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到底什么是頓悟
頓悟是佛教術語,是禪宗的一個法門,相對于漸悟法門。但是在生活中,其實到底什么是頓悟呢?
什么是頓悟?
在心理學的定義里,頓悟是一種突然的理解、認識或者問題解決,它包括對一個刺激或情境的心理表征中的元素的重組,或是產生一種不顯眼的解釋。
說白了就是,突然的腦洞大開,想明白了一些困擾已久的問題、一個冷笑話/字謎之類的。
頓悟與分析式思維(analytic thought)是相對立的過程,前者右腦激活程度大于左腦,后者左腦激活程度大于右腦。原因就是右腦激活高代表了注意廣度的分散,更容易激活一些與問題聯系較小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找到最優解。就比如說字謎,你如果拘泥于表面意義的話(分析式思維),就很難找到答案。 (對于頓悟的神經機制,見最后,因為不是重點,所以不在這多講)
影響頓悟的因素有哪些呢?
1、心情。心情和頓悟是可以互相促進的,也就是說在好心情下比較容易發生頓悟,頓悟產生時通常會伴隨著好心情。這應該也是為什么冷笑話會讓人發笑的原因之一 —— 頓悟了,懂了才會笑。
2、心情與注意
一個更加可能的假設是,心情通過注意或認知控制等調節變量來對頓悟的可能性進行影響。正如焦慮會使注意范圍縮小一樣,正性情緒會擴大注意范圍,促進對事物的整體和邊緣屬性的覺知和利用。
3、認知控制
認知控制在頓悟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維持或轉換想法、動作和目標的能力。任務維持和任務轉換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正性情緒增加任務轉換的能力但是增加了分心的可能性。
負責認知控制的主要腦區是前額皮層(Prefrontal Cortex),它可以限制加工數量從而使最有用的解決方法進行加工,以防止認知過載。有研究研究外側前額皮層受損的病人在一些數學頓悟問題中表現的比正常被試好。
也就是說降低了認知控制反而有利于頓悟。這也是為什么思考一個問題很久都沒有結果的時候,不如起來活動活動,做點其他事的原因。這個在科學史上有無數的例子。比如 凱庫勒_百度百科 在工作時開小差打瞌睡的時候夢到咬自己尾巴的蛇從而發現了苯環結構。另外一個例子是,有些藝術家喜歡在喝酒以后工作,因為喝酒可以抑制前額皮層的活性,從而增加頓悟或者其它類型的創造性。
頓悟的右半球優勢與語言輸入的遙遠語義相關的整合有關,也與右半球相對于左半球更多地參與粗略的語義編碼有關。當閱讀者遇到一個單詞或者概念的時候,他們激活了與特點、性質以及與這個詞相關的語言網絡。有研究表明左半球更多的與相對狹隘和精確的特點有關,特別是主要的解釋或當前情景相關的。而右半球微弱的激活了相對廣的語義網絡,包括一些遙遠相關的詞或情景。右半球的特點使得加工的詞或概念更容易與其他詞或概念相聯系,從而能促進推理、主旨提取、語言理解和頓悟。
上述機制的生理機制是因為右半球的椎體神經元具有更多突觸,特別是與細胞體更遠的突觸。也就意味著有比左半球更廣泛的輸入環境。在輸出方面也表現出了相似的不對稱性,右半球顳葉上部的神經元有比左半球更長的軸突。
頓悟式問題解決的神經相關:主要包括兩種研究手段(EEG 與 fMRI)的研究結果,EEG研究發現在右側顳葉有一股高頻率(gamma-band)的腦電波,而fMRI研究發現頓悟與右側顳上回前部、雙側海馬、旁海馬回、前扣帶回和后扣帶回有關。其中,右側顳葉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腦區,因為,a,該區域在被試發現解決方法時激活;b,它與其他需要語義信息整合的任務有關;c ,其gamma-band的活性與出現在意識中的信息有關。除了gamma-band之外,還發現頓悟與在右側枕葉附近測到的alpha-band活性有關。這一活性與短暫的降低外部信息的輸入,同時增加對微弱的、無意識激活的解決策略的檢索有關(右側顳葉)。
頓悟的準備過程:研究發現分析式問題解決的準備過程中,視覺皮層的神經活性增加,這可能與注意聚焦有關。而在頓悟式問題解決的準備過程,前扣帶回和雙側顳葉皮層的活性增加。顳葉的活性可能代表了詞匯和語義的加工準備過程。而前扣帶回與問題解決中不同方案的競爭有關,前扣帶回的激活有利于探測非顯性的解決方法的激活,從而增加新穎解決方法出現在意識中的可能。
【到底什么是頓悟】相關文章:
到底什么是創業07-27
到底什么是好的工作?07-01
面試到底“試”什么07-22
培訓,到底為了什么?08-19
結婚到底為了什么06-15
到底什么叫創業?06-05
你到底為什么工作?04-06
創業到底需要什么06-25
你的面試到底“試”了什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