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家庭事跡材料(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么相關的事跡材料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綠色家庭事跡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 篇1
陳宏瑞是大通區洛河鎮淮建村村委會主任,同時還是淮南市綠佳園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為他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還因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綠色環保,從我做起”,是陳宏瑞一家的響亮的口號,他們不只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樹立環保意識,節能環保從點滴做起
陳宏瑞是做園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極強的環保意識,這是長期養成的習慣。陳宏瑞和他家屬在家庭中帶頭開展環保行動,并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去教育、感染孩子,經常提醒家庭成員在各方面從環保定位,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生活實踐中創建綠色家庭。
他們平時注重學習和運用環保知識,并把環保落實在行動上,處處以環保標準為依據。購買家電首選環保節能產品,購置電腦選防輻射的'顯示器,購置電視機選擇防靜電產品,電冰箱也是無氧的綠色冰箱。在節能方面,家里的廚房和廁都按上節水龍頭,大廳里使用的是節能燈,并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平時,用過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著用來拖地;沖淋浴時站在洗澡盆里,節省下來的水用來沖廁所,淘米的水用來澆灌花木。用他的話說,這是“廢物利用”。為了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費,他要求家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堅決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飯盒。他是這樣做的,并且時時提醒身邊的人,向別人宣傳節能環保知識。
二、將“綠色”引入到淮建村經濟發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種植歷史,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千余畝的基地規模,是淮建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來源。但是多年來,菜農們一直沿襲舊時的蔬菜種植技術,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噴灑農藥,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這樣種出來的菜還賣不上價。這個問題急壞了一直以“節能環保”為宗旨的陳宏瑞,他經過苦思冥想,多方打聽解決方案,最終帶領群眾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引導菜農施綠色肥,到淮南農場拉奶牛糞便制作綠色肥,不僅能減少污染,還能減少農藥對人體的傷害;他請來市農委和農科所的專家,教授如何通過物理方法解決病蟲害的問題;為了解決灌溉問題,他多方籌資,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導菜農采用科學方法澆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僅打出了自己的市場,注冊了“淮建村”品牌,還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認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氣池建設,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
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池:能有效地節省燃料,據統計,建造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以解決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農戶每年累計節省燃料費用約1500元;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一座沼氣池年產沼肥約27噸,相當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鉀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能保護森林資源,發展沼氣后,農民用沼氣代替柴草為燃料,從而換來了青山綠水,促進林業生態的發展。總之,有利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陳宏瑞在了解了建沼氣池的好處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廁、改廚”,走村串戶宣傳建沼氣池的好處,并且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經過他的宣傳發動,淮建村有50戶村民建立沼氣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淮建村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陳宏瑞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時刻牢記“節能環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學習對象,為我們村百姓養成節能綠色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 篇2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這是雙鳳鎮維新村喬友蘭一家三口人的一句響亮的口號。喬友蘭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丈夫是維新村的黨委副書記,兒子大學畢業已走上工作崗位,多年來,喬友蘭把營建“綠色家庭”作為家庭建設的主要目標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營造綠色氛圍,引領綠色新風尚
喬友蘭家住維新村的新川苑小區,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是一幢拆遷后建的別墅小區里的一個,“生活在綠色盎然的環境,我們的心也變成了綠色的了”。幾年來,喬友蘭家里在洗衣物、洗浴時,盡量使用香皂、藥皂、洗衣皂等,在清潔餐具衛生設施時都選用無磷洗衣粉和含氧清潔劑,她通過自己使用的效果和經驗,經常向親戚朋友及周圍熟悉的人講解如何使用環保型衛生用品。喬友蘭家當初房子建成裝修,為防止化學污染,堅決不使用甲醛、苯、反射性超標的裝修材料。她總把家里打掃得整潔有序,雖沒有鬧市廣廈的豪華,卻有小樓庭院之幽雅,門前花園零零碎碎的種著很多小樹,在屋內主要是放些小盆栽,這樣既不占地方,而且還能美化家里的環境,凈化家里的空氣。喬友蘭常在房前屋后栽種各樣花木,一年四季爭芳斗艷,引來許多鳥兒在樹上每天歡唱飛躍,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只要到過喬友蘭家的.人都會為她家中的優雅環境所吸引,因此周圍鄰居也特別喜歡到她家來玩,既可以欣賞美麗景色、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聽喬友蘭傳授栽培花木的心得,鼓勵鄰居在各自的房前屋后種些花木以美化環境,同時她還無償為別人提供花草,并在栽培技術上予以指導。除了把自己家里打掃干凈、裝扮漂亮,喬友蘭也不忘庭院之外的村徑,每天勤于打掃,保持一塵不染。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自然也就不忍心在路上亂扔臟物和廢棄物了。正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在營造綠色家園的同時,引領著整個小區的綠色家庭創建,形成保護綠化人人有責、家家參與的社會風尚。
二、融入工作環節,勇當綠色傳播者。
喬友蘭的丈夫在擔任村委領導的同時,也是村里的環保監督員,他說:“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僅僅自己一家創建成綠色家庭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全社會成員都擁有了綠色觀念,那么,整個社會才會更文明、更和諧。如何做一名綠色使者,把“綠”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落?身為環保監督員,他對小區及居民家庭、溫州工業園區、富豪工業園區的節能減排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及時改變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做法,從而保證了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每年舉辦科普進社區活動中,給各個企業、居民發放了購物環保袋以及相關環保書籍、廢舊電池回收箱,還向居民發出綠色消費的倡議。他們不但把家里的廢舊電池放到電池收集點,還把廢舊手機電池送到移動公司的手機電池回收箱。作為村委干部,他不僅自己給居民做環保講座,還聘請專家給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等知識講座,每年他都和鄰村、社區一起舉辦宣傳活動,還通過宣傳欄、電子屏等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在教育他人的同時教育自己,以強化創建綠色環保家庭意識。
喬友蘭說:“雖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們一家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努力的過程是快樂的”,我們相信,喬友蘭一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然會影響周圍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來參與綠色行動,我們新農村環境建設一定會越來越美,我們的社會必然更加美麗、和諧。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 篇3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倡導低碳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的積極參與。桃花坪社區朝陽小區居民袁岳文,今年60歲,是原蒲紡絲織廠宣傳干事,一位退休老黨員。他和老伴長期以來生活儉樸,特別是在環保節能低碳生活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家庭節能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居民。
一、節約水電,從點滴做起
袁岳文同志的家庭用水從三個方面節約,廚房用水,個人衛生用水,和廁所用水。廚房用水,他家的淘米水和洗菜用剩的水都利用得恰到好處,先把買回的青菜或其他菜類除出雜質和枯葉,然后用淘米水浸泡,之后再用清水洗凈,再用剩下的水清洗拖把和擦洗灶臺。個人衛生用水,一般來說太陽能用水節約能源但水源較長,剛開始用水時都是涼水,他家就用干凈器具把水接起來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洗完衣物的水用來澆花。廁所用水一般都是把各種用剩的水儲起來沖洗廁所或拖把,真正做到了一水多用,讓每一滴水都變的有價值。在生活細節上,他也十分注意方法。外出購物買菜一般自帶購物袋,不用一次性筷碗。家用照明電全部使用節能燈,并且出門養成隨手關掉水電開關的習慣。袁師傅也有一輛摩托車,一般情況不會用,只是外出或緊急時刻才會騎車使用。雖說女兒現已成家立業,但他們經常言傳身教地教育子孫不要鋪張浪費積極參與節能低碳活動。
二、變廢為寶,美化家庭環境
變廢為寶是袁岳文的生活理念。他還利用很多廢舊物自制了多種蓄水用具。走進袁岳文家的后院,數十種根雕花草枝繁葉茂隨風搖曳,散發出不同的清香。自制的`蓄水用具有玻璃制作的,鐵皮制作的,壞舊的陶瓷缸制作的等等,一到雨季就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景觀,這是收集自然雨水的最好途徑。袁師傅種花養草一般都引用自然肥料,淘米水發酵,雞蛋殼搗碎,家禽糞類回收等等。既廢舊利用節約了資燃又美化了環境。袁師傅家種養的花草根雕每年都迎來了各方愛好者觀賞借簽,在他的花房處還設立了一間娛樂室,有自制的山水畫,字畫,名人名言棋牌道具等,休閑時,常有一幫好友相聚交流,互相學習以文會友。不僅如此,袁師傅還是朝陽小區一位得力板報設計員,經常利用他的特長做好小區黑板報的宣傳工作,他設計的板報漫畫文筆流暢栩栩如生,總是博得路人好評,成為小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
三、倡導健康文明,引領時尚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袁師傅總是要求家庭成員,要樹立節能減排的科學觀念,倡導文明健康,簡約環保的生活方式,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袁師傅家庭陳設古樸簡單,干凈整潔,通風采光。雖說他們都有退休工資,生活還算不錯,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始終保持。用他的話說;并不是我們吝嗇小氣,舍不得花錢,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若是地球上有一天沒有水源,那么一切生命將會停止。我們要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最近,他還組織了一支樂隊吹拉彈唱,為桃花坪社區合唱團配樂,把合唱團的演唱水平又推上了新的臺階。袁師傅常說,當今科技的飛速發展導致了人類一些懶惰思想的滋生。我們的天空不藍水不清,森林被破壞了,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失去平衡。目前綠化和低碳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希望能用我的行動影響一大批居民朋友,并積極參與我們的行列,從點滴入手,科學生活成為現代節能家庭。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 篇4
環境保護是每個家庭應負的責任。讓綠色走進家庭,開展家庭環保活動,享受現代綠色生活,不但是每一個家庭的執著追求和自覺選擇,而且對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的小康社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樓鎮沙垟村楊功蘭家庭在這方面做出了榜樣。
一、轉變思想,讓觀念播上“綠色”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該家庭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楊功蘭夫婦退休前在紅雙林場工作,可以說跟樹林打了一輩子交道,對環境存有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平時依然關心環保問題,并訂閱了相關報紙、雜志,使全家在讀報看書中增強環保意識,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從而引導和教育家庭成員以及身邊的朋友普及綠化科學知識,形成保護綠化人人有責、家家參與的社會風尚。
二、享受綠色生活,讓家充滿綠的色彩
加快創建綠色家庭的最終目標就是要確立以建設綠色生活的家庭環保道路,用綠色裝飾和扮靚家庭這一愛巢和樂園,切實保護好我們生存的家園,使它真正成為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安樂窩和避風港。
1、倡導“綠色消費”活動。日常生活中,家庭每一位成員都能使用“綠色”生活用品,養成健康環保生活習慣。從垃圾分類、節約用水、回收電池等具體生活細節做起,有較強的節水意識,能做到一水多用;不使用含磷洗滌劑,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等等。
2、綠化家庭環境。走到楊功蘭的家門口,人們就會深深被眼前的"滿園綠"吸引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有60多年歷史的大榕樹,旁邊的綠化面積達到了100多平方米,主人栽種了多種水果花木,楊梅、枇杷、桂花,有機的'組成了一個立體的生態環境,楊功蘭夫婦經常澆水、修剪、搞衛生,進行綠化、美化和管理,為在外面忙碌奔波的子女回家提供了一份好心情,為左鄰右舍創造了綠色、優美的生活環境。
三、做綠色使者,把“綠”撒向人間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們知道,僅僅自己一家創建成綠色家庭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全社會成員都擁有了綠色觀念,那么,整個社會才會更文明、更和諧。如何做一名綠色使者,把“綠”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落?
“雖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們一家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努力的過程是快樂的”,相信,楊功蘭一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然會影響周圍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來參與綠色行動,我們的社會必然更加美麗、和諧。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 篇5
在我們的父輩們的印象之中,天是格外的藍,草是格外的綠,花是格外的紅,放眼望去,公路兩旁綠樹成蔭。早成起床,推開窗戶,空氣很清爽。可是現在,各種現象全無,天灰蒙蒙的,經常會聞到刺鼻的氣味,對我們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于是,人人開始呼吁低碳環保,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碳環保?低碳生活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肯做,只要我們堅持,人人都是環保家,例如:洗好手,就把水龍頭擰得緊緊的,不讓水逃出來 ;洗臉的水可以用來洗腳,洗衣服的水也可以用來檫地板,然后這些廢水還拿來沖馬桶等等。在金河路社區,就有這么一位大姐,她就是這樣堅持的,她就是這樣成為一位"低碳環保家"的。
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節電。以前,家里的小孩看完電視就隨手用遙控器關了,她就對兒子說:"你用遙控器把電視關上,其實還在耗電,只有把電視上的開關關上,那電視才沒有用電。"兒子聽了她的話,就急忙把電視的開關關上。從此以后,兒子看完電視,都會把電視的開關關上,從此兒子也學會了"低碳生活"了。劉大姐將家里地燈具統統進行了全面改造,將家中所有照明燈具全部改用優質節能燈,另外長時間不使用電腦,可以將電腦的主機和顯示器關閉;短暫休息期間,盡量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關機后,一定要拔掉插座。盡量與家人做到節約能源,低碳環保的生活。
二、家里的水都是一水多用。淘米水可以用來洗菜,同時有利于去除蔬菜表面農藥,洗菜水亦可用于澆花;淘米水也可以留下來洗臉,即可節水又可美容,省下了一些買化妝品的費用。平時洗菜時,可以把所有的菜擇好后,先洗干凈一些的菜,比如蔥,蒜,西紅柿,蘿卜等,再洗較臟的菜,比如青菜,最后一遍洗菜的水還可以用來刷碗,天長日久可以節約不少水。洗衣時不管是手洗還是機洗,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加肥皂或洗衣粉等要泡一段時間,先洗去污漬,再用清水洗若干次。機洗時水位不要定得太高,一般剛淹沒衣物為宜。而且要適量配放洗衣粉,過量的洗衣粉不會使衣物干凈多少,只會增加漂洗難度和次數。漂洗時要注意增加洗次數,每次洗水量宜少不宜多,也以基本淹沒衣服為準,每次漂洗完后,盡可能將衣物擰干,再放清水。留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
三、節約用紙。兒子的家庭作業本,她都讓兒子正面寫完了反過來再寫;家里的廢紙、飲料瓶等從來不扔,都是收集起來,要么賣給廢品回收站,要么用到別的地方,基本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去超市買東西,都會自帶環保袋購物。上下班基本不開車,不乘公交,盡量騎自行車或步行上班,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
有些人或許覺得這些事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或許會不屑一顧,但是積少成多,就是大能量,名言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能將小事都做到,并能一直堅持,就成了大事,低碳生活也就是這些點點滴滴小事匯聚而來的,讓我們一起跟著劉大姐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降低能耗,讓地球恢復原來的面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 篇6
阿克塞縣紅柳灣鎮民主社區一戶普通的家庭,女主人xxx,賢良淑德、操持家務、相夫教子,育有六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各自過著溫馨的生活。
xxx的家,屋里到處都是春機盎然。而這滿目蒼綠的背后,是她辛勤的付出和汗水的澆灌…20xx年丈夫因腦溢血導致偏癱,行動不便,生活的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阿克塞地處位置干旱缺水,這樣的環境對丈夫的病情不好,為了使家里空氣凈化濕潤,利用生活中的淘米水澆花,精心培養每一種花草,同時還給社區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周邊鄰居們也紛紛加入了美化庭院的行列。
xxx樓門前的一小塊菜園成了她的寶地,夏天,她經常把老伴推到樓前,自己種各種蔬菜,冬天用塑料薄膜一蓋,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有機蔬菜,她說:"家里只有老伴和我,老伴行動不便,每天,我給他按摩完后,我們就到樓前,一起聊天,一起談論種菜的方法,這樣讓原本枯燥的生活變得不再乏味,也對老伴的病情有幫助".
在他們家,節約能源,自然低碳,簡單生活已經成為了老兩口的日常習慣。洗過菜的水用來洗抹布、沖廁所、澆花、拖地等,買菜自備綠色環保袋,日常生活中堅持垃圾分類回收和對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電池的回收使用,自覺選購節能家電、節水器具和高效照明產品,樹立綠色文明觀念。她經常宣傳引導周圍鄰居和孩子們要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讓孩子們和鄰居處處關心環保。并用自己的言語、行為、習慣潛移默化的去感染、教育孩子,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牢固樹立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綠色環保意識。
培植種綠、簡單生活更接近自然,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于己于人乃至對整個社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李秀蘭的生活理念中,低炭生活,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道德的選擇,是對生活負責任的態度。倡導低炭生活,創造綠色生活環境始終是她的生活宗旨。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12-14
最美綠色家庭事跡材料12-14
農村綠色家庭事跡材料05-08
綠色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2-14
最美綠色家庭事跡材料范文03-11
綠色幸福家庭事跡材料03-01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15篇03-02
綠色家庭先進事跡材料12-14
綠色家庭主要事跡材料12-13
綠色家庭事跡材料(精選5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