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抑郁不只是心理問題

    時間:2020-11-11 15:13:44 心理資訊 我要投稿

    抑郁不只是心理問題

      某些怪病,想想都害怕。新聞版面被埃博拉病毒、瘋牛病或早衰癥之類疾病引起的悲劇占據,但在說到日常疾病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比重性抑郁更加普遍。它讓生命失去光彩,讓數以百萬計的人(約占總人口的15%)變成殘疾,并有可能在10年之內成為全球醫學殘疾的第二大原因。


      很多因素都會增加罹患重性抑郁的風險,包括幾種基因的變異、幼年精神創傷、內分泌異常和免疫功能異常等。壓力是一個常見的誘因。近來的研究揭示了壓力可能導致重性抑郁的機制。


      從壓力這個角度出發就要涉及到“快感缺乏”(anhedonia)這個心理學術語。它是重性抑郁之經典定義——“惡性悲傷”——的關鍵。


      新研究揭示了抑郁癥背后一部分具體的生物學機制。


      期待、追求和感受快樂的能力,關鍵在于大腦“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區域內一種名叫多巴胺的神經傳遞素。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茱莉亞·萊默斯(Julia Lemos)、馬修·瓦納特(Matthew Wanat)、保羅·菲利浦斯(Paul Phillips)及其同事在《自然》(Nature)和《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發表論文,探索了老鼠身上壓力對多巴胺的影響。他們并沒有簡單地研究性或甜食等樂事的獎勵屬性,而是考察了一種更加細微的快感。


      在鼠籠里放一件新奇的物體,比如說一個球。當老鼠發現這個球并對其進行探查的時候,神秘、困惑、挑戰的感覺出現,導致伏隔核中釋放出一種名叫CRF、促進多巴胺釋放的.分子。如果意外出現的新奇物體是一只貓,老鼠大腦的工作機制就會大為不同。但獲得最優數量的挑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刺激”)讓老鼠感覺良好。


      CRF協調這樣一種反應:用一種藥物屏蔽CRF的行為,那么便不再有多巴胺的激增,老鼠也不再會有探查行為。或者根據另一種實驗方法,每逢老鼠溜達到籠子的某一個角落時就將CRF噴進伏隔核,那么老鼠就會反復回到那個地方;也就是說,CRF具有“強化特性”。


      但如果將老鼠連續幾天暴露于重性、持續的壓力之下,一切就都不一樣了。CRF不再增強多巴胺的釋放,老鼠會避開新奇物體。另外,現在CRF有了嫌惡特性:把它噴進伏隔核,現在老鼠就不會再去籠子里那個角落。論文作者指出,這是緣于“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這種壓力激素產生的作用。一切都反轉過來了,一般情況下會激起積極探索行為與獎勵感覺的刺激,現在激起的是相反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那幾天的壓力導致老鼠的快感缺乏狀態持續了至少三個月。


      和所有的好研究一樣,更多的問題被提了出來:糖皮質激素是怎樣引起這些變化的?老鼠會不會恢復?是不是有些個體能夠抵抗這些效應?人類身上也是同樣的機制嗎?


      但與此同時,這些發現有著一個重要的含義。生活把討厭的東西扔向我們;我們時常都會覺得抑郁,只不過不是抑郁癥的那種抑郁。而且大多數人都會像俗話說的那樣東山再起,證明堅強之人會在困境中愈挫愈勇。那么,因為重性抑郁而變成臨床殘疾的人們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幸的是,在很多人看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種疾病是缺乏魄力導致的:“加油,振作起來!”其中隱約存在著一種道德上的貶低。


      因此,當科學家揭示出抑郁癥的具體生物學機制時,它不僅在醫學上有益,也有社會學意義上的益處,因為這些研究可以指出,抑郁癥是一種客觀的生物學障礙。它像糖尿病一樣客觀存在,我們不會讓糖尿病患者坐在前面對他說:“別再放縱了,你必須克服自己對胰島素的癡迷。”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抑郁不只是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心理測試是否抑郁03-18

    心理抑郁的健康管理08-21

    老年抑郁心理干預分析11-10

    產后抑郁患者心理狀態分析及心理護理09-23

    抑郁癥心理分析與心理治療10-20

    對抑郁癥的心理測試08-30

    讓兒童遠離抑郁心理健康07-31

    治療抑郁癥的注意問題10-20

    職場心理問題10-31

    抑郁癥心理測試題目07-06

    在线咨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青娱乐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卡一卡二卡乱码高清| 国产情侣大量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成人免费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影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99re国产精品视频首页|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高清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国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抑郁不只是心理問題

      某些怪病,想想都害怕。新聞版面被埃博拉病毒、瘋牛病或早衰癥之類疾病引起的悲劇占據,但在說到日常疾病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比重性抑郁更加普遍。它讓生命失去光彩,讓數以百萬計的人(約占總人口的15%)變成殘疾,并有可能在10年之內成為全球醫學殘疾的第二大原因。


      很多因素都會增加罹患重性抑郁的風險,包括幾種基因的變異、幼年精神創傷、內分泌異常和免疫功能異常等。壓力是一個常見的誘因。近來的研究揭示了壓力可能導致重性抑郁的機制。


      從壓力這個角度出發就要涉及到“快感缺乏”(anhedonia)這個心理學術語。它是重性抑郁之經典定義——“惡性悲傷”——的關鍵。


      新研究揭示了抑郁癥背后一部分具體的生物學機制。


      期待、追求和感受快樂的能力,關鍵在于大腦“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區域內一種名叫多巴胺的神經傳遞素。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茱莉亞·萊默斯(Julia Lemos)、馬修·瓦納特(Matthew Wanat)、保羅·菲利浦斯(Paul Phillips)及其同事在《自然》(Nature)和《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發表論文,探索了老鼠身上壓力對多巴胺的影響。他們并沒有簡單地研究性或甜食等樂事的獎勵屬性,而是考察了一種更加細微的快感。


      在鼠籠里放一件新奇的物體,比如說一個球。當老鼠發現這個球并對其進行探查的時候,神秘、困惑、挑戰的感覺出現,導致伏隔核中釋放出一種名叫CRF、促進多巴胺釋放的.分子。如果意外出現的新奇物體是一只貓,老鼠大腦的工作機制就會大為不同。但獲得最優數量的挑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刺激”)讓老鼠感覺良好。


      CRF協調這樣一種反應:用一種藥物屏蔽CRF的行為,那么便不再有多巴胺的激增,老鼠也不再會有探查行為。或者根據另一種實驗方法,每逢老鼠溜達到籠子的某一個角落時就將CRF噴進伏隔核,那么老鼠就會反復回到那個地方;也就是說,CRF具有“強化特性”。


      但如果將老鼠連續幾天暴露于重性、持續的壓力之下,一切就都不一樣了。CRF不再增強多巴胺的釋放,老鼠會避開新奇物體。另外,現在CRF有了嫌惡特性:把它噴進伏隔核,現在老鼠就不會再去籠子里那個角落。論文作者指出,這是緣于“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這種壓力激素產生的作用。一切都反轉過來了,一般情況下會激起積極探索行為與獎勵感覺的刺激,現在激起的是相反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那幾天的壓力導致老鼠的快感缺乏狀態持續了至少三個月。


      和所有的好研究一樣,更多的問題被提了出來:糖皮質激素是怎樣引起這些變化的?老鼠會不會恢復?是不是有些個體能夠抵抗這些效應?人類身上也是同樣的機制嗎?


      但與此同時,這些發現有著一個重要的含義。生活把討厭的東西扔向我們;我們時常都會覺得抑郁,只不過不是抑郁癥的那種抑郁。而且大多數人都會像俗話說的那樣東山再起,證明堅強之人會在困境中愈挫愈勇。那么,因為重性抑郁而變成臨床殘疾的人們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幸的是,在很多人看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種疾病是缺乏魄力導致的:“加油,振作起來!”其中隱約存在著一種道德上的貶低。


      因此,當科學家揭示出抑郁癥的具體生物學機制時,它不僅在醫學上有益,也有社會學意義上的益處,因為這些研究可以指出,抑郁癥是一種客觀的生物學障礙。它像糖尿病一樣客觀存在,我們不會讓糖尿病患者坐在前面對他說:“別再放縱了,你必須克服自己對胰島素的癡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