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生主要心理特點介紹
學生進入初中后,隨著青春期的到來,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現了急劇的變化,使他們在心理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產生了諸多顯著特點。
1. 初中生身體外形的變化,使他們產生了成人感。他們對一切都不愿順從,總是認為自己正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常處于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不滿足于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但由于還不成熟,所以容易固執和偏激。
2. 在學習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能夠在觀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細微處,能夠較長時間地專注干一件事物,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征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在許多方面都都有創新的見解。因為有了較深刻的內心體驗,所以自我需要的范圍擴大了,需要滿足的要求也提高了。
3. 在情感體驗方面,初中生的興奮性較高,穩定性較差,波動性較大,兩極性十分明顯,容易激動,十分熱情而又經常動蕩、變化,容易出現沖動行為。隨著思維的日漸成熟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廣泛,既有社會性情感,也有自我認知的態度體驗。在某些情況下,初中生們似乎能表現出很強的勇敢精神,但這時的勇敢帶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態度的認識因素與情感因素易于產生不協調性,即理智上認為應該(或不應該),而情感上卻不然。
4. 在意志品格方面,近期目標是推動初中生心理活動的主要動機,他們很難將自己的行為同遠大目標真正聯系起來,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務,而不是完成任務的意義;他們往往決心很大,但行動很差,說的和做的相脫離。初中生仍不能確切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智力潛能和性格特征,很難對自己做出一個全面而恰當的估價,而是憑借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幾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幾次偶然的失利,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無能透頂而極度自卑。性格開始朝著穩定與成熟的方向發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5. 在思維品質方面,初中生思維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其思想的偏激與極端,不能全面、辯證地分析回題、解決問題,而是抓住一點而不計其余。這種思想的片面性還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問題時極易鉆牛角尖,嚴重者會出現心理障礙。初中生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在顯示出很高的創造力的同時,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嚴謹的邏輯性及全面性,所以,對問題的最后處理結果常常是雖很有新意,但并不準確。
6. 在自我評價方面,初中生開始由注重外部表現的具體評價,向以抽象慨括為主的抽象評價轉變,他們已經能夠把一些社會準則、道德規范納入自我評價之中。開始將個人的主動適應替代了原先對外界要求的被動迎合,即在社會適應方面的自覺性和選擇性得到飛躍性的發展。由于發現了不同于外部現實的內心世界,所以初中時期便產生了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欲望和能力。
7. 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多和獨立意識的發展,初中生的內心活動開始豐富起采。開始有了獲得自尊的需要,他們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愛自己。由于身體急劇變化,他們感到已長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不少情況下開始對師長表現出不馴服,要求成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但因為處在轉折時期,思想和行動還未脫稚氣,所以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常常充滿矛盾,很容易自以為是。
8. 隨著自我意識的'高漲,初中生開始較為強烈地關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據此確定自己的行動目標和方式。他們不再像兒童時期那樣,心里怎么想就和父母老師怎么說,而是保留著很多自己的小秘密。他們更傾向于維護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獨立和自尊,但他們的某些想法及行為不能被現實所接受,屢遭挫折,于是就產生一種過于偏激的想法,認為其行動的障礙來自成人,便產生了反抗心理。
當然,除上述所列出的幾種主要心理特點外,初中生也有一些個性差異。但要特別注意,在初中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表現中消極成分仍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特別需要父母、教師及社會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導。
初中階段是一個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重要的不僅僅是打好學習的基礎,還應當注重培養良好的品質。從這個意義而言,心理健康對廣大初中生而言,就顯得十分重要。然而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對XX市2432名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具有明顯的行為問題的有13.16%,XX市34所中學的4698名中學生中,在性格方面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占總數的15.7%,其中有嚴重問題的占0.9%,主要表現為怯弱、思想狹隘、自卑、抑郁、破壞行為、孤僻、情緒對立等;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對XX市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有27%的學生具有精神偏異;XX市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中間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其中中學生為13.76%。而且女學生比男學生問題明顯。
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有哪些心理問題,是家長和老師教育培養孩子的前提。
類型一:焦慮、緊張狀態
焦慮狀態常表現為持久地出現強烈的擔心、煩躁不安的情緒體驗,這是一類初中生較常見的情緒問題。這些學生總是訴說內心的煩躁不安,他們經常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圍環境,總是不高興、不滿意,感到精神緊張和無法放松。無故地擔心親人遇到傷害或一去不復返。擔心學業失敗、人際關系不良或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等等。
小處方:對于焦慮狀態,家長和老師應給以更多的關懷,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批評以委婉為宜,特別是對于他們的微小進步及時給以鼓勵。心理治療(對學生及家屬)、松弛療法、生物反饋治療都是一些可以選擇的應對方法。嚴重焦慮癥的學生可適當地使用一些藥物。
類型二:人際關系緊張
在人際關系方面,調查提示,有22.45%的中學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相處不融洽,不善與人交往,與別人合作有困難。這些學生給人的感覺缺乏熱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脾氣、罵人等等。
小處方:這類問題,我們應當意識到,主要和我們父母、老師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關。為此,要幫助初中生解決這類問題,首先,父母和老師要有正確的態度;其次,是從調整認知、建立新的人際交往習慣出發,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采取措施幫助這些學生。在心理輔導中,要強調有明確具體的目標,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都要明白到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同時,要從集中解決一個問題入手,注意到改變中的細微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這里還需要強調的是,老師和家長應當保持一致,說到做到。
類型三:心情不良
這也是當前初中生中較為常見的一類心理衛生問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對于我們的初中生來說,物質上已經沒有什么不能滿足了,然而,這卻更顯得心理的空虛。有的學生表現出對人生傾向于悲觀主義的態度,心情低落;有孤獨感;易傷感;傾向于看到人生、社會的陰暗面,常常感嘆社會不公,對生活中積極的一面估計不足;有的甚至會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抑郁心境,嚴重的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和行為。
小處方:對待這類學生心理衛生問題,家長、老師應當注意結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疏導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從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面對的問題。這其中不能忽視的是,應當開展必要的自殺預防教育。有一項關于三所學校962名學生的心理狀況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307名(29%)因各種原因產生過自殺的念頭,42名(4%)曾在生活的不同階段有過自殺的企圖。
類型四:對抗行為
這類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10%,往往表現為思想絕對化(非黑即白),過分自以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愛唱反調,對老師、長輩沒有禮貌;對父母的意愿服從性降低,經常與父母頂撞,有時會用離家出走的形式來對抗父母;喜歡作弄別人,有時有破壞行為等。
小處方:由于對抗行為有時容易被老師、家長誤認為僅僅是道德問題,而只是加以批評、懲罰等,最終導致結果適得其反。為此,對于這類學生切忌用生硬的態度,而應當首先學會理解他們,用心理咨詢的技巧和方法幫助這類學生做出態度的改變。從心理治療而言,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及集體心理治療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類型五:品行問題
國內有關學者調查,提示,品行問題以13歲年齡組為最高,約2.24%。常見的問題有攻擊性行為、破壞性行為,違抗性行為、說謊、偷竊、逃學或離家出走等。
小處方:品行問題的治療比較困難,目前還沒有單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多采用教育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處理,常用的方法是:行為矯正治療、家庭治療、社區治療等。由于治療效果差,為此預防本病有著重要的意義,應當說,預防得越早效果越好,這其中主要強調的是: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干預高危兒童、樹立和宣傳良好的社會風范。
除了以上五種類型的心理問題外,還有進食問題、失眠 、吸煙喝酒、濫用藥物等問題都應該引起我們學校及廣大家長的高度關注。
一、在姿態上要低調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斗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
謙卑處世人常在: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平和待人留余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規”,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因為低調做人才是跨進成功之門的鑰匙。
時機未成熟時,要挺住:人非圣賢,誰都無法甩掉七情六欲,離不開柴米油鹽,所以,要成就大業,就得分清輕重緩急,大小遠近,該舍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忍的就得從長計議,從而實現理想,成就大事,創建大業。
主動吃虧是風度:任何時候,情分不能踐踏。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后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處處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驕心日盛。而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勢,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紛爭,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智慧:美德、智慧、修養,是我們處世的資本。為對手叫好,是一種謀略,能做到放低姿態為對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會成功。
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于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二、在心態上要低調
功成名就更要保持平常心:高調做事是一種責任,一種氣魄,一種精益求精的風格,一種執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細小的事、單調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體現自己的最好風格,并在做事中提高素質與能力。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當你取得成績時,你要感謝他人、與人分享、為人謙卑,這正好讓他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如果你習慣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別人,那么總有一天你會獨吞苦果!請記住:恃才傲物是做人一大忌。
容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大度睿智的低調做人,有時比橫眉冷對的高高在上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對他人的小過以大度相待,實際上也是一種低調做人的態度,這種態度會使人沒齒難忘,終生感激。
做人要圓融通達,不要鋒芒畢露:功成名就需要一種謙遜的態度,自覺地在名利場中做看客,開拓廣闊心境。
知足者常樂: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標準,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樂。人應該體會到自己本來就是無所欠缺的,這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才不會產生自滿心理,才能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締造完善人生。
謙遜是終生受益的美德:一個懂得謙遜的人是一個真正懂得積蓄力量的人,謙遜能夠避免給別人造成太張揚的印象,這樣的印象恰好能夠使一個員工在生活、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與能力,最后達到成功。
簡樸是低調做人的根本:在生活上簡樸些、低調些,不僅有助于自身的品德修煉,而且也能贏得上下的交口稱譽。
【有關初中生主要心理特點介紹】相關文章:
京劇的主要流派介紹09-06
有關初中生的自我介紹12-18
企業內訓主要流程介紹08-07
中國戲曲主要種類介紹09-02
男人的愛情心理特點06-14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11-10
軍用飛機主要類型介紹08-16
論文致謝的主要內容介紹06-17
荷蘭留學食品技術主要課程介紹07-15
關于日本留學兼職主要類型介紹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