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需要別人是能力的一種

    時間:2020-11-20 16:11:07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需要別人是能力的一種

      你覺得自己是需要別人的人嗎?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別人是能力的一種。下面心理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需要別人是能力的一種。

      

      當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總是會有著很多自己不理解的表現。比如說,我們會,把和諧留給陌生的人,把憤怒留給親愛的人,把悲傷留給自己。

      我們時常會對親密的人、在意的人苛刻至極,對他們有很多變態和非變態的要求,當他們做不到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歇斯底里,開始憤怒、抱怨、繼而冷漠、絕望。

      比如會要求他能秒回短信、隨時關注自己、為自己做某件小事等。記得以前我對女票就這樣,她如果沒有及時接我電話,然后我就會一遍遍的打,同時開始積壓情緒,等待她接起的那一剎那我的情緒就會爆表。后來從事心理工作后,慢慢知道了這是一種常態:有的人會抱怨伴侶工作忙不夠陪自己、不夠關心自己;有的人會大罵伴侶為什么不在大清早去送自己去火車站。在他們看來,自己是在用生命吶喊,總覺得對方為自己做的不夠,對方卻直接屏蔽掉了自己的吶喊,繼而自己更生氣。直到生氣到自己沒有力氣生氣,覺得這個人其實毫不在意自己。

      有時候也會對自己充滿了鄙夷。覺得不該這么對待親密的人,不該如此折磨深愛自己的人。但是又控制不住,當他不能滿足自己某個極品的需求的時候,情緒又開始爆表。最終又陷入了:“苛刻—憤怒—自責—更苛刻—失望—絕望”的死循環。

      對親密的人發火,無理的作、折磨、苛刻,我想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驗。

      當你在憤怒的那一剎那,愿意停一下,去聆聽憤怒,憤怒其實是一種強烈的需求。我對你憤怒,是因為我想從你這要,想從你這拿走一些東西,以得到滿足。我有多憤怒,其實是我多需要你。需要你在我身邊,需要你陪著我,在意我,關心我。我對你發這些火,只不過是想指責下你為什么沒有做。

      但是用憤怒和抱怨表達的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被憤怒就像被閹割一樣,會讓人產生特別強的無力感,覺得做什么都是錯,從而什么都不想再做,即使想去做到也會感到力不從心。被抱怨會讓人產生特別強的淹沒感。被抱怨的時候,人會感覺到自己做了多少都是0,被盯著的永遠是沒做到的部分,即使做了30、60分,只要沒有達到對方的100,都被定義為了0,繼而產生了做什么都白做的感覺,像是被吞沒了一樣。

      人類是一個奇怪的物種。既然如此的需要被愛被安全被看見,為什么不能直接表達說“我需要你來關心我愛我”,反而要用一種反面的、推開的方式來表達呢?

      我很需要你。這是一個事實,卻又很難說出口。“需要”這個詞,給人帶來的最原始印象就是弱者才需要別人。一旦承認了需要,就意味著我比你低,我比你低豈不很危險嗎?自尊心上就受不了。

      有的人會覺得,如果我開口表達我的需要你才滿足我,那你并不是真的想滿足我,你只是出于某種義務或不耐煩而做的,索要來的就沒意義了。那感覺像是一種施舍,好像我在乞討你的愛一樣,即使我得到了愛,我也沒有尊貴感。其本質就是不安全感:如果我不能在心里層面上完成比你高,我就是危險的。

      我需要你,也意味著你可能不滿足我。當我需要你卻不滿足,那我的自尊心就會受到重挫,我害怕你拒絕。于是我不能直接要,我只有通過憤怒的方式,來讓你知道你錯了而改正,好滿足我。或者通過假裝不需要來告訴自己:I don’t care。

      再深一步,我需要你,那么你就掌管著我。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你掌握著我的生存資料,掌握著我生命的權利。這就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了,你掌控了我,萬一你拋棄我怎么辦,你傷害我怎么辦,這不是很挑戰我的原始安全感嗎?

      這是極深的恐懼感,而我們習慣面對這種恐懼感的方式就是進化,成為憤怒。

      憤怒是一種保護,會讓人感覺起來強大一些。能憤怒的人,都是企圖用情緒來壓迫對方。因此從感受上來看,憤怒是把自己抬到了比對方高的位置以自保。憤怒是防御恐懼的方式,通過反向的形式。

      如果我們看到了自己或別人的憤怒,一定也同時看到了恐懼。剝開這個憤怒的外衣時候,被拋棄、被傷害的恐懼就會呈現出來。

      有的人連憤怒都進化不出來了,直接跨越到絕望。發展出合理化的信念進一步的安慰自己:其實我不需要,我沒有這些我也可以過得很好。沒有人有義務滿足你,你只能變得更強大,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人們之所以會恐懼,是因為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滿足。我們從來不會對必然會發生的事感覺到恐懼,比如當我對ATM機有需求,插卡必然會出錢,我們從來不會恐懼萬一不出錢怎么辦。(前提當然是你卡里有錢且你記得密碼)。但是心理需要不是,我們內心并不相信它真的能被滿足。因為我們有太多沒有被滿足的經驗,每當我有需要的時候,他經常就不滿足我。

      沒有人可以完全滿足、理解、在乎、重視另外一個人,總會有照顧不到的時候。被照顧到內心感受是一種間斷性強化的過程,間斷性強化最能強化人的'核心信念。

      間斷性強化就是有時候能滿足,有時候不能滿足。比如說賭博,有時候能贏,有時候不能。正是這個偶爾的強化,讓人欲罷不能,并想每次都贏。假如從此概率真的為0,人也就真放棄了。被滿足也是這樣的,你所在意的人有時候能滿足你,有時候不能,讓你產生了“他是可以滿足我”的感覺,繼而讓你想要每次都得到滿足。與賭博相同的是,每次得到強化了,你就小小高興下,每次沒有得到強化,你就會啟動各種防御機制:憤怒、抱怨、假裝不需要。并再次驗證了這個真理:

      沒有人真的完全在乎你,沒有人可以完全滿足你。他們終究會忽視你。

      這是一種很深的不值得感。雖然我在要,但是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滿足。如果你去審視內心,你會發現,憤怒與抱怨的背后,有一種徹頭徹尾的絕望感與孤獨感。一種難以言表的壓抑和悲傷,無處安放,不能流淌,不可言說。

      人們在親密關系中的痛苦其時就是:我從內心并不相信你能滿足我,但是我還是想問你要。結果就是你真的不能滿足我,然后我就很生氣。

      這是很典型的投射性認同。你把自己不值得被滿足的部分投射出去,每當他滿足了你,你就小高興下,或者自動化忽視掉。每當他沒有滿足你,你就驗證了自己:看吧,我就是不值得被滿足的。你會完全忽視了他曾經滿足過你的時候,只盯著他沒滿足你的部分,成功的讓自己陷入悲傷。

      投射就是你只能看到自己內心有的部分。人們內心本來就有一種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和絕望,對于不能自我滿足的憤怒。為了應對這種悲傷,就以憤怒的形式投射出去要別人來滿足。

      我們需要別人。

      并不是只有親密關系才這樣。我們對于身邊親近的人,都會如此重復這個模式。

      我所理解的內心感知到的自己強大,有4個層次:

      一種是憤怒。憤怒真的讓人看起來很強大,理智上我們知道憤怒其實并不是強大的表現。但感受上來說,憤怒的時候,我們避免了自己比別人顯得低,我們借此完成了心理強大的過程。

      一種是假裝不需要。當我得不到,起碼我可以告訴自己說我其實不需要。也就是酸葡萄效應,吃不到葡萄要說葡萄太酸我不喜歡吃。這樣就可以拿回主動權,不讓自己顯得比別人低,以完成我的內心其實很強大。

      一種是修行到不需要。很多心理學家、靈修學家、雞湯學家都在告訴人們:你可以先愛自己,你完全可以自我滿足。于是更多孤獨的個體開始被修煉:我自己滿足自己就好了,不需要你。理論上說這是可以的,但代價似乎有點大。

      一種就是坦然的需要別人。

      我所理解的真正強大,是有需要別人的能力。當我們表達需要,并不意味著自己比你低,更不意味著我就失去了自我或者沒有尊嚴。我只是承認我在某些方面的確是無能,需要你。就像是我去餐館點個菜,此刻我沒有能力和條件做飯,需要餐館給我一個菜。同時我不覺得我因此就比你低了,因為我堅信我對你有同樣的其他付出也讓你很滿足,我們是平等的。當我表達需要,我也不強迫你滿足我,你可以說對不起本餐廳今日沒有該菜,那我換個菜或者換個餐廳好了,而不會大吼你為什么居然沒有這個菜!你平時不是都有的嗎?!

      一個看起來強大的人,會自己在家做飯,他有足夠的能力不依賴餐廳。但是我還是會覺得,時常需要下餐廳會更生活愜意,更自由。

      需要別人與依賴不同。依賴就是完全不相信和行使自己的能力,而交付給對方來滿足。依賴會有強迫,你不滿足我,我就很受傷,易絕望。需要則是我表達,這是我的事。你能否滿足,是你的事。但我不會因為不確定你是否能滿足而就不表達需要了,更不會因為我有很多沒被滿足的經驗就概括為你不能滿足我。“All I need is u”的心態,就是一種典型的依賴。

      依賴就是我不行,你來替我。健康的需要是:我也努力,你陪我一起。

      其實很多矛盾,尤其是親密關系的矛盾,都來自于我們不能直接的表達自己的需要,甚至不能覺察到自己的需要。我們太習慣了不表達需要,因為表達需要就意味著被受傷、被拒絕、被不滿足、被沒面子。

      真正的強大就是,我表達需要,但我不受傷。有表達就有不被滿足的概率,表達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得到很好,失敗也無需受傷。

      人們對于心理營養的很多需要,從他人那里得到滿足要比自己創造容易的多。我需要空氣,我有3種方法來應對:開窗,這是危險的,會帶來霧霾、顆粒、噪音進來。開空調或凈化機,自己制造空氣,好累好心塞。告訴自己其實你不需要空氣也可以活的,然后練習內心強大的屏氣大法。

      我會覺得真正的強大,是我開窗,允許空氣和傷害同時進來。但是我的房間和身體都足夠強大到能夠抵抗顆粒和噪音。這也來自于自己的信念:我不需要把外面的霧霾和噪音的傷害,放大到致命的傷害。

      當我們能夠坦誠表達:此刻,我需要你。如果你方便,就滿足我下。如果不方便,就下次再滿足。我需要而不是依賴,我們的關系就會和諧很多。

      這就是一致性溝通。當我需要,我就表達需要。而不是憤怒,或者假裝。

      沒有壓力的需要,是促進關系的。如果你能滿足我,我相信你會去做的。當你不能的時候,我不再根據你曾經能的經驗而認為你每刻都能。我相信我值得被你滿足,當你不滿足的時候,我相信這不是你不想,而是你的覺察能力、精力、意識范圍都受限。因此,當你做的時候,你有成就感,我也有滿足感,我們的關系就是促進的。

      我也會盯著那些你曾經滿足的部分,來強化自己是值得被滿足的。就像是我去餐館,我覺得我自然應該有那個菜的,即使今天沒有,我也相信它下次會有。

      表達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讓別人更容易理解你,也就更容易滿足你。而不是告訴他“我對你憤怒是因為我需要你”,要求他腦子轉3個彎才可以理解你。

      進一步的和諧就是:我表達我的悲傷,分享我內心深處的孤獨、脆弱和無助。此刻,我需要你滿足我,但我并不相信你能滿足我。我很害怕,也很難過。當我能一致性的剝開我的感受并同你表達,我表達的感受越深層,我們的連接就會越深。

    【需要別人是能力的一種】相關文章:

    獨處是一種能力06-26

    注重細節是一種能力職場故事06-23

    “利用資本”是一種生存能力08-18

    感恩的能力是一種核心競爭力11-14

    職場需要的能力07-28

    不要試圖改變別人,首先需要的是改變自己勵志文章08-25

    敏感在意別人的感受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11-27

    職場晉升需要的能力07-24

    導演需要具備的能力09-15

    古典舞需要的能力1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欧美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久久性精品| 国产精品gz久久久| 久久99热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 |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欧美精品天天操|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