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育活動說課稿兩篇
幼兒園小班教育活動說課稿:雨中樂
導讀: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們常常愛往雨中跑:接著雨滴、踩著水坑等等。對雨是興趣昂然、情有獨鐘。
一、教材內容分析:
下雨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時下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而孩子們也異常喜愛雨天,他們常常興奮地談論著。我們不妨抓住這一季節特征,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了解雨。
二、幼兒情況分析:
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們常常愛往雨中跑:接著雨滴、踩著水坑等等。對雨是興趣昂然、情有獨鐘。我們便可利用孩子這個興趣點,又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開展有益的教育活動,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三、活動目標設計:
1、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受雨聲、下雨時的景象,能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培養幼兒對雨的喜愛之情及對自然現象的關注。
四、設計思路:
《綱要》在教育與發展之間堅持了“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所以設計整個活動時,我注重強調將教師作為幼兒發展的引導者,支持幼兒的自主發展,在支持中進行有效引導。活動中,我通過幾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孩子利用各種感官,去看雨、聽雨、接雨、踩雨,啟發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去充分感受、表達,實現師幼互動。
五、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雨天開展活動。(但雨不能太大)因為在真實的情境和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孩子更能真切和更無拘無束地去觀察、感受、表達。
2、一些接雨的器具:如盆、碗等(可以是不同材質做的)。
3、每個孩子準備一套雨具:一雙雨鞋、傘或雨披。
六、活動過程:
1、看雨。首先,我讓孩子站在走廊上,直接導入課題:“看,外面下著什么?”“雨落來時象什么?”這時,孩子可利用眼睛觀察到的及平時積累的下雨經驗展開想象,如:象線、象珠子等等。
2、聽雨。“雨落下時有什么聲音呢?讓我們仔細聽一聽!”孩子對聲音是比較敏感的,根據已有經驗,他們會很快作出回答“滴答、滴答”教師這時便可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下大雨和小雨時有不同的聲音,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如:大雨是嘩啦拉、下小雨是淅瀝里;雨落在窗戶上是叮叮當當、落在樹葉上是沙沙沙沙的等等。這樣就從不同的角度讓孩子有意識地去傾聽,發展了孩子的聽覺,也不致于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形象生動的。
3、接雨。“讓我們用手去接一下雨,會有什么感覺?”幼兒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濕濕的、涼涼的”。同時,教師可質疑:“雨接在手里會很快掉到地上,誰有好辦法不讓雨跑掉嗎?”這時,孩子就會去找各種接雨的器具嘗試,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時又可結合著讓孩子傾聽雨落在不同材質的器具上又有不同的聲音。
4、踩雨。最后一個環節我會讓孩子撐起雨傘(披上雨衣),穿上雨鞋去充分感受雨、擁抱雨。他們一定會興奮地去踩水坑、拋接雨,從而進一步滿足孩子對雨的好奇、好動,將活動推向高潮,讓情感得到升華。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說課稿:蝸牛的房子
一、《蝸牛的房子》是個有趣的故事,講述下雨時小動物們怎么躲雨的故事。
適合在3―4歲的幼兒開展教學活動。活動目標是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確立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目標,具體目標為:
1、通過故事教學使幼兒了解自然界中小動物躲雨的方式,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以及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使幼兒產生聯想,進一步發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動詞躲、鉆、飛。
二、孩子們對兒童文學中的作品非常喜愛,樂于傾聽,并對作品中動物的形象進行模仿。
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充滿探究性和表現欲的特點,為此,我為孩子提供了寬松和諧的氛圍,并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
三、理論根據
在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樂。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物質準備:與內容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情境表演的頭飾。
四、教學方法
為完成目標,我將活動以反復欣賞為主要教學方法,貫穿欣賞―感知―再欣賞―再認識―最后再進行理解作品,創造作品---主線線索,層層深入,同時在各個不同環節中,穿插講述法,啟發聯想法,表演法等,培養幼兒的觀察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
五、具體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情境表演及多媒體演示法,導入法,能在瞬間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有積極參與活動的欲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賞作品。
1、了解作品的內容
2、進而理解作品的風格,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特點,運用多種多樣欣賞手段和方法:如“聽磁帶中的作品,師有表情的復述作品以及觀看多媒體課件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欣賞,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活動。
第三部分:表現法
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換等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創編作品。
注意難點部分:在這一環節中,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角色來創編作品,既激發了幼兒積極創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兒順利遷移已有的經驗,這會使幼兒感受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如果孩子對作品創編活動比較順利,也可同伴之間交流,角色互換,或者同伴之間創編接龍,如小鳥換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通過持續不斷地感受作品,激發幼兒想象力,豐富其語言詞匯,還能生成其他有價值的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育活動說課稿兩篇】相關文章:
小班教育說課稿11-04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11-04
小班美術活動說課稿11-03
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喂娃娃》說課稿11-17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彩色的汽車》說課稿10-23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9篇11-04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九篇06-03
幼兒園小班《區分上下》說課稿12-02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捉迷藏10-05
幼兒園小班《捉迷藏》說課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