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蘋中分校音樂老師張冠,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鱒魚》”我將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明。
。ㄒ唬 指導思想、理論依據
。ǘ 教學背景分析
。ㄈ 教學目標
(四) 教學重難點
。ㄎ澹 教學過程
。 特點預設
我設計本課的指導思想是:
(一) 指導思想:
音樂欣賞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用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面向全體,同時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且融合相關多元文化知識。把基礎知識作為切入點,立足于學生本身,以學生為主體,重視音樂實踐,實踐是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鼓勵音樂創造,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對學生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藝術熏陶和音樂教育。從而真正達到審美水平的提高。
此指導思想,來源于初中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
初中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豐富情感體驗,培養音樂興趣、提高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我對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二)
1、教材分析:
《鱒魚》是《北京市義務教育》第15冊第三單元的一首欣賞歌曲,是一首舒伯特寫作的鋼琴五重奏,屬于西方音樂體系中的浪漫主義時期一首作品、在初中三年的課本中,從巴洛克時期到20世紀音樂,共被分別分在了5個學期中,在西方音樂中,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作為西方音樂的重要時期是不可或缺的。從本學期來看,本單元是學生接觸西方音樂唯一的一個單元,所以應當適當聯系上學期的內容,使得學生對西方音樂有正確、整體的認識。本節課也是本單元的起始課程,起到基礎性的作用。本首作品選自鋼琴五重奏《鱒魚》第四樂章。是一首典型的變奏曲。明顯的變奏曲式是本曲的特點之一,是學生了解曲式的較好途徑。
2、學情分析:授課的班級為我校初二年級(4)班學生,這個班級是新組建的普通班,整體來講對音樂有一定的興趣。愿意欣賞,能聽辨小二度與大二度,能較為準確的模仿節奏型。模仿音高。但對于識譜,識別節奏,有一定的困難。對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能有大致的定位、但不夠細膩。對音樂細節的關注不夠。音樂理論知識較差。所以,本節課要把音樂基礎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興趣中,切實學會相關音樂知識,把音樂內涵作為著力點,提高學生審美水平。把音樂與創作背景結合,挖掘其中的情感,從而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受益終身。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基于我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分析,我指定以下教學目標
(三) 教學目標:
。ㄒ唬扒楦袘B度與價值觀” 目標
1.學生愿意繼續了解西方音樂、并對其感興趣。(因為在課標中提出,興趣愛好是學習音樂的動力,并且要尊重多元文化)
2.學生能理解歌曲所表現的意義。并能理解作曲家在寫作時的想法。(課標中要求: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養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
3. 學生會欽佩舒伯特的才華、并能鼓勵自己繼續努力。不斷前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能夠運用之前欣賞音樂的方法,通過對比、體驗、聽辨、模仿等方法欣賞本曲
。ㄈ爸R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夠聽辨不同樂器的音色、以及判斷他們在演奏中的作用。
2. 學生能夠哼唱樂曲的“主題”
3.學生能夠掌握“變奏曲式”特點、并能運用。
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基于對學生的分析,我預設了教學的重難點:
(四) 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掌握“變奏曲式”特點、并能運用于分析其他音樂。
。ǘ┙虒W難點:對于本曲中調式的感受和理解。
為了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學目標,我如下設計了我的教學過程:
。ㄎ澹 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2、欣賞音樂
3、演唱主題
4、聽辨樂器
5、分析段落
6、分析情感
7、檢測擴展
8、運用創作
9、總結升華
。 教學設計的特點: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總體把握,和深入挖掘,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設想回答情況,形成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主總結的教學模式,并且注重情感教育,能力培養。這樣有助于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不依靠教師,而是依靠自己,真正具有可持續性,可發展性。讓學生終身受益。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 說目標
歌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階段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運用歌唱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引導學生用健康的審美意識規范自己的歌唱實踐,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陶冶與升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現狀和教材的分析我設立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感受體驗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合唱的類型和編制。
能力目標:在學習合唱知識的同時,繼續學習和鞏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盡量達到用正確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聲部音樂作品的一個聲部,并與其他聲部融合。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演唱合唱作品,培養學生感受人聲的豐富表現力與美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二、 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歌唱模塊中的第四單元世界之光中的一節,本單元在整冊書中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在鞏固和學習其他單元的時候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是:(1)本單元要選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唱作品,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各自不同的風格;(2)對比欣賞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童聲合唱的不同,歸納總結各自的`合唱編制;(3)“實踐”一直是整個歌唱模塊的重心,本單元要實踐的是歌唱藝術中的“重唱”,也可采用二聲部合唱訓練;(4)本單元還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聲區和音色的統一,這一知識專業性很強,我們只作常識介紹,同時繼續深化前三單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據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我將本單元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完成前三個內容要點,第二課完成第四個內容要點,第三課排練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課世界之光——合唱藝術,根據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設立如下:
重點:合唱的種類和編制
難點:獨立完成重唱或二聲部合唱的一個聲部
關鍵:熟練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 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
1、比較法:在導入環節里,讓學生通過聽辯比較四首來自不同國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連線題,并感受體驗各自的風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種類和編制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通過看書和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合唱知識的探究,并結合比較法,歸納總結合唱的種類和編制,并親身參與混聲合唱的編制。
3、講授法:講授法雖然是比較傳統的授課方法,但是對于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練過程中有很多專業知識,這些必須通過講授傳達正確的教育信息,讓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應,并結合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最基本的學法模仿來完成歌曲學唱這一環節。
理論依據:根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的要求:
1、體驗。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要啟發學生在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中,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愛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比較。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勢、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合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為媒介,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四、 說過程
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新課堂、新學法,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1、聽辨導入2、欣賞與探討3音樂實踐4、才藝展示
高中音樂世界之光——合唱藝術說課稿,標簽:高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
教學
播放音樂學生步入課堂
師生問候
同學們好
老師好
營造音樂學習氛圍
二、導入
播放四首合唱作品的錄音或視頻片斷完成連線題
請同學們用審美的耳朵仔細聆聽,思考四首合唱作品都來自哪些國家?(連線)
學生討論后回答:美國、法國等
吸引學生注意并產生興趣。
展示標題:“世界之光”——合唱藝術。
在感受體驗來自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走進我們今天的課題第四單元“世界之光”繼續我們合唱藝術的學習。
觀看幻燈展示的課題“世界之光”——合唱藝術
三、新授
(一)
合唱的種
類和編制
探究
合唱的種類
混聲合唱
同聲合唱:童聲合唱
女聲合唱
男聲合唱
請同學們繼續討論剛才的四首合唱作品的不同之處?
歸納總結討論的結果:童聲合唱
女聲合唱
男聲合唱
混聲合唱
通過比較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合唱的編制:聲部是合唱中的基本組織單位;
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
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
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
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又可分為一聲部、二聲部;或者一聲部、二聲部、三聲部(同聲合唱多用)。
①同學們想想看,在合唱的種類里,我們這個班級組成的合唱團應當是什么類型?
、谙旅嫖覀円曰炻暫铣獮槔齾⒄諘42頁一起了解一下合唱的編制。
、畚覀兺ㄟ^幻燈片了解一下各種合唱類型的隊列,同時我想請四位同學用肢體語言面向我(指揮)按相應的位置站好。
學生回答:混聲合唱
高中音樂世界之光——合唱藝術說課稿,標簽:高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同學們打開書的42頁
在了解隊列的同時,掌握混聲合唱的英文縮寫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男低音
。ǘ
練習
音樂實踐
、俑璩暗幕A練習
兩次呼吸練習(慢吸和急吸)。
發聲練習。
、诙暡孔髌贰渡钌畹暮Q蟆
今天我們就用混聲合唱演唱一首二聲部作品《深深的海洋》,在演唱之前我們做基礎的發聲練習。
學唱歌曲《深深的海洋》。
根據老師的提示和要求,做好學習過的歌唱的基本要素來指導發聲和歌曲的演唱。
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由淺入深,在學會兩聲部歌曲的同時能與他人配合完成重唱。
。ㄈ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展示學習后的成果。
我們分聲部分別找八名同學來演唱這首歌曲。
上升高度,我們找兩名女同學為我們演繹女聲二重唱。
根據老師的要求,選出代表參加表演。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合唱的類型和編制,并學習了二聲部歌曲《深深的海洋》希望同學們能夠熱愛歌唱,不僅能獨唱,還要會與他人合作進行重唱和合唱,我想你們一定會從中找到樂趣,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學習和生活,下課。
五、作業
回去學唱歌曲《含苞欲放的花》。
課后拓展。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作活動,讓鑒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3、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著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走進非洲音樂
。ㄒ唬、非洲音樂---鼓
1、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非洲贊歌》片段
。1)、討論:這段音樂中最主要的伴奏樂器中什么?
。2)、認識非洲鼓:課件一:展示各種非洲鼓,了解非洲鼓的豐富的形狀特點。
課件二:展示非洲鼓的各種演奏姿勢和音響特點。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樣,擊鼓的手法也很多,從而奏出不同的音響和效果。
(3)完整欣賞《非洲贊歌》,學生任選一種敲鼓的動作與姿勢跟隨音樂的節奏模擬鼓聲。
2、教師總結: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被稱為非洲傳統音樂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樂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來傳遞各種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樂又是語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樂器無法比得上的。
設計意圖:通過聽一聽、看一看、動一動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非洲鼓的特點及簡單的演奏手法。同時使學生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同時在非洲民族民間舞蹈中,學生還體驗了非洲人民優美、古樸的舞姿;奇異的裝扮和色彩,反復、呼應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強烈的音樂震撼力。
。ǘ、非洲音樂----節奏
1、欣賞非洲音樂《鼓舞》。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體驗節奏特點。
(1)、討論:你能模仿出這段音樂中出現最多的幾組節奏嗎?。
。2)、請幾位同學用鼓敲出音樂《鼓舞》的典型節奏。
(3)、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及典型的節奏型。并以課件展示節奏型。
2、節奏模仿:學習幾組典型的非洲音樂節奏。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模仿等體驗活動,讓學生能親身體驗非洲音樂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獨特的魅力。
(三)、非洲音樂----神秘的宗教色彩
1、欣賞非洲歌舞《凱特舞》。
(1)、討論:畫面中人們歌與舞僅僅是為了娛樂嗎?從這段歌舞中,你能體會出人們內心怎樣的情感?
。2)、討論:在非洲,音樂除了娛樂,還具有哪些功能?
2、學生交流對非洲音樂社會性的理解,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神秘的宗教色彩。
3、學唱主題旋律。引導學生以一人領唱眾人和的呼應歌唱形式,感受非洲音樂的歌唱特點,體會非洲人民樸實無華、沒有旋律的起伏,只有崇敬自然的反復音節的吟唱風格。
4、教師總結:音樂不僅僅有娛樂性,還有其社會性與宗教性,這一特點在非洲音樂中尤其突出。在非洲,人們認為音樂不僅能贊頌人,還可以贊頌神,不僅能驅魔祛病,還能通靈祭神。人們常常跳著奇異的舞蹈,哼唱著古樸的旋律共同進行部族的的情感交流與祭禮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非洲歌與舞的欣賞,使學生能理解非洲音樂神秘的宗教色彩,感受音樂攝人心魄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時通過簡單反復的旋律模唱,讓學生體會非洲音樂的旋律特點。
。ㄋ模、非洲音樂----情境模擬
1、活動安排:把學生分成四小組。每一組分置二只鼓,讓學生在5分鐘內創編出心目中的非洲音樂和音樂場景,創編可以是非洲節奏的模擬,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還可以是非洲的生活情境的某一片段。要求:有鼓聲。
2、創編表演:請每一組同學各自表演創編的非洲音樂,并請其他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表現了非洲音樂的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改變高中音樂課單一的欣賞與分析,開展學生的音樂創作與律動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學生的律動與創編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
(一)、非洲音樂與踢踏舞
1、欣賞踢踏舞片段。
2、討論:這種舞蹈最打動你的是什么?它借鑒了非洲音樂的哪些特點?
3、介紹踢踏舞:上一世紀二十年代是非洲黑人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了美國這塊移民大陸上,這些民間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傳統吉鼓節奏的影響,音樂節奏豐富多變、舞蹈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自娛性,開放性和挑戰性。
(二)、非洲音樂與爵士音樂。
1、欣賞爵士音樂《空虛布魯斯》
2、請學生描述所了解的爵士音樂。
3:討論:爵士音樂與非洲音樂的共同特點。
。ㄈ、課后探究:
1、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樂,你還了解哪些音樂形式受非洲音樂的影響?
2、新時代的非洲音樂:請學生用課余的時間了解新時代的非洲音樂延續了傳統非洲音樂的哪些風格及特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非洲音樂的文化價值,同時通過欣賞和分析使學生理解、尊重并熱愛非洲音樂文化,開闊學生的欣賞視野。
四、小結部分
教師語:非洲音樂是最樸實無華,最真純的音樂,其豐富多彩和變化多端的節奏,是世界音樂的寶貴資源,人們常說,非洲是節奏的故鄉,非洲音樂的節奏帶給世界音樂許多靈感。讓我們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結束我們課堂中對非洲音樂的探索,我相信課后每一位同學都會對非洲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探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高一年級選修課第三課時的內容,是即第一,二課時中國流行音樂概述之后的內容,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更是從學生興趣出發為了讓學生能夠更進一步走近自己喜歡的音樂,更加了解這些音樂本質的文化。
二:說教學目標:
以校本課程標準為依據,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學生興趣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從音樂本身入手,初步感受這三種音樂的風格;
2)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辨析,來培養學生的思,辨潛能;
3)通過對這三種風格的欣賞與了解,體會流行音樂的一些內在特點;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三種風格的把握
教學難點;三種風格的辨析
四:說教法
校本教學,以學生興趣出發根據新的課程標準,采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和把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五:說學法
學生強調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動腦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進入教室,同時欣賞作品“串燒”;
問:剛才你們聽到了什么?(由此引出下一個問題)
(二)導入新課:
1)告訴學生講此課的原因即他們給我的一張紙條;
問:到底什么是嘻哈(hip-hop),說唱 (rap),搖滾(punk),這幾種音樂有什么聯系?
2)請同學們做一道連線題
(三)內容講授
(1)說唱
1)先聽琴猜作品,由此引出第一個內容
2)得出作品名稱《聽媽媽的話》
3)請一個學生演唱幾句
4)全班跟琴演唱此歌
5)小思何為說唱(rap)
6)欣賞一則說唱(rap)動漫
7)請學生談何為動漫
8)欣賞此音樂類型中一些領軍人物的作品
9)小結說唱(rap)
(2)嘻哈
1)通過一則廣告,請學生感性認識嘻哈音樂(hip-hop)
2)請學生初談對嘻哈音樂(hip-hop)的理解
3)教師談何為嘻哈音樂(hip-hop)
4)認識欣賞此音樂類型中一些領軍人物的作品
5)小結嘻哈音樂(hip-hop)
(3)搖滾
1)先聽一首作品《遠航》
2)介紹兩位代表人物
3)通過欣賞體會搖滾(punk)這種音樂形式
4)再欣賞一遍
5)請學生初談何為搖滾(punk)
6)介紹一下概念中的相關知識點,并小結
(四)拓展與鞏固
通過欣賞幾首代表歌曲片段,對它們所屬類型進行比較分類,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并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單元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民歌的不同地域風格及不同的民族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一些體裁形式,進而認識我國民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赌_夫調》是陜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現腳夫的復雜心情。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利用超級女聲這樣一種流行要素的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點。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前提測評
這環節中我運用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民歌曲調的地域劃分,知道多少?有沒有誰能說出各個地域的民歌風格?
2)然后我將會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超級女聲演唱民歌的視頻,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認定目標
我將口述2個學習目標(略)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
1)采用聽--想--觀看--討論的程序,讓他們聽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風格特點及表現情緒等。
閱覽歌曲簡介、欣賞歌曲、知識鏈接、互動鏈接
2)然后我將結合流行歌曲,給學生介紹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
閱讀音樂知識,了解花兒、信天游,欣賞歌曲,互動鏈接
4、拓展探究
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深入地感知、體驗、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征。并結合流行樂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自然地導出下節課的內容。
六、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電腦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的音樂欣賞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節省了教師板書和傳統播放音樂進帶倒帶的時間,教學內容緊湊豐富,課堂氣氛生動有趣而富于吸引力。當然這種嘗試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今后將努力改進,取得好的效果。
【高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說課稿05-15
高中音樂《音樂與生活》說課稿04-06
高中音樂《音樂與生活》說課稿模板04-06
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11-18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06-20
[精]高中音樂說課稿05-17
高中音樂說課稿(實用)06-10
高中音樂說課稿(優)07-16
(通用)高中音樂說課稿05-17
高中音樂說課稿(優)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