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者想創業 就要底氣十足
世界創業實驗室(elab.icxo.com)消息: 一些在校學生問到兩個相聯系的問題。一個是說,我崇拜創業的成功者,特別想創業,就是底氣不足。另一個說,我創業的決心已定,并為此選擇了經濟專業,就是想多讀書,為將來做好準備。可是書讀的越多,反到越茫然。先講個小故事。許世友當年在北戴河是這樣教他兒子游泳的:一只手夾住一個,一步一步的向大海深處走,在兩個孩子掙扎與喊叫聲中,把他們仍進海里,回頭就走了。當兩個孩子自己回到岸上的時候,水是喝了,也能游了。
一,底氣來自本領
底氣從哪來,按理是應該來自本領,不是說“藝高膽大”嗎。本領是從哪來?一提起這個話題,人們總是愿意拿黃浦軍校說事,這不對,是世紀誤會。不是黃埔島西端那幾個月的立正稍息,就能造就那么多的將帥,而是二十多年的戰爭,造就了黃埔軍校。本領都煉出來的。
創業需要的本領,核心是創造力。道理很簡單,任何一個創業項目都是具體的,特殊的。即便是成熟的項目,也是特定時間、地點、規模和特定外部環境與資源條件下進行的,碰到的問題沒有現成的解決辦法。實踐對創業能力是 “唯一” 的。就象自古華山一條路。實踐對能力的作用,許多思想家有許多思想。我要說的只有一句淺白的話:“實踐的能力只能在實踐中獲得”因為能力≠知識。知識可以通過讀書獲得。知識離開實踐就像美麗的花離開土壤而無以生根,知識離開實踐就不會成為屬于自己的能力。如同駕駛汽車,操作電腦,學外語,寫文章,騎自行車。有實踐就有能力,沒實踐就沒有能力。音樂家能分辨細微的頻率差別,染色工能指出40種黑色的名稱,有經驗的酒商能通過品嘗說出酒的牌名,所有這些能力離開實踐該如何學得到?
二,教育有些無耐
學校教育是積累、灌輸、繼承知識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具有應試教育的特點,考基礎,考理解,考記憶,一路考下去的功效是把受教育者引向接受現成答案。這對理工科有作用,可以奠定專業知識的基礎,為轉換成研究能力打下根基,特別是多學科的基礎很可能成為創造性智能的支撐點。許多重要發現,如電腦,NDA,激光照排等都是這樣產生的。而經濟類學科的課程,說它完全沒用也不公平,它對理解經濟現象,訓練抽象思維的能力有用,有些對宏觀政策的制定也有用。但對于創建企業,對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而言是沒用的。就象中文系培養不出作家一樣,經濟系照樣培養不出企業家,這不是學校無能:凡是創造性的能力,都不是教育的結果。
【創業者想創業 就要底氣十足】相關文章:
成功創業者11-20
創業者的“死穴”11-11
青島科大:給每個學生創業底氣11-13
創業:最重要的是創業者11-22
創業者的故事11-20
創業者的陷阱11-19
創業者的特質11-07
杭州,大學生創業有底氣02-20
與創業者談成功02-18
給創業者的經典人生妙語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