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媽媽的自我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時間:2022-12-13 01:49:50 心理資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媽媽的自我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成為媽媽以后,你有放棄了自我成長嗎?還是說你還是與孩子一起在不斷地成長?媽媽的自我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媽媽的自我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為孩子成長憂慮

      多是放棄自我成長的媽媽

      一位媽媽向我慨嘆:當媽的都像我這么累也夠煩的……我追問了她一個問題:你說怎樣不累呢?

      而大多數的家長呢,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業……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于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得夠不夠,自己心里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那么,為什么許多媽媽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媽媽,結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松灑脫,生活穩定,令人羨慕。

      其實,很多人生議題并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里。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媽媽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有很多年長我十歲左右的朋友,我們常常在一起聊天,也會說到她們同齡人的狀態。發現這個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么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么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歲死,八十歲埋”來描述這種狀態,讀來讓人倍感凄涼。

      逃避人生問題

      把成長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

      當然,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也不是錯誤。不過,人生的議題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回避而遠離。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制地圖。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圣不可侵犯,對于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系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世界的關系。如果我們不想再繪制“人生地圖”,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退縮,并保持現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面對人際關系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系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為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于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這三組關系。派克的另一句話,說得言簡意賅: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說,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么,孩子的到來,則讓媽媽們無處可逃。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和思維模式。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于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夸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注定會出問題。

      教育孩子的王道

      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系,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我們并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

      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并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礙了我們。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回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后,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而每個困境背后,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里,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媽媽的自我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相關文章:

    媽媽對孩子成長的寄語04-30

    媽媽對孩子的愛的說說04-14

    愛最好陪伴家人孩子說說集合09-30

    職場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1-08

    創業選項目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11-21

    求職箴言—合適才是最好的11-11

    找合適的‘舞臺’才是最好的創業03-08

    媽媽寫孩子成長寄語12-06

    媽媽對小學孩子的成長寄語02-13

    表達孩子對媽媽的愛的說說12-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va免费精品|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精品华人在线| 93精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