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付出感是破壞關系的根源

    時間:2020-11-19 10:12:03 成長心理 我要投稿

    付出感是破壞關系的根源

      付出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補償心理,但不代表這就是正確的,而且付出感往往是破壞關系的根源。

      

      作為一個媽媽,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剁手黨,是那種會在日本ABCMART給孩子按色系一口氣買四五雙鞋,海淘各國益智玩具,包裹刷刷進家門的嘚瑟主兒。

      有一天我在拆快遞,我媽媽大聲對葫蘆說:葫蘆你看,媽媽總把最好的給你,長大要孝順媽媽啊。

      我立刻阻止了她,并請她以后再也別這么說了。

      因為,我深深地知道,這句話,是謀殺健康親子關系的元兇。

      生兒育女,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以前跟一個未婚的女孩聊天,她坦然告訴我,最討厭父母們在微信圈沒完沒了曬孩子,尤其是配文表達“孩子呀,媽媽不容易,以后要記得媽媽的好哦”這種調調的。

      她說,麻煩每個媽媽回想當初,為什么要生孩子?有的是想留下愛情的結晶,有的是迫于傳宗接代的壓力,有的是潛意識希望夫妻關系得以鞏固,有的是渴望一份超級的親密關系。

      她認為,孩子,是為了豐富和完整我們的生命,為了我們的渴望,而來到這個世界。孩子的到來,基于我們百分百武斷的選擇,我們為孩子付出,只是一種成年人基本的負責。

      女孩的觀點有點偏激,但細想不無道理。

      所以,當我們想對母愛索求回報的時候,先清楚這個前提——你對孩子付出的一切,起點從來不是“我為你好”,而是“為自己好”。

      過度付出感的背后,是情感的轉嫁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傳統觀念,所以在中國的關系里,親子關系是一個“有用”的東西,這份感情,是需要回報的。

      A的父母有個小本子,從A出生開始到結婚買房,為他花的每筆錢都寫在小本子上,每次A與他們意見相左,就會拿出小本子數落A,這個本子,于A而言,是孫悟空的緊箍咒。

      還有一種比要求物質回報更要命的,是情感回報。

      朋友父母B,在老家有房有車有朋友圈,但退休后,他們雙雙非要擠到兒子北京不足60平米的小家,理由是擔心B從小不會照顧自己,愿給錢愿干活,怎么都行,總之不愿意與B分離。分離,在他們看來,就是不孝。

      兩代人生活觀念差異在B生了孩子后達到頂峰,育兒觀念差異、婆媳矛盾、地小人多,孩子兩歲時,B離婚了。

      據我所知,A是農村家族三代唯一考上大學的,整個家族希望都寄托在A身上。而B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雙方拼命爭奪孩子的愛,來填補自己的失落。

      A的`父母是愛孩子,但更愛的孩子帶來的榮耀;

      B的父母也愛孩子,但更愛這份不愿放手的情感寄托。

      事實,A和B從小就有一個愿望,考到外地,遠離父母。親子關系讓他們備受束縛的程度遠超過了青春期叛逆,變成了一種內心的恐懼。

      這樣的父母其實我們見得不少,他們本身也許是時代或者命運的受害者,我們不忍指責,但有一點極度清晰的事實是——

      在這樣直接或變相表達“我已經把最好的給你,你要孝順我”的過程中,健康的親子關系,消失無蹤。

      孩子的愛無需要求,它一直都在

      我不太喜歡孝順這個詞語,尤其是“順”字,這個字眼,等級色彩太重。

      愛是互相的尊重,愛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只有不自信的父母、害怕自己不值得愛的父母,才會拼命去強調愛,要求愛。

      這種不自信,跟階層有時候是沒關系的,再底層再艱難的父母,也有智慧和能力,給孩子一份“不求回報的愛”。

      《麥兜和我的媽媽》里,麥兜從小沒有爸爸,麥兜媽媽打很多份工來維持母子兩的生計。

      她不僅不在麥兜面前訴苦他的爸爸,而且帶著麥兜經歷生活困苦的時候,總有能力消解它。

      帶著麥兜接頭賣藝,翻滾麥兜,逗得他哈哈大笑;去菜市場,教麥兜學會萌萌地說“便宜點賣掉算了”砍價必殺技。

      麥兜一直吵吵要去馬爾代夫度假,麥兜媽媽就帶著他做公車到去廉價酒店,在局促小房間里,假裝在韓國,奏樂起舞;假裝在日本,大吃壽司。

      麥兜媽媽有時候會告訴麥兜,跟大表叔住一段,自己要代表宇航局去天空執行任務。很久之后麥兜才知道,那是媽媽在住院,卻不愿意小小的他承受不安和驚恐。

      麥兜媽媽靠零工維持生計,沒房沒車,甚至沒有麥兜爸爸。她比你,比我,比大部分的人都艱難,她完全可以跟麥兜大吐苦水,大提要求。

      但她不,她用自己的樸素的人生智慧,消解了這種生活的沉重,用樂觀和堅韌給了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這種智慧叫:舍不得、會心疼。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對舍不得他們背負這種“被付出感”的沉重。

      付出感,是謀殺健康親子關系的元兇

      中國有一個關于孩子贖罪的神話,非常慘烈——哪吒剔骨還父,削肉還母,就是不能承受父母的“付出感”,為了脫離要償還的這種沉重。

      一個健康家庭成長的孩子絕少可能變成白眼狼,因為隨著他接觸外界變多,他會愈加明白,父母給出的,不求回報的愛,多么克制包容,多么用心良苦。

      孩子給我們愛的回饋,不是我們要求來的,它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像種子在土地,只要有陽光雨露就可以生長,我們的要求和監督,是拔苗助長,甚至會適得其反。

      麥兜長大成為名偵探,每一個習慣、每一個思維方式、每一個小動作,都留著媽媽的痕跡。

      他說,“多年之后我終于明白,面對命運,媽媽把能輸的都輸掉了,把能贏的都贏來了。只不過,輸的她都留給了自己,贏來的,她都留給了我。”

      這句話我每次想起,都感動得想哭。

      我相信普天下每個媽媽都是這么做的,但區別就是,你是自己說了出來,還是留給時間,讓孩子自己悟到。

      前者是索取,后者才是愛。

      我們想要的回報,“付出”當時就獲得了

      為孩子付出,是上帝給我們的恩賜,讓我們享受這種親子共存的喜悅。

      這本身,已經是回報。

      當我給葫蘆講故事的時候,他在我懷里暖暖的氣息。

      當我帶葫蘆去上興趣班課,他出來說你看,我涂了一個紫色恐龍,我發自內心的喜悅。

      甚至當他感冒發燒,我內心焦慮,卻不斷克服這種焦慮,錘煉出的鎮定。

      以及為了想給他更好生活,前所未有的奮斗動力。

      這些都是回報。

      我們喜歡說一個很浪漫的愛情觀點:親愛的,我愛你,但與你無關。這句話的意思,我是成年人,我對自己感情和選擇和負責。

      其實,這個世界上,我們最該對孩子持有的態度,也莫過于此——孩子,我愛你,我心甘如怡去付出,但這份付出,與你無關。

    【付出感是破壞關系的根源】相關文章:

    恐懼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08-30

    測試你的不知足是不快樂的根源11-03

    專訪361°侯朝輝:包容文化是企業創新的根源11-02

    心理測試自卑的根源07-07

    什么是日語“授受關系”?10-01

    親密關系是如何破裂的08-18

    “破壞式人才”除了搞破壞還可以這樣10-08

    什么是客戶關系管理08-20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根源08-27

    考生經驗之面試緊張的根源06-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laowang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臀控福利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欧美高清免费一级在线 | 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高清片|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1024精品免费|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精品欧美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 91 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