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書籍-《持續的幸福》
心理學書籍——《持續的幸福》
《持續的幸福》作者馬丁·塞利格曼是“積極心理學之父”。塞里格曼今年在中國特別火,因為清華大學舉辦了積極心理學大會,塞里格曼是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他的著作這幾年被不斷地被引進,這是最新的一本。
塞利格曼不再關注傳統心理學注重的“如何減輕人們的痛苦”,專注于如何建立人們的幸福感,并讓幸福感持續下去。《持續的幸福》這本書中的幸福理念是在《真實的幸福》一書的基礎上擴充而來的,在書中,塞利格曼具體闡釋了構建幸福的'具體方法。他提出,實現幸福人生應具有5個元素(PERMA),即,要有積極的情緒(positive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meaningand purpose)、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PERMA不僅能幫助人們笑得更多,感到更滿意、滿足,還能帶來更好的生產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個和平的世界。
從心理學的角度將精神與物質結合,人們對“真實的幸福”與“持續的幸福”有著不同理解。前者是用生活滿意度作為度量的標準,后者則用積極的情緒、自主的投入追求人生的意義,處理好社會中的人際關系以及換取相應的成就來度量。
精彩書摘:
1. 幸福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卻隨著精神的投入而有著不同的蓬勃程度。當人生豐盈時,才會充滿生機和充滿快樂的情緒。
2.我將幸福分為三個不同的元素——積極情緒、投入和意義。這三個元素都比幸福更容易明確定義和測量。第一個元素是積極情緒,也就是我們的感受:愉悅、狂喜、入迷、溫暖、舒適等,我把在此基礎上成功的人生稱為“愉悅的人生”。第二個元素是投入,它與心流有關,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項吸引人的活動中,時間好像停止,自我意識消失。我把以此為目標的人生稱為“投入的人生”。第三個元素是意義,人類不可避免地要追尋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有意義的人生”意味著歸屬于某些超越你自身的東西,并為之奮斗。
3.總體而言,你覺得自己有多幸福。喜歡學習新事物;通常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有價值的;通常為自我感覺良好;總是對自己的未來持樂觀態度;身處逆境時,通常需要很短時間就能恢復;在生活中,有人真正關心你。
4.感恩可以讓生活更幸福、更滿足。在感恩的時候,我們對人生中好事的美好回憶能讓我們身心獲益。同時,表達感激之情也會加深我們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5. 有一項對彩票中獎者的研究發現,他們在中獎后的幾個月里會感覺很幸福,但很快又會跌回到他們慣常的快樂或抑郁水平,這項研究打破了改善外部環境以增進持久幸福的希望。理論家們由此認為,我們能很快適應發財、晉升或者結婚這樣的喜事,因此必須繼續收獲更多的好事,才能提升我們已經開始下降的幸福感。如果我們持續得到了更多的好事,便能維持在“幸福的跑步機”上,但總是需要下一件好事。
6.在下個星期的每天晚上,都請你在睡覺之前花十分鐘寫下今天的三件好事,以及它們方發生的原因。在每件好事的下面,都請寫清楚它們為什么會發生。寫下生活中好事的原因在一開始也許會讓你覺得有點兒別扭,但請你一定要堅持一個星期,它就會逐漸變得容易了。一般來說,6個月后,你會更少抑郁、更幸福,并會喜歡上這個練習。
7.在“安全網”之下,財富的增加和生活滿意度的增加是同步的。在“安全網”之上,要擁有越來越多的財富才能增加一點點幸福感,這就是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論”。
【心理學書籍-《持續的幸福》】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學書籍《真實的幸福》簡介04-27
認知心理學書籍:《幸福課》07-28
心理學書籍之《幸福多了40%》06-14
《持續的幸福》推薦05-25
經典的心理學書籍12-14
不錯的心理學書籍12-14
兒童的心理學書籍08-19
心理學的入門書籍08-05
推薦的心理學書籍09-08
心理學的書籍推薦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