性。工作定會涉及到具體內容,在解答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時加入有血有肉的真實內容,就能將此類題型答得更為完善。
4、結合自己的崗位特點,性格特點,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所謂的“面試套路”就是一些答題的大的框架,仿佛骨骼之于人體,只有在適當的地方“長出”相應的肌肉組織與其他組織,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因此解答計劃組織協調類面試題時,只有面試套路+具體的方式方法,才能體現出特定的面試題及考生自身的特點與風格,才能真正打動考官,從而在眾多的面試者中脫穎而出。
三、注意事項
在回答計劃組織協調類試題中,考生通常要在分析問題之后提出解決措施。措施提得好與否、可行與否對考官評分有較大的影響。措施通常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在對公務員面試題進行了現狀分析和原因分析之后,更重要的是提出解決措施,這一部分必不可少,是對整個答題內容的升華,是評價考生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達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多種能力的重要依據,是衡量考生是否具備公務員從政素質的重要標準。那么,在回答計劃組織協調類試題中提出解決措施應注意些什么?
解決措施方面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緊扣題目要求,方能打動考官,一般情況下,可以從法律上、體制上、管理上、監督上、學習上等方面來闡述,但需要注意:
1、措施必須與題目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的提出不能撇開題目、撇開主題,天馬行空,泛泛而談,而應緊密結合題目,根據考生在前面已陳述的觀點和現狀、原因分析來提出,才能保證回答前后一致,有針對性,不跑題。
2、措施的提出可適當地采用套路和模板。在套路和模板指導下答題可能不是最佳的答案,但是至少不會無話可說,不會跑題。各種輔導教材提出的套路和模板都是輔導專家精心總結歸納出來的基本理論,是根據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和各類黨政文件、當前社會發展的時事形式以及面試的考查要點、評分標準和歷年考題總結歸納出來的精華,考生可以用來借鑒。
3、提出措施靈活運用套路或模板,但不機械照搬。機械照搬就成了固化和僵化,毫無新意,考官聽了也很疲憊。應結合具體題目進行發散思維,將自己平時的功底積累融入答案,將套路化的答案進行優化、創新,最好能有閃光點,能提出一些創新性的、有獨到見解的、與當前形勢密切結合的措施,往往能引起考官的好評,獲得加分。
4、提出的措施要實事求是,具備現實性和可行性。考官可以通過考生提出的措施來判斷考生是否具備作為一個公務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的措施不能夸大事實,不能與社會主流和人民意愿相悖,必須與國家的方針政策相一致,具備現實可操作性。
5、提出的措施要有條理,邏輯順序要清晰。主要措施一般放在前面,以引起考官的注意,次要的放在后面,這樣考官就能理解考生的側重點在哪里。措施要分點回答,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順序的詞眼,或者將答案分成幾個階段,使自己的回答條理清晰,邏輯感強。
四、實例解讀
假如要你組織個下崗工人調查,你如何組織這個調查?
【測評要素】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達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
【問題分析】這是一道活動組織題,請大家先關注這道題目的活動對象:“下崗工人”,對于活動對象,我們首先要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這個調查的目的可能是什么?
從正常的角度來說,組織“對下崗工人的調查”目的就是要幫助下崗工人。那么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下崗工人在哪些方面需要獲得幫助。那么請大家展開思維:
首先我們會想到,下崗后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經濟上的困難,這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下崗后所獲得的社會幫助來源于哪些方面,收入來源哪些方面,下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還缺多少等等。
其次,就是如何盡快結束“下崗”的狀態,重新找到工作。這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下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約下崗工人重新上崗,如何幫助下崗工人提高就業能力等等。
再次,就是一個心理的問題。坦誠地說,沒有人會愿意下崗,沒有人能在下崗時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時,社會對下崗工人的幫助除了物質上,還應該在精神上有所體現,給予下崗工人更多社會關懷、重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么在我們的調查表中就要有心理方面的內容,要了解下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2.如何開展調查?
這里就涉及到調查的有效性問題。這里實際上有三個難點:
一是調查只可能針對一部分下崗工人,而不是全部,如何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受訪對象及受訪范圍,將直接影響調查的有效性。對此,認為應該遵循以下的大原則:調查面要廣。不要集中對一個工廠甚至是一個區域的下崗工人進行調查,而是要把面鋪開,盡可能多地擴大范圍。
二是如何讓受調查者如實地反映心中所想,這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受調查者認真地、如實地填寫調查表格,很可能會收到“廢票”甚至是“錯票”(指反映“相反”民意的調查表格)。對此,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大原則:首先,要隨機。萬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訪對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訪者的疑慮,使其可以暢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單獨面對受訪者。受訪者只有在沒有“旁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真實表達個人看法。
三是如何找到“下崗工人”。這里我們要明白的是,“下崗工人”已經“下崗”,不像“在崗工人”那樣集中在統一的工作場所,方便調查表格的派發。這里認為首先是充分利用單位原有的“員工檔案”,通過原有的聯系方式找到“下崗工人”。其次是調查表格派發的形式要多樣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街頭派發”“人力派發”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告知、郵寄派發、電話訪問、網上調查、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來全方位地讓廣大知道、了解本次調查。
3.如何讓下崗工人支持該次調查?
這里的關鍵點是要讓廣大下崗工人相信調查的有效性,相信調查將有利于幫助其解決問題。坦誠地說,在的腦海中,實際上對于這類的調查最害怕的不是如何展開,而是如何避免其“流于形式”而“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在許多發達國家,有許多類型的“調查”,而任何的調查目的都是針對“社會中所存在的現象或問題”,調查是為了了解,調查是為了尋找“依據”,調查是為了更好地做出決策。從這個角度看,調查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因為任何的解決社會問題的“對策”實際上都不可能是“憑空而來”,都需要“依據”。在本道題目中,讓下崗工人支持該次調查的關鍵是要結果透明化,讓大眾知曉“社會現實”,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只有這樣,下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該次調查。
好了,分析完上面的幾個關鍵問題后,我們可以轉入對“調查流程”的分析了。
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看:首先是確定好計劃書。然后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上級部門同意后開展調查工作。第三步是組織人力進行調查。第四步是收集調查問卷,做相關的統計匯總的工作。第五步,是匯總資料后,形成調查報告,向上級部門及相關領導匯報。征得上級同意后,可以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
【參考答案】
“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在如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摸清工人下崗情況,擴大工人就業渠道, 保持工人穩定就業,對緩解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領導將這項工作交給我,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組織好這次下崗工人調查。
(一)如果由要我來組織個下崗工人調查,首先從流程上我會這樣安排:
第一步是確定好計劃書。
第二步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上級部門同意后開展調查工作。
第三步是組織人力進行調查。
第四步是收集調查問卷,做相關的統計匯總的工作。
第五步,是匯總資料后,形成調查報告,向上級部門及相關領導匯報。征得上級同意后,可以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
(二)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增強調查的有效性,在制定調查表時,我會考慮以下方面:
(1)應把下崗工人下崗后所獲得的社會幫助來源于哪些方面,收入來源哪些方面,下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還缺多少等等列入表格中。
(2)要設定一些調查項目去了解下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約下崗工人重新上崗,如何幫助下崗工人提高就業能力等等。
(3)在我們的調查表中要有心理方面的內容,要了解下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三)對于如何開展調查,我的觀點是:
(1)不要集中對一個工廠甚至是一個區域的下崗工人進行調查,而是要把面鋪開,盡可能多地擴大范圍。
(2)開展調查,首先要隨機,萬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訪對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訪者的疑慮,使其可以暢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單獨面對受訪者。受訪者只有在沒有“旁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真實表達個人看法。
(3)要充分利用單位原有的“員工檔案”,通過原有的聯系方式找到“下崗工人”。其次是調查表格派發的形式要多樣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街頭派發”“人力派發”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告知、郵寄派發、電話訪問、網上調查、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來全方位地讓廣大知道、了解本次調查。
(4)調查結果要透明化,讓大眾知曉“社會現實”,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只有這樣,下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該次調查。
【結構化面試答題思路】相關文章:
結構化面試的答題套路01-16
面試試題及答題思路分析(七)02-18
面試試題及答題思路分析(十三)02-18
面試試題及答題思路分析(五)02-18
面試10種絕對正確的答題思路02-18
面試答題要訣11-20
結構化面試 必備知識的面試技巧11-19
結構化面試套路201611-20
非結構化面試201611-20
面試答題技巧,面試技巧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