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高二人文地理知識點與學習方法

    時間:2024-06-28 11:33:40 學習方法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二人文地理知識點與學習方法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不過,學習也是講究方法的,想知道要如何正確的學習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人文地理知識點與學習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人文地理知識點與學習方法

      人口增長

      1、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生產力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和教育程度影響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到人口的增長模式。此外,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災害等也會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2、三低(發達國家,歐洲美國,中國)、“高低高”向“三低”過渡(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長

      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最低;亞洲凈增人口數量最多。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壓力大——控制人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人口老齡化——鼓勵生育、接受移民(中國靠發展生產力)

      人口遷移

      1、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經濟(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政治(政治迫害、戰爭、國家有組織的人口遷移)、社會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視)、生態環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親靠友、逃避歧視)。

      2、人口遷移的意義(效應)

      (1)利:

      ①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

      ②加強文化交流

      ③減輕遷出地的人口壓力

      ④為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動力。

      (2)弊:

      ①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

      ②給遷入地社會管理增加了難度

      3、人口分布與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載力。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資源狀況、生產力水平、開放程度和消費水平。

      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分區

      相同的城市用地類型(土地利用)發生集聚

      (1)商業區: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交通便利,通信發達,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強。 中心商務區(CBD):建筑密集、高樓林立、交通便捷——面積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鐵路、公路經過。

      (3)住宅區:是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區:一般要求環境優美,遠離工業區和商業區。城市建設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

      2、城市地域功能分區形成的原因

      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規模與地域結構、服務范圍

      小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不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小。

      大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大。

      二、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1、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區城市密度大

      (2)氣候——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運輸功能決定城市區位。

      2、社會經濟方面

      (1)農業基礎

      (2)交通條件:沿海、沿江、沿鐵路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軸線。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匯合處。

      交通線的變化,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影響。(如揚州:運河通航時—興,運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軍事防衛、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進城市的形成和壯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標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城市化特點

      ①大城市發展速度超過小城市;

      ②大城市數目不斷增多;

      ③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展快。——大城市化趨勢

      3、發達國家的城市化

      ①特點: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4、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①特點: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趨勢明顯。

      ②我國城市化落后于工業化。

      ③城市發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集聚于少數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規律

      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熱島效應、大氣污染嚴重

      (2)對水文的影響:對地下水——下滲量減少、地下水漏斗區范圍和深度增大。

      對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匯水時間縮短,更易形成洪峰。

      對水質——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對生物的影響:草坪和人工林品種單一;破壞生物棲息地,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2、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生態城市”

      (1)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分散城市職能。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環境。擴寬主干道,建環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鐵、輕軌交通。

      (3)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大力加強綠化建設。

      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一、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光熱、水源、地形、土壤):

      改造——溫室農業、梯田、施肥、澆水。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地租、政策、勞動力)

      市場決定著農業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條件(特別是保鮮和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擴展。

      3、技術因素(育種、機械、化肥、農藥)

      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1、商品谷物農業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等國。

      (2)主要品種:小麥、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機械化生產)。

      (3)形成條件

      自然條件:地勢平坦,耕地廣闊,地廣人稀。

      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發達,技術水平高(機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家庭農場為主

      2、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

      分布: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典型地域:亞洲

      區位條件: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

      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利于耕作

      勞動力:屬勞動密集型農業,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利于精耕細作

      特點:小農經營以家庭為單位;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農業

      主要牲畜和谷物的混合農業。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主要是漁業與林業的混合農業。

      六、傳統工業區

      1、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

      傳統工業區多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我國鞍鋼發展的條件:煤鐵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我國寶鋼發展條件:交通便利、市場廣闊(鐵礦石主要從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進口)

      2、存在的問題

      (1)以重工業為主,生產結構單一;

      (2)原料、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經濟效益下滑;

      (3)環境污染嚴重等。

      3、解決措施(以德國魯爾區為例)

      (1)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和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發展科技:發展科技,促進旅游,繁榮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

      (3)優化環境:消除污染,植樹造林,美化環境

      七、新興工業區

      1、主要新興工業區:美國“硅谷”、日本“硅島”等。

      2、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科技發達、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機場)、環境優美

      八、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大氣的影響: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氣污染。

      (1)全球氣候變暖: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氣中CO2濃度升高

      (2)酸雨:燃燒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國——硫酸型酸雨,發達國家——硝酸型酸雨

      (3)臭氧層破壞:廠礦企業、家庭等使用冰箱、制冷設備等,排出大量氟氯烴。

      (4)光化學煙霧:汽車尾氣排放出的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

      治理思路: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①改善能源消費構成:開發利用水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③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綜合利用,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尋找替代品

      2、水污染:工業廢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體污染——重金屬污染、水體的富營養化

      3、固體廢棄物污染

      九、生產活動中的地域聯系

      包括交通運輸、通信、商業貿易等

      1、重要性

      溝通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動。

      (1)政治意義——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有利于鞏固國防安全。

      (2)經濟意義——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經濟發展。

      2、主要運輸方式

      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

      包括郵政(傳遞信件、物品等)和電信(傳遞聲、像、圖等,包括電報、電話、互聯網)。

      4、商業中心形成的條件

      (1)穩定的商品來源區

      (2)穩定的銷售區

      (3)交通發達

      十、交通運輸布局

      1、主要區位因素

      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

      線路的總體走向決定于經濟因素,而某一段的具體走向可能取決于地形、地質或技術條件。

      2、區位因素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因素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

      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陸域條件(筑港條件,腹地條件,以城市為依托)

      4、機場建設

      (1)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

      (3)要避開低濕地點;

      (4)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用地廣、城市有煙幕等。

      5、公路建設

      (1)平原地區:避開沼澤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發展的關系。

      (2)山區: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十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和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

      (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開展商貿活動,通常會形成較大的居民點。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

      ①不同運輸方式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布局

      ②不同環境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

      北方地勢平坦開闊,聚落多呈團塊狀,形態比較規則,道路呈棋盤式。

      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區,聚落沿河流、鐵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態呈帶狀。

      (3)交通運輸與城鎮分布:河流航運的起點、終點、與其他交通線的交點處常形成城鎮。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如運河航運地位的變化與揚州的興衰、城市中心的遷移。

      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的影響: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運輸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許多商業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結合部。

      隨著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出現各種類型的專業化市場、超市、連鎖店等。

      隨著城市交通的改善,人們出行范圍擴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休閑中心誕生。

      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無人售貨等得到發展。

      高中18種世界地圖讀圖能力培養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于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地圖上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除0°和180°經線外,其余經線都能準確區分是東經度還是西經度。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用0°,30°,60°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劃分為低緯、中緯、高緯三部分。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即東半球經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經度大于20°W,大于160°E。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二者同為東經,則大值在東;二者同為西經,則大值在西;二者一為東經,一為西經,二者之和小于180°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當二者之和大于180°時,東經在西,西經在東。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線凸向規律:凸高則低。

      16、地球上兩點間的最短航線:球面上兩點間的最短距離為兩點所在大圓的劣弧。大圓是球面上任意兩點與球心所確定的平面與球面相交所得的圓。(注:特別大圓有赤道、經線圈、晨昏圈等)。

      若:

      ①兩地處于同一經線圈上,最短航線過北極或南極——最短航線向正北或正南。

      ②兩地處于赤道上,最短航線在赤道上——最短航線向正東或正西。

      ③兩地處同一緯線上,經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線趨向極點——在北半球最短航線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經緯度差計算實際距離:緯度相差1°=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某緯線上的經度相差1°=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為緯度數)。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的關系:正午太陽高度相差多少,緯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每年有兩次直射,正午太陽高度有兩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無地轉偏向力,不能形成臺風。赤道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赤道經過: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亞洲。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瑙魯、厄瓜多爾(基多赤道紀念碑)、哥倫比亞、巴西(亞馬孫河河口)、剛果(布)、剛果(金)、肯尼亞、索馬里、馬爾代夫。

    【高二人文地理知識點與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高二英語學習方法04-10

    高二英語學習方法02-02

    高二英語學習方法【實用】05-23

    高二語文學習方法11-19

    高二學生英語學習方法07-14

    高二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07-14

    高二語文學習方法04-02

    高二語文古文的學習方法04-27

    高二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07-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噜噜久久国产精品12p| 国产91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短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2024最新国产精品一区| 2020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97国产视频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人人福利|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亚洲精品电影网|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