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險
農村老人養老保險有什么內容?雖然國家出臺了農村老人養老保險,但仍然有許多農村老年人對于農村老人養老保險不甚了解。下面就由小編為您介紹農村老人養老保險。
受我國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不僅具有深厚的社會心理與輿論基礎,更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據有關部門調查估計,在1000名被調查了解的老年農民收入來源構成中,以勞動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占79.68%,子女供給占12.4%;在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日常生活照料方面主要依靠家庭的占97.6%,感情撫慰方面主要依靠家庭的占92.8%。可見,在農村,家庭養老仍處于主體地位。與此相對比,農民對社會養老模式缺乏了解和認可,政府相關部門在這方面沒有做好引導和扶持的'工作,自然迫使農民只能是依靠家庭養老。
除了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農村老人養老保險可以幫助分擔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農村老人養老保險吧。
農村老人養老保險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是以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為目的,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養老待遇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農保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中央確定的試點地區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試點地區在此基礎上可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具體標準和資金由各地自行確定和安排。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居民,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
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長繳多得。對長期繳費超過15年的,每超過1年,基礎性養老金加發1%,最高不超過10%,加發的基礎養老金由試點地區人民政府承擔。
農村老人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農村養老保險統籌級別低。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縣級統籌,這使得養老保險關系在省際甚至縣際轉移很困難甚至不可能,這實際上也就是限制了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如農民工群體,長年在外使得他們不能在戶口所在地參加養老保險。現有的這種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忽視了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脫離實際操作,導致實際上遇到許多問題難以解決,這也是多年來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政府資金支持力度嚴重不足。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的籌集方式是以個人交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給予政策扶持。實行減免農業稅改革后,農村集體經濟與從前相比變得薄弱,集體根本無力去承擔其負責的那一部分養老金。而政府那部分養老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對大部分農民起不到太大的現實意義,也很難取得農民的信任。
【關于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險】相關文章:
關于農村養老保險04-16
關于農村養老保險的認識04-07
農村的養老保險09-11
關于農村養老保險怎么退的11-08
關于農村養老保險的辦理流程09-28
關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04-09
關于農村養老保險怎么交07-30
關于怎么給老人買養老保險01-05
關于農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