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職場新人調整心態的方法
7月初,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已經領到了畢業證,即將離開“象牙塔”,邁向人生的下一站。但是,由于受角色定位、人際關系等因素的影響,部分畢業生可能會出現諸多不適應,甚至導致焦慮、沮喪、壓抑、憤怒、失落。大學畢業生應如何應對角色的轉換,做一個合格的職場新人?針對這些問題,7月1日,記者采訪了州優撫醫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譚成萬。
總體狀況較好,問題依然存在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大學生就業觀念發生變化,就業狀況傾向樂觀。但是對畢業生而言,從學校走向社會是一次大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始發生變化,有的人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應對,但另一部分人可能會陷入心理困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譚成萬介紹,一般而言,畢業生最有可能陷入以下幾種心理困境。
過于理想化。學生在學校里躊躇滿志,往往自認為高人一等,傲氣十足,對就職單位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樣一來,就業率就低了很多,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失落。
畏難。這類同學一般自信心不高,對自己缺乏全面客觀的了解,不敢競爭。尤其是遇到挫折時,很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覺得事事不如人,不敢面對社會。
逃避。這類同學在走向社會時,可能會嘗試著找工作,為自己的前途打算,但結果怎么樣并不是他所關心的,于是大學畢業了,“啃老族”卻越來越多。
主觀原因導致心理問題
抱怨。找工作不順利,工作不順心、老板太苛刻、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等都可能引起畢業生們的抱怨。他們認為社會和自己的想象出入太大,于是開始抱怨社會不公平,現實不美好。
譚成萬說,畢業生走向社會時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觀方面。大學生在生理上剛剛走向成熟,這一時期是心理矛盾比較突出的時刻,比如理性與現實之間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開放性與閉鎖性的矛盾、情感性與理智性的矛盾等。生理上的成熟使他們對生活和社會充滿向往,面對豐富的人生舞臺,他們躍躍欲試,但是由于對社會的了解和期望過于理想化,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在處理事情上不夠理性,一遇到具體矛盾就會產生心理問題。
從教育和教學方面來看,一方面,封閉的教學環境使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了解,另一方面,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學生缺乏必要的就業指導,在如何適應社會就業需要等問題上沒有做好準備,工作期間屢遭挫折,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另外,大學生在就業中心理出現問題深受社會因素影響,主要表現在社會需求、社會風氣、社會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由于社會風氣的影響,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如“走后門”、性別歧視等,使一些人受到傷害,出現心理問題。另外,社會價值取向也對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影響,如擇業的功利化傾向。如果畢業生在擇業時沒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就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
積極應對,培養健康心態
為了有效避免出現心理問題,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譚成萬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保持積極的心態。無論自己在什么樣的崗位上,都應該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適應,讓社會接納并認同自己。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斷積累社會實踐經驗,才能有機會尋找合適的工作,做到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棄。
不斷完善自己并創造機會。學習應該是終身的,社會經驗、人際交往和專業知識的積累都是不斷完善自己的前提。讓自己的羽翼更豐滿,才能把握住未來。一方面,畢業生可以根據市場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主動出擊,譬如自主創業,另一方面,可以選擇支教等,增加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主動接觸現實環境,不逃避現實也不做無根據的幻想,把自己置于這個環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進一步改造它。主觀上也要采取積極態度,不能消極等待。
【合格的職場新人調整心態的方法】相關文章:
職場新人如何調整心態06-13
職場心態的九種調整方法10-02
調整職場心態的8種方法07-27
調整心態的方法09-27
調整考試心態的方法09-17
調整自己心態的方法09-27
自我調整心態的方法09-27
調整低落心態的方法09-27
職場心態如何調整11-05
職場調整心態的勵志語錄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