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事跡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歡迎閱讀與收藏。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1
一把量尺,一個零件,一臺機床,一隅天地。作為一名基層產業工人,秦世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嚴細精實、刻苦鉆研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恪盡職守、無悔擔當的奮斗精神,他在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中,以奮斗的青春書寫著產業工人的英雄傳奇。
20xx年,19歲的秦世俊從哈飛技校模具鉗工專業畢業,被安排到哈飛數控銑工崗位。由于數控是個新興專業,毫無基礎的他只能幫師傅打下手。秦世俊曾抱怨:“我來哈飛是為了造飛機,不是干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身為勞模的`父親開導他:“不要怕改專業,數控技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新時期產業工人必須掌握的本事。”父親的話堅定了他的信心,使他漸漸喜歡上了數控銑工這個崗位。秦世俊開始從普通銑床練起,在實踐中細心體會加工要領。此后,他轉戰數控機床,認真學習零件裝夾、機床操作等基礎知識。為了盡快練好自己的技能,他經常下班后留在單位,向夜班師傅學習。慢慢地,他喜歡上了數控加工,迷上了這項奇妙強大的技術,機床成了他最親密的伙伴。
技術逐漸熟練后,秦世俊對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當時,他接到了一個零件加工任務,因為數模和鍛造的外形有很大的差異不能用編程加工,多年來只能采取手動加工。秦世俊心想這個活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費很多精力而且質量還不穩定,他決定自己琢磨編程方法。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2
在日復一日的平凡工作中,細心地去發現存在的細小問題,并及時解決,而且堅決不允許同一個問題再次出現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正是這種“眼里不揉沙子”的工作作風,令秦世俊革新了很多攻關項目,找到了很多加工新方法。
“創新談何容易!”在一系列的生產技術攻關中,改進“主起落架外筒腹板”加工工藝令秦世俊記憶猶新。
主起落架外筒是鑄件,由于鑄造水平限制,每批次零件腹板的.厚度都有差異,傳統工藝只能靠反復銑削、反復測量來保證尺寸要求,這種方法生產效率低而且產品質量不穩定。針對這一難題,秦世俊決心進行技術創新。
偶然的機會,秦世俊在網上看到有關“逆向思維”的論述,從中獲得靈感。他琢磨出了通過反向采集點位確定零件加工余量,從而實現一刀成型的大膽想法。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3
中國質量(杭州)大會召開,會上對第四屆中國質量獎獲獎組織和個人進行了頒獎表彰。黑龍江省有兩個項目獲得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分別是: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兩制、兩中心、五體系”的“225”質量管理模式;全國勞模、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秦世俊,秦世俊也是黑龍江質量領域首次獲得該獎項的個人。
秦世俊主要從事直升機升力系統、起落架等關鍵件重要件和一些難度較大的零部件生產加工工作。他從一名普通的`技校畢業生成長為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參與生產加工眾多系列機型和承擔新機型零部件科研任務。他累計自制工裝、夾具400多套,實現技術創新、小改小革715項,為公司節約成本700余萬元,申報國家專利8項。
他帶領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圍繞科研生產開展技術創新、攻關活動,共解決了《Z9機升力系統關鍵件“旋轉盤”加工改進》《某型機機身中段鉚接重要連接件加工》等25項課題,并以團隊名義申報18項國家專利,其中6項已獲專利權,實現小改小革100多項,創造經濟效益400多萬元。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4
秦世俊他一方面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活動;一方面傳絕技、帶高徒,引領整個團隊朝著高素質、高技能的方向成長。他像一面旗幟,不僅用高超的技術幫帶團隊成員,更用人格魅力影響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自工作室成立至今,他帶領工作室成員共完成車間級技術、技能創新攻關百余項,創造經濟效益400多萬元。其中申請國家專利28項,撰寫科技成果9項;自制工裝、夾具40余套;編制16項操作標準作業手冊,優化各機型加工程序70余種,提高生產效率1到6倍;立項解決《直9直升機升力系統關鍵件“旋轉盤”加工改進》等48項關鍵技術攻關課題,其中三項課題被評選為國家級資金補助項目。秦世俊勞模(大師)創新工作室被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等多項榮譽稱號。
機床前、講臺上,精心的'講解、投入的演講,他用行動和聲音演繹傳播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激情和擔當。他的事跡多次在省、市電視臺進行先進人物事跡播報,并得到了央視一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言”“開講啦”欄目組和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欄目組的關注。面對全國觀眾,他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名技能工人從普通到優秀到卓越的過程,他說,“組織的培養和時代熔爐的鍛造,使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一代代產業工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必須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5
秦世俊認為,新一代產業工人要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技能專家,代表中國產業工人參與世界競爭,讓中國制造工業在世界擁有話語權。“而這,正是我作為一名產業工人內心最真實的勞動夢想。”
作為一名產業工人中的優秀代表,秦世俊為所有的藍領工人發言:“希望國家可以提高藍領工人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20xx年從技校畢業至今,20多年悄然而過,秦世俊航空報國的初心從未改變。如今,他帶著一支隊伍踐行著初心。
打破傳統、勇于創新已經成為秦世俊的思維習慣,多年來他實現技術創新、小改小革1000余項,創經濟效益超1000萬元。《逆向思維、反向采點加工腹板法》《為兩臺不同型號的車銑中心機床制作轉換夾具》《某型機主漿旋翼泡沫提效》等一個個大型技術攻關項目成為秦世俊創新精神的最好寫照。
從普通技工成長到技能專家,從產業工人錘煉成大國工匠,秦世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嚴細精實、刻苦鉆研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恪盡職守、無悔擔當的奮斗精神,彰顯了勞模、工匠的責任與擔當,是工匠精神的打造者和傳承者,是新時期龍江的驕傲。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6
“要說加工的零件合格率達到100%吧,有點不謙虛。但這么多年,經我手沒出過報廢品。”面對記者,秦世俊憨憨地說。
有誰想到,秦世俊這一身功夫,竟是從“偷學”開始的。
“造飛機”是秦世俊兒時的夢想。他的父親是哈飛的勞模,上小學時,父親胸帶紅花的.巨幅照片在街上展出,他神氣地向同學介紹:“那是我爸,造飛機的!以后我也要像我爸一樣!”
20xx年技校畢業后,秦世俊滿心期待來到哈飛。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學的是模具鉗工,卻被分到數控銑工崗位,每天干些搬搬抬抬、收拾打掃的“雜活”。秦世俊感覺“沒勁”,想拜師學藝。但和車間里的大專生比,底子薄,老師傅瞧不上。
“沒人教,就自己偷著學!”心里憋著氣,秦世俊瞄上了磨削鏜刀:手藝活,技術高,車間里沒幾個人會。“把它學會了,大伙兒一定對我刮目相看!”
秦世俊觀察老師傅的磨刀動作,“看著也沒啥難的”。他依葫蘆畫瓢,忙活了大半天,一比對,挺像!興沖沖拿給老師傅看,沒承想,刀被直接扔到一邊:“你磨的那是刀嗎?能干活嗎?”
面對不留情面的批評,年輕人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好幾天。此時,父親的話點醒了他:“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一天能練成的,也不叫本事。”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7
秦世俊,哈爾濱市青聯常委、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數控銑工,他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職工,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青年崗位能手、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等60余項榮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工匠的責任與擔當。
20xx年,秦世俊懷揣著夢想,進入航空工業哈飛,僅用四年時間便成為公司最年輕的數控銑工高級技師。秦世俊:我就在數控這塊從零開始學起,當時我就感覺很多師哥師姐都不認可我,當時因為我是技校畢業生,首先在學習這個文憑上就不夠,想要得到認可就必須做出成績,只有做出成品才會打破質疑。每天生產計劃完成后,機床便成為秦世俊的試驗場。
方寸之間,秦世俊進行著千百次重復。技術逐漸熟練后,秦世俊對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在一次零件加工任務中,因為數模和鍛造的外形有很大的.差異不能用編程加工,多年來只能采取手動加工,秦世俊心想這個活兒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費很多精力而且質量還不穩定,他決定自己琢磨編程方法。去機床采集點位,匯編程序,反復試驗,秦世俊得出了他“自創”的加工方案。經過數字化吻合,大家驚奇地發現他研究的加工方案比以往的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檢合格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百。
【全國勞動模范秦世俊工人事跡】相關文章:
戚俊宏的創業事跡08-20
全國勞動模范事跡心得和感悟05-31
工人先進事跡 工人先進事跡材料08-05
工人先進事跡08-31
秦良玉的生平事跡05-18
全國勞動模范事跡材料(通用18篇)04-28
全國勞動模范先進事跡材料范文09-13
機械工人先進的事跡06-26
優秀工人先進事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