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厘清中國心理學“脈絡”
厘清中國心理學“脈絡”
張侃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心理學會前任理事長
“心病還須心藥醫”,這句話原本與“解鈴還須系鈴人”異曲同工,意指要找到事出原因,對癥下藥。但若只究其字面意思,這句話更像是對心理學出現的一種肯定。
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將心理學從思辨性哲學中分離,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建立了心理實驗室。自此,心理學成為一個新的科學領域。
10余年后,也就是19世紀90年代,美國各大學風起云涌地仿效此舉,建立數十個心理學實驗室,僅1892年就成立了20個,這一年也是美國心理學會的成立年。
相較于對心理學頗為熱衷的美國,中國也并未落下太多。1921年,中國心理學會成立。它的成立還與一位當時頗負盛名的學者密不可分。
國際心理學第一人“嫡傳”
眾所周知,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和民國教育部部長,但鮮為人知的是,蔡元培當年出國留學學習的并非教育學,而是心理學。
“19世紀90年代初,民國政府派出一部分有識之士出國留學。蔡元培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侃介紹說,“當時,蔡元培選擇到德國,并最終選擇學習心理學,師從馮特。”
談及這段歷史,張侃頗有些自豪,因為蔡元培拜在馮特門下,學成歸國后,為我國心理學發展注入了強心劑。“1917年,北京大學就開設了心理學課程。”張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蔡元培還效仿其他國家,也成立了心理學會。“應該講,心理學在中國作為科學分支的發展,與國際直接同步。”張侃說。
然而,隨之而來的日本侵略,讓整個中國的科學發展幾乎都陷入了停頓狀態。“其實,在抗戰時,心理學會也在發揮自己的作用。”張侃說,“當時中國心理學家曾經和美國合作訓練傘兵,也曾在戰場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這個工作根據現在發現的資料顯示,還得到中共地下黨的直接指示。”
“災后心理救援的概念一直存在,當年美國洛杉磯大火、日本大地震等事件發生后,這兩個國家都曾派出心理學家進行心理疏導。”張侃表示。
媒體的宣傳加上災后心理輔導的科學普及,讓更多人認識了心理學。不僅如此,如今的心理學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心理學在人力資源、產品設計、廣告運用中應用最多。而很多開發手機應用程序的公司,也都會聘用有心理學背景的人,協助開發程序的友好界面。”張侃介紹道。
對心理學認識誤區多
盡管我國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心理學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心理學認知還存在誤區。這其中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心理障礙就是精神病”。
正是因為這一誤區的存在,導致人們有了心理障礙也不敢就醫,甚至還要隱藏。“就像人會感冒一樣,人的心理上也會出現失調。感冒了休息休息,吃些藥就會好,心理問題如果發現及時治療得當,經過調試人們也會恢復正常。如果諱疾忌醫,那么則可能讓心理失調癥狀加深,最終導致更嚴重的后果。”張侃說。
就含義而言,精神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影響下,大腦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識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發生障礙的疾病。而“心理學研究的是人的意識和行為,這些是高度復雜的過程。它可能是人對某些事情產生的困惑,但它不是病。”張侃說,“比如,有個身體健康的男人,無法與異性打交道,這就屬于心理疾患。還有無法戒煙的人也可以通過心理疏導。但這些不屬于精神病的范疇。”
而且,隨著心理學的發展,一些難以說清的情緒、對于社會的認知、人的潛伏心理都有了明確的量化指標。例如,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專業,或者不知道自己畢了業應該干點什么,這些都可以向心理學家求助。“心理學有職業興趣測量,也有職業人格測量,可以通過題目讓人們了解潛在的自己,以及適合的工作。”張侃說。
那么,有了量化的表格,是否就意味著經過簡單培訓的人可以成為心理輔導工作人員?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近幾年,國內出現了一種現象:心理培訓多如牛毛,且門檻低,似乎只要認字、會說話就能成為心理咨詢師。對此,張侃解釋說:“過去勞動部曾經為了解決一些人的就業問題,開設了心理咨詢培訓,但是這一培訓與成為心理咨詢師還相差甚遠。但這樣的培訓也是向大眾推廣心理學的一種途徑。即便不能成為心理醫生,個人也加深了對心理的理解,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處理問題、適應社會。”
“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的中科院院士潘菽說過‘心理學是未來的學科’。這是因為心理學讓我們認識到意識的本質,讓我們將遺傳、環境對人的影響,從理論層面去解決。一個人能充分認識自己,才能充分認識社會,從而更快適應社會。別看有些人學歷高,但是一事無成,這就是心理不占優勢的原因。由此可見,心理學更重要的是讓人幸福和成功。”張侃說。
科學認識尚需時間
世界各國對于心理學的認識,都經歷過比較混亂的時期。“二戰后,美國自由心理學發展比我國目前的情況更嚴重,但是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浪淘沙,就恢復了正常。”張侃說,“所以,我國心理學的發展也需要時間。國家和地方的重視已經讓我國心理學發展一直保持良好勢頭。”
1981年,中國的大百科全書中,心理學卷作為獨立的學科被納入其中,之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也將心理學單獨納入基金項目。2004年,中國心理學會還成功主辦了心理學的奧林匹克大會——國際心理學大會。“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屆國際心理學大會超過我們主辦這屆的質量和規模。”張侃說。
而且,國家頒布的《精神衛生法》中也提到了心理健康。同時,國家衛生計生委也要求,所有三甲醫院都要有心理門診。“這些都是國家對于心理學科的推動。”張侃表示。
“中國心理學雖然在發展中有起伏,但是目前我國心理學國際論文數量排在發展中國家第一位,我們的研究實力也相當于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張侃告訴記者,“不僅是科學研究,我們的科普工作委員會也在對公眾的心理科學普及作出積極的貢獻。”
德國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之父、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的奠基人馮特(坐者),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使心理學脫離哲學范疇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厘清中國心理學“脈絡”】相關文章:
淺析悲劇各標志的演變脈絡03-18
關于悲劇各標志的演變脈絡分析12-04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演變脈絡02-21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演變脈絡01-06
淺論陶瓷樂器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其現狀11-20
淺談堅持勞動價值論必須厘清基本概念03-18
中考復習指導數學理清脈絡抓基礎07-29
2017心理學專業大學排名中國09-18
2017心理學專業大學排名中國二本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