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鄉(xiāng)村民情日記

    時間:2023-01-28 19:51:32 著名日記 我要投稿

    2016鄉(xiāng)村民情日記

      幫扶工作隊情系貧困群眾,積極進村入戶,干農(nóng)家活,吃農(nóng)家飯,在面對面交流中宣講惠農(nóng)政策,在心與心溝,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2016鄉(xiāng)村民情日記,希望大家喜歡。

    2016鄉(xiāng)村民情日記

      篇一:2016鄉(xiāng)村民情日記

      在xx鄉(xiāng)陳書記的帶領(lǐng)下,汽車在離開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轉(zhuǎn)一會便開始爬山,崎嶇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難走。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彎,便到了山頂。陳書記說,以前不久,這是沒有路的,這條路還是因為市里面修黑石羅水庫才修的路,xx村進出只有通過人背馬馱的方式。但即使是這樣,公路依然沒有通到村,到公路盡頭,還要走上半個小時的山路。

      站在山頂,眼前十分開闊,四周群山高聳,中間很遠處可見一條細細的河流在群山間出沒。山都比較陡,植被還可以,比起常見的森林來說,還是遜色不少。腳下的一座小山頭上,一棵電線桿在黃土和松葉間格外扎眼。遠遠看去,象我兒子小時候積木玩具里面的電線桿。耳邊遠遠的傳來機器轟鳴的聲音,書記說,水庫正在施工,由于這里人煙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對較好,將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車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過了多少個彎,來到了水庫辦公地,也就是公路的盡頭,不遠處幾臺挖機正在緊張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有的腰系繩索,掛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間來回走動,只要你仔細一看,小河兩岸陡峭的山上,到處都是移動著的紅色安全帽。山風吹過,這些施工的人,象風中翻飛的小鳥,讓人禁不住為他們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煙少的緣故,河水特別清。河邊有幾戶人家,名叫竹林組,源于村子河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經(jīng)列為搬遷對象,但由于新的房子還沒蓋好,暫時還住在這。說話間,我們已經(jīng)到了村中,書記不停的和老鄉(xiāng)們打著招呼,看得出,書記和他們都非常熟悉,東家長西家短的說著一些我們聽起來很陌生的人和事。趁著這些空隙,我仔細看了看這些民居,這里的房子建筑特別簡單,一般為二層瓦房,一層住人,二層堆放糧食和雜物,墻為夯土制成,比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滿大大小小的裂紋,有的已經(jīng)傾斜,給人以搖搖欲塌之感。房間里面光線黑暗,陳設簡單,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覺,因為,這樣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墻上,整個房屋由夯土墻承重,使得屋內(nèi)空間逼仄,采光不暢。我驚異于這是山區(qū),自古以來樹木眾多,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簡單。在我印象中,這樣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墻一倒,整個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墻倒房不倒。上帝保佑,這一帶歷史以來估計地震不多,才使得這里的人民在這樣簡單的房屋里,安然度過了多少個日夜。

      書記說,這里已被列為搬遷移民,屬于xx村的一個小組,為了搬遷工作,他不知來做了多少工作,甚至開玩笑的說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壞了,才把工作做下來。雖然這里土地貧弱,人煙稀少,交通不暢,但俗話說故土難離,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花子窩,移民搬遷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兩岸山勢極陡峭,河邊但凡能栽種的地方,都已開辟成地塊,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幾十公分寬,能種的則種,不能種的地方也種上了核桃、板栗等經(jīng)濟林木,山頂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樹,遠遠望去,就象戴了一頂綠帽子。書記介紹說,現(xiàn)在是春天,還很冷,過久山上的杜鵑花開時,很是漂亮。我想象著,兩岸山花爛漫時,該是一番多么壯觀的景象!河水雖不深,但極清,河岸邊也看不到各種現(xiàn)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從來沒有人來過,透著濃濃的原始自然風味,就連岸邊遠遠的覆蓋著灰瓦的農(nóng)舍,也與周圍的景色相得益彰,儼然一幅優(yōu)美的中國山水畫。

      沿著河邊蜿蜒的小路,半個小時后,我們就來到了今天的終點,xx村,村子不大,幾十戶人家,坐落在河岸邊的高地上,在村子與河之間是一大片緩坡地,地已經(jīng)作了細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蘋果樹,對岸是陡峭的山崖,長滿的樹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墻,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掛著一串串金黃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閃而過的幾根電線,實在無法找到與現(xiàn)代產(chǎn)品相關(guān)的東西。安靜,還是安靜,除了偶而的幾聲犬吠和幾聲雞叫,聽到的只有風聲和水聲。那個我沒去過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擠爆了的、號稱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這里的安靜么?我想。在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純凈和你的心靈。套用現(xiàn)在一句時髦的話,這里是最適合發(fā)呆的地方。

      可是,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態(tài)的脆弱,生存的艱難和生活的貧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為陡坡地,土地貧瘠,村民主要靠種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種植了不少蘋果、核桃、板栗等經(jīng)濟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較長,目前還處在投入階段,沒有收入。即便有點收入也因交通條件限制難于變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著幾分薄地,幾間老屋,盡管村外的世界風起云涌,這里卻是永遠的波瀾不驚。

      村里修路的經(jīng)費已經(jīng)落實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卻在村里吵成了一鍋。

      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讓,有的修路必經(jīng)之地的人,漫天要價,甚至要賴要橫,無所不用。書記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協(xié)調(diào)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書記說,“過幾天還得來”。對我來說,農(nóng)村工作千頭萬緒,真是不容易!

      篇二:2016鄉(xiāng)村民情日記

      9月1日 星期二 晴 ***敘永縣水尾鎮(zhèn)廣木村“第一書記”

      水尾鎮(zhèn)杉帽山,從山腳向上延伸的6200步石梯讓人望而卻步。世世代代,廣木1社的36戶、168名群眾就生活在石梯的頂端。

      出發(fā)不久,我們便遇見了1社的11名男性村民,他們正抬著2000米長、近半噸重的鋼絲,一步一步吃力地往上爬。他們準備把鋼絲抬上山去架設索道,以方便貨物進出。看著汗如雨下的村民艱難攀爬的樣子,我的心里涌上一陣酸楚。

      到達坡頂時,我們?nèi)紲喩頋裢浮I缴系呢毟F狀況讓我十分震驚:整個村子沒有一座磚砌樓房,很多房屋很破舊。走訪之后才了解,由于交通極其不便,村民的農(nóng)產(chǎn)品無法及時變賣,也無法買回現(xiàn)代化的農(nóng)耕工具,只能靠雙手進行傳統(tǒng)農(nóng)作,用雙肩背著貨物在千米石梯上來回攀爬……

      經(jīng)過一天的走訪,我隱約找到了帶領(lǐng)1社發(fā)展的思路:依托這條蜿蜒崎嶇的6200步石梯,建立杉帽山徒步旅行戶外運動區(qū),吸引徒步愛好者加入體驗;鼓勵村民經(jīng)營農(nóng)家樂,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

      9月16日 星期三 小雨 ****8縣巴古鄉(xiāng)昔線村“第一書記”

      連日暴雨,讓巴古鄉(xiāng)政府到昔線村3公里的土石路更加泥濘。駐村干部小崔告訴我:以前路更難走,山上種的花椒、核桃成熟了,全靠牲畜馱、人背。2014年,吉說春林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帶領(lǐng)全村黨員群眾一起勞動,才修起這條通村土石路。

      吉說春林是昔線村主任,是巴古鄉(xiāng)第一個外出務工返鄉(xiāng)人員,也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吉說春林告訴我們,鄰村三崗村前些年搞多胎山羊規(guī)模化養(yǎng)殖,效益很好,今年昔線村兩委班子就多次召集全村群眾商量,準備搞多胎山羊養(yǎng)殖,大家參與度很高,“我們地都選好了,馬書記這次來,能不能給縣里的領(lǐng)導說說,幫忙協(xié)調(diào)協(xié)調(diào)?”村支部書記吉后瓦爾接著說:“最好能聯(lián)系下農(nóng)牧、林業(yè)等單位,給我們技術(shù)支持,要養(yǎng)就養(yǎng)好。”“回去我就找領(lǐng)導幫忙協(xié)調(diào),爭取早日解決問題。”我鄭重承諾。

      9月28日 星期一 小雨 ***縣鳳儀鄉(xiāng)清花村“第一書記”

      8點30分,張家嘴至尹家壩公路混凝土攪拌現(xiàn)場,老符向我打招呼。老符本在縣城一工地扛水泥,聽說老家要修公路的消息后,二話沒說就趕回來義務投工投勞。握著老符布滿老繭、粗糙皴裂的手,我的眼眶有些濕潤,暗暗在心里告誡自己:一定用好這第一筆扶貧資金,把這條脫貧路、致富路修好,才對得起勤勞樸實的鄉(xiāng)親們……

      “岳書記,你手機響了。”一旁的吳主任打斷了我的思緒。“是我,媽媽,你說過今天送我上幼兒園的。”“好了,等媽媽忙過這一陣子回家給你做好吃的。”掛斷電話,不爭氣的淚水奪眶而出。

      下午有個好消息:縣氣象局來人了。脫產(chǎn)之前,我是縣氣象局防雷檢測站副站長。經(jīng)過我努力爭取,縣氣象局決定將清花村作為農(nóng)村防災減災試點村,投入3萬元建設一套實時監(jiān)測暴雨、大風、低溫等災害性天氣的區(qū)域氣象自動站。

      10月10日 星期六 晴 ***縣色柯鎮(zhèn)姑咱一村“第一書記”

      今天一大早,我就和村會計花交一起騎上他的摩托出發(fā)了。為了入戶調(diào)查,我預先制作好了一戶一表內(nèi)容和民情連心卡,以便挨家挨戶填寫發(fā)放。

      和牧民促膝談心、傾聽牧民心聲……哪怕是一件生活中的瑣事,我都一一記錄在自制的表格里。一天下來,我共走訪了9戶貧困戶、2戶低保戶、7戶其他戶,發(fā)放雙語民情連心卡18份。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今天登記在冊的88名家庭成員中,只有1名小孩在縣城小學讀三年級、11名僧尼在各地寺院學佛、1名黨員在外務工,其余的全屬文盲,都在家放牧。

      返回縣城已是晚上8點半,只感覺手腳很冷,但我此時的心卻是火熱的。牧戶迎客時的張張笑臉讓我感覺很親切、溫暖。但我同時又在想:為什么他們不愿讓家里的剩余勞動力出門務工?自制表格和筆記本里記錄的事件件要怎么落實?……

     


    【鄉(xiāng)村民情日記】相關(guān)文章:

    鄉(xiāng)村民情日記06-06

    民情日記:鄉(xiāng)村走訪06-06

    2014鄉(xiāng)村干部民情日記06-08

    民情日記:四群民情日記06-10

    民情日記06-05

    民情日記06-05

    民情日記—-田間地頭訪民情06-05

    下鄉(xiāng)日記民情日記07-02

    村官的民情日記06-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高清片|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精品+三区|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短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 成人免费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影片 |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