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時候成長會停止
什么時候成長會停止呢?停止成長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前進的能力,那么我們的成長是什么時候開始停止的呢?
成長是什么?我的定義是,認知增長。
創業三年時間,我請教過國內知名的企業家,也面試過不少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
如果說,是否有標準去衡量他們的之間的差距,我想,認知是唯一的尺子。
認知與財富之間呈正相關,是我在現實中觀察得出的結論。
進而,我就開始關心如何讓認知增長。
為了縮小這個問題的思索范疇,我做一個排除法,思考這個問題的反面:如何讓一個人停止成長?
學習是提高認知的唯一路徑,那么一個人若停止成長,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學習,一種是學習有問題。
前者不說,主要說說后者。
知識是如何得到發展的
讀科學史時,我做了一個總結,科學知識之所以不斷增長是因為:
科學承認自己的無知。
在科學的實證研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科學理論要具有可證偽性,也就是說,這個理論是能夠被證明是錯誤的。
因此,科學理論只是暫時性真理。
隨著研究深入,過去的科學理論會被證明不完備,然后會有新的理論補充,這是科學知識能增長的原因。
與科學相比,宗教的地位日漸式微,原因在于:
宗教是全知的。
所以宗教知識增長緩慢,宗教理論也永遠無法證偽。
我將這樣的規則推演到人的認知增長上,發現也有這樣的現象存在。
相關閱讀: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態度
認知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看待自己知識的態度:
承認自己無知的程度。
創業第二年,我去參加中歐的《顛覆式創新》課程。
回到公司后,我跟朋友發了一段消息感慨說,我終于理解了這個商業世界為什么有的人做老板獲得了財務自由,有的人連找工作都很困難。
那天現場3000名學員,基本是企業老板或高管,在早上八點開課時全部到齊,課程講到晚上10點才散去。
朋友說,這有什么特別的嗎?高三時咱們不都這樣嗎?
我說,這完全不一樣,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
大部分人畢業后再也不會學習了,更別說讓他們主動保持高三時的學習狀態。
這也是我在面試了大量應屆畢業生時得到的體會。
越牛逼的人,越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他們始終抱著空杯心態去學習新事物。
而進入全知狀態的人,卻抱著篩子心態去面對新事物,他們學的實際是自己已認可、贊同的知識,而那些對他們價值觀產生沖擊的、顛覆他們思維的知識卻被他們略去。
知識類型
另外一個影響認知增長的要素,就是學習的知識類型。
好的知識,能讓你學后產生更多的疑問,實際上是讓你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程度。
但有一些知識,學完后卻能讓你進入全知的狀態,最為典型的就是雞湯理論。
比如一個女生在處理工作和人際的問題時,越發感覺到問題的復雜性,她因此陷入苦惱中,于是她開始閱讀并尋找解決方法。
偶然間她看見一篇文章,讀完后獲得的中心論點是:
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
這讓她欣然接受。
她還有一個苦惱,她自己的缺點總是導致工作出現差錯。偶然間她又看到一篇文章,中心論點是:
不要為自己的過錯而苦惱,犯錯是成長的必由之路。
這也讓她欣然接受。
這兩種不可證偽的雞湯理論擁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其秘密在于它們符合任何人的認知,完全正確,還能夠解釋一切。
但是它們卻讓這個女生回避了她真正需要提升的能力:
1、將復雜問題拆解成多個變量進行分析的能力。
2、元認知,即自我監控、認知的能力。
為什么我們更容易接受雞湯理論?
因為無論發生什么事情,你都能預先理解它,這不僅給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這讓你擁有應對這個世界所需的安全感。
但這并沒有卵用。
如果一個人的認知中裝滿了不可證偽的人生雞湯、職場雞湯、創業雞湯。那么他的思維將陷入到全知遮蔽盲區,知識將不再發展,思考能力停滯不前。
而這卻與年齡、性別、收入無關。
現實情況是,大學畢業成了很多人學習的終點,而不是起點。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
很多人25歲已經死了,直到75歲才埋。
【什么時候成長會停止】相關文章:
形容停止的成語02-25
寶寶什么時候會翻身06-05
產品停止售賣的通知09-04
社保停止怎么查詢08-10
社保停止怎么操作03-10
停止辦學通知書06-27
黨員停止黨籍如何恢復03-11
社保停止繳費多久失效04-08
停止黨籍怎么辦理07-29
停止黨籍與保留黨籍的區別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