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字經匯解
佛教三字經,以三字韻語的形式,系統闡述中國佛教的基本教義及發展歷史、重要人物等,是極佳的'“佛教初學課本”。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教三字經匯解,歡迎查看~
《佛教三字經匯解》前言
“佛教三字經”者,肇始于明吹萬老人廣真,其仿南宋王應麟編撰《三字經》例,而作《釋教三字經》,以為佛教初學者之啟蒙書也。后有明代敏修長老為之作《注》。至清末,印光法師欲更通俗利世,遂于普陀山修改正文十之有三,重訂注解十之有七,又假托吹萬之名而為作序。于今所見之明本,即印公“重治原本”,而吹萬之原本實不存矣。今所用為民國八年(1919)揚州藏經院刊本。
清末楊文會居士,見印公之“重治原本”,遂仿其例,重為編撰,定名為《佛教初學課本》并自作《注》。今所用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金陵刻經處刊本。
又有民國江謙居士,亦為開發童蒙,仿《三字經》例,匯儒、釋、道三家之學,而成《正學啟蒙三字頌》。后有門人齊朝章為作《箋注》,游有維又以齊注太略,遂更重注。游注本當佚,僅有印光法師所撰《游注序》見存。今所取為第一部分“述佛”,所用為民國二十一年(1932)上海佛學書局印本。
后有唐大圓居士,為將唯識學普及于世,亦以三字為句、四句為頌,以八十五頌闡述唯識基本要義,而成《唯識三字經》并自作《釋論》。后其于“漢口佛教會”又曾宣講《唯識三字經》要義,由學人周文瀾筆記而成《講錄》,現附錄全文。今所用為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佛學書局印本。又其《自敘》云:“今雖自釋,仍俟海內外大善知識,見仁見智,隨緣講說,更成釋論。”故今將慈航法師《唯識三字經講話》,摘錄其中,與《釋論》互參。
近有慈航法師為啟化群蒙,而編《佛學三字經》并自作《淺釋》。此為罕見之本,亦為近代最末之“佛教三字經”也。今所用為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佛學書局印本,然題名為《兒童佛學三字經》。案依慈航法師之“自跋”,乃知最初并非專為兒童而作,故刪“兒童”二字。
當世所知“佛教三字經”之名者甚伙,其書流布亦廣。然于“序言、說明”之中,大都謂是書“始于吹萬,改于印公,流通于楊公”,而其正文皆為楊公所撰之《佛教初學課本》。流毒之深,錯謬之甚,實可悲矣。
余不揣簡陋,匯五家之書,采各家之注,詳加考校,科句層次,并作“五字頌”以為釋義,取名《佛教三字經匯解》。以求正本清源,便利初學,更使遺籍重光,不枉諸大德弘法利生之心愿也。(2015年1月31日王孺童識于北京木樨齋)
《佛教三字經匯解》匯編了“佛教三字經”,將三書依成書先后順序排列,厘清了三者之間的內在傳承關系,糾正了世人張冠李戴、混為一談之誤。同時,梳理句讀,增益注解,不僅正本清源,更便利讀者參閱。此外,清乾隆時期天津陳萬勝所著之《〈金剛經〉、〈心經〉述義》和“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著之《正信錄》(上下卷),均為十分珍貴的藏外佛典,亦是難得一見之古籍善本。
王孺童主要著作:
《謝鐵驪談電影藝術》、《謝鐵驪劇作集》、《謝鐵驪八秩影畫集》、《孺童講論語》、《比丘尼傳校注》、《智顗凈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學論著集》、《釋迦佛出世圖注譯》、《金剛般若經科疏》、《壇經贊五重玄要》、《瑜伽師地論釋宗本疏》、《雪峰義存法嗣行錄匯考》、《史記校讀》、《善逝集》、《佛學啟蒙》、《佛學綱目》、《佛學經義》等。
【佛教三字經匯解】相關文章:
幽默笑話匯10-19
禪語佛教句子08-24
佛教修行禪語11-23
佛教佛語經典句子08-05
佛教格言精選語錄08-12
佛教勵志經典語句08-05
佛教經典靜心語錄08-04
佛教經典佛語語錄11-09
經典的佛教語錄08-06
精彩禪語佛教句子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