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習教育心得體會4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學習教育心得體會1
《新義務教育法》對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于職守。《教師法》告訴我們: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和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那現在我不會再怎么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于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
另外,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后,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工作中,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范”。對于后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勢在必行的工作。如何做到真正減負?怎么樣做才能減到點子上?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為了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為廣闊、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空間里,接受全面的培養,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除了針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之外,我對學生的作業布置中也丟掉了以前的簡單重復的內容,改為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層次設置不同的作業。
導致師德失范現象的因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而教育學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缺乏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三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四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為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著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樣的師德表現。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需要的是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敬業,對自身不斷充實的高素質、強潛能和綜合知識能力完備的教師。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后,早日成為這樣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教師。
有關學習教育心得體會2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名校》這部電視劇,我記得其中一個片段,講的是張一百老師把自己妻子分娩的全過程刻錄成光碟,作為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一種生命的珍愛教育。母愛的偉大,生命的可貴!
生命、生存、生活,對我們來說,生命是根本,沒有生命,談何生存呢?而生存是關鍵,沒有了生存作基礎,生活不可能稱其為生活了。生活也恰恰是我們擁有生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方向和目標。
盡管張一百老師的教材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真正的實施,但是從中我們不乏發現很多東西,“三生教育”已經引起重視了,也有學校將其納入了現今的課堂中,成為了發展學生德育的一部分!想想看,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事物,哪一樣是沒有生命的?縱觀宇宙,似乎很難找到。很多事物都賦予了一種人性,而其中的人更是高級的了,那么生命對我們來說,又何其寶貴!生命的意義何在?
母親的十月懷胎,誰能體會那種辛苦?母親的分娩,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種給予,一種生命的給予;孩子的出生呢,對一個父母來說,不僅是愛情的結晶,更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如果親眼看到母親分娩的全程,那么你會比看著記錄下來的片段,更加的震撼生命的開始,母親的偉大,也會因此而更加地愛護自己,珍愛生命的來之不易!
還記得“5.12”地震中那個含著母乳存活下來的嬰兒嗎?母親不僅給了她生命,而且為了挽救她的生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孩子,如果你還活著,記住媽媽永遠愛你……”,一條尚未發出的信息,記載了多少感情和愛,傳遞著千言萬語,同時給人們的震撼和啟示也是數不進的`!因此“三生教育”更是引起了眾人的共鳴,所以把其納入學生的德育教育之中,是一種時事趨勢,更是一種客觀需要。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存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體味生命的可貴,生存的美好,生活的樂趣。
生存是一個人生命的繼續,是一個人適應環境的關鍵。
一切空幻中的現實也許是現實中的空幻,只有踏踏實實地邁出堅實的步伐,才能在平淡中尋得一份真,走完人生的每個驛站。存在著是如此的美好,像那天邊出現的彩虹,午夜盛開的曇花等等,雖然短暫,給人留下的不僅是種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彩虹不和白云爭奪天空的碧藍,曇花不和百花爭其斗艷,僅在屬于自己的時間和地盤上出現,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綻放。能夠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如此的美好,不僅可以享受世界的美好,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有的人可能會常常撫往追昔,忘記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忘記了去把握自己,抓住機遇。但那種似幻尤真,似近尤遠的東西,太過模糊,何必去較真兒它是否存在呢?
盡管青春正在漸漸逝去,盡管在規則和潛規則的夾擊中,世故、麻木甚至冷漠不斷侵襲而來,但我時刻告戒自己:打開內心明凈的部分,以一種奔跑的力量,點亮理想的光芒,牽動向上和向善的情懷,永不止息……
雖然高聳入云的的高樓,把天空切割得很碎,人群擁擠,卻彼此冷漠,綠草茵茵,卻只是點綴。太多的秩序,太多的規則,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看似流動性很大的空間,實際上卻很淤堵,一個人想要在這樣的空間里奔跑,非得學會生存不可,不然四處都會碰得頭破血流。
學會生存,在不同的環境之中,在不同的人群之間,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安全感。“三生教育”教我們的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學會生存,體味存在的魅力!
在當今人才競爭的社會里,到處都有優勝劣汰的跡象。我們就是最好的證明,只有平時踏踏實實,認真打下基礎,才能成為眾人中的佼佼者。勝利對于人們來說是公平的,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依靠平時的付出。
“適者生存”,對于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適用的。
孟子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生就是像冷開水沖的果汁一樣,開始的幾口,果汁沒有完全溶化,便帶有絲絲的苦味;過一會兒,果汁基本上溶化,開始有了原味;喝到底的時候,果汁全部溶化,甜味會讓你從頭爽到腳。這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在擁擠的城市,停一下匆忙的腳步,望一望飄揚的旗幟;在人群洶涌的地鐵站,讓一輛列車開過,靜候下一輛車的來臨;在徹夜難眠的夜晚,推窗,接受月光的朗照。
有一份閑淡的心情,無所事事地在太陽下洗瞇著眼睛;把身上那些緊繃著的零件松一松,不緊不慢地東扯葫蘆西扯瓢;心存感恩,手有余溫,樂呵呵地知道前程。
……
這些都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態度。“三生教育”不僅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生存的美好,還讓我們了解到很多生活的樂趣。帶我們發現美,體味生活中的愛,去發現那些細微的感動。花瓣在桌上留下鮮艷的痕跡,使人心動不已;李易安的“舊時天氣舊是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又讓人感慨;甚至《圣母抱基督哀慟像》中圣母臉上那沉睡中含蓄的悲情也深深打動著很多人。
生活是種方向,也是目標。無形中牽引著我們向前邁進。睜開惺忪的睡眼,聞到陣陣香味的早餐;干凈街道旁的青青碧草;困惑時朋友的援手,都讓我們想到了感謝,感謝父母的關愛,感謝小草為環境增添了優美,能讓我們更舒適地生活,感謝朋友之誼……
生活需要我們誠心對待,用心去感悟生活的意義。風雨來了,要守住門。苦難來了,要守住神。面對日常生活的消解,要守住詩。面對夜夜來臨的黑暗,要守住燈。這樣我們才可以禁受住生活的磨練和考驗,使自己變得更堅強,更好地面對生活。
生命為前提和根本,生存為基礎和關鍵,生活為方向和目標,這樣的“三生教育”,不管是對學生還是老師,都有著很大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更好、更全面地宣傳和貫徹下去,把它做到實處,讓我們的世界到處充滿愛,充滿歡笑。
有關學習教育心得體會3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啟蒙,是人生成長的基礎。因此,我們應該為兒童創造健康、科學、快樂的成長空間。夫婦間的互相尊重,長幼之間的關懷與互敬,家人之間的和睦,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工作上的煩惱和不快,我們不能帶給孩子們看。別隨便對孩子許諾不能做的事,從小就要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如今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聰明、更活潑,孩子在成長,我們父母也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吸取新的東西,新的知識。兒童模仿能力極強,他們常常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物,所以,家庭的生活環境,父母的榜樣就是“默默無聞的教育”。
我的女兒七歲了,剛剛上二年級。曾經,先生問他的女兒:“凡凡,你長大以后想要做什么工作?”那時我也在身邊,對這個謎團充滿了期待。看見女兒想了一會兒,大眼骨碌一轉,以極快的語速、極輕松的表情答道:“在家炒股!”那一刻,我懵了!本人為自由職業者,時間比較自由靈活,經常看電腦前的股票。坐在電腦前炒股票,她一定是覺得輕松愉快的事,于是便把它選為自己未來的理想職業。自那以后,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言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增減和調整。努力做到:面對孩子,不要看股票,不要玩游戲,不要上網聊天,不要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這樣,我就有更多的空閑時間,我開始嘗試做各種小點心。如今,絕大多數的中式小吃對我來說都不是難事,自我吹噓啊,手藝還不錯,呵呵。近來,我也學會了做生日蛋糕。多學了一門手藝,孩子也很喜歡看我做點心的過程,有時還一起幫忙,加上她自己的`創意,我們彼此都很高興,吃起來更是美味可口。可見,我們父母平時所做的一切,孩子都在看著,同時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我們應該用好的環境和榜樣來影響、熏陶孩子。
“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公開課第八期學習體會3。
大家都說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好的家庭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下面談談我的教育心得:
幫助孩子端正自己的態度。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責任感,讓孩子明白每天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是他必須要做的,是他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做的,就像爸爸媽媽每天工作時應該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一樣,家長也應該幫助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重要性的認識,讓孩子明白做家庭作業是學好知識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學習的延續和拓展,是鞏固知識、提高成績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并非可有可無。
努力提高幼兒的興趣。
愛好是影響人的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可以使人喜歡從事某種活動,但是有些孩子學習興趣不強,學習意識差,所以他們每天做作業都是硬著頭皮與老師和家長打交道,能夠拖后腿,能不能做就盡量做。針對此類孩子出現的作業問題,家長應從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想辦法改變孩子“大人逼我學”的狀態,讓孩子主動地“我愛學”,“我要學”。
第三,用心做作業。
有些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沒有全神貫注的投入,“附加動作”太多,一會兒東張張西望,一會兒摸摸那玩玩那,還有一些孩子喜歡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寫作業,或者喜歡一邊聽音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零食,這樣三思而后行,當然不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和效率。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做作業時集中精力,不要做與作業無關的事情,不要讓孩子的桌子上放一些讓孩子分心的東西,不要在孩子做作業時打擾孩子:“今天在學校的表現好不好,有沒有被老師表揚”、“肚子餓了沒有,要不要吃點心”、“做幾道?還要多少人?”
安排合理的作業時間。
家長應教導和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和處理日常作業,如:在學校要抓緊作業,能在學校完成的不要全部帶回家;放學后不要玩手機,要等到孩子精力耗盡,才去做作業;在做作業之前,要事先準備好學習用具(膠帶、水彩筆、白紙、書等等),不要等到用完了,再臨時找一找;在做作業時,要先看清題目,先審題,再動筆;不要在做完題目以后才發現自己做錯了,或者沒有按照題目的要求去做;做作業時,遇有不會的題,可先繞一圈,再做其他會做的題,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注意勞逸結合的原則。
兒童做功課是要動腦筋的,如果孩子連續思考問題的時間長了,不能休息,大腦就會疲勞,出現大腦運轉速度慢的現象,這時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出錯率就會增加,此時如果讓孩子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效率反而會提高。小學生連續做作業一般不應超過半小時~1小時。
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
同時快速而準確地完成作業也需要一些基本的能力,例如小手肌的靈活、手眼的協調等等,而有些孩子由于協調性差,作業時經常抬頭低頭看,導致讀寫效率和準確度下降,導致作業速度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加強他們的視覺和動作協調能力的訓練,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課余活動,比如籃球投籃,打乒乓球,剪紙,走迷宮,跳繩,滑冰等等。
先復習再做作業。
任務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熟練記憶所學的生詞,語法,定義,定理和公式等,從而使所學的知識更加鞏固。兒童完成作業的好壞,是建立在老師對課堂所教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的,如果課堂知識不掌握,所學內容不能消化和理解,作業自然就做不好,所以,為了順利完成作業,可以要求兒童先看書,再參考資料,復習完后再動筆寫作業,而不是圖省事,回家拿筆寫作業。
所以筆者認為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正確的方式來影響和教育孩子,讓孩子在家中感到輕松、愉快,從而使孩子保持健康、積極的情緒。
有關學習教育心得體會4
我很感謝校領導能夠為我們青年教師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雖然我已有四年的教學經歷,但我在教學常規和教學方法技巧等問題上,還是有很多欠缺之處,所以我迫切需要學習和提高。慶幸的是,領導們對我們新來的老師非常關心,從實際出發,從細微處出發,針對具體問題,精心安排了這次培訓,其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新教師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這一良好的學習機會,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郭校長等多位領導精心準備了這次培訓的內容,新教師培訓心得從各方面對我們進行了指導,尤其在職業道德素養方面。郭校長提出:新教師要盡快做到“入格”,適應學校的工作環境,端正態度,以積極的精神面貌工作和學習。這點我感受頗深:到現在為止我在談固小學這個大集體里工作學習快一年了,剛踏入這個集體,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對新的生活、新的環境、新的責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生疏,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和他人的接觸,這種心理很快離我而去,我感受到了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力量。每位領導、每位老師都是那么的愛崗敬業,愛校愛教愛生,都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責,他們的這種責任心給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我就暗下決心一定盡快轉變自己的角色,適應新的環境,融入到這個大集體中,踏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工作,為我們的大集體增光,也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添彩。
這次培訓像一陣及時雨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新調入上崗教師培訓心得和動力,而且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一是鼓勵我要趕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環境等;
二是鼓勵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的那種生活態度;
三是鼓勵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
四是鼓勵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做教學的佼佼者,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對新的開始,我想我會努力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切合點,讓自己充滿師愛,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談固小學這片沃土上不斷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08-06
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05-18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精選]07-07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07-13
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03-02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模板05-09
學習師德教育心得體會08-01
關于學習教育心得體會05-12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優秀)07-08
學習保育與教育的心得體會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