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活動情況總結
一、整體情況
據統計,全市16區縣及燕山地區在節日期間開展主題文化活動72項,活動大致可分為7類,即賞月祭月活動、演出、展覽展示、講座、戶外文體活動和詩會筆會征文等其它活動。其中賞月祭月活動11項、演出25場、展覽展示13場、講座6場、戶外文體活動4項、詩會2場、筆會征文等其它活動11場,參加人數達26.76萬人次。
各主辦單位積極挖掘有益的節俗文化內涵,結合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積極利用和開發豐富的節日資源,不斷創新和豐富節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突出地域性,保持民俗性,體現時代性,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在體現人文關懷、增添節日魅力、展現傳統文化的感召力上下功夫,吸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
二、活動特點
今年全市中秋節文化活動具有幾個鮮明特點:
(一)首次發布中秋形象大使、深受京城百姓喜愛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中秋節前夕推出北京中秋形象大使——兔兒爺的平面形象。該形象的發布拉開了北京2010年中秋系列活動的大幕,并成為中秋系列活動中的最大亮點,最富創意的活動,其影響范圍大,傳播范圍廣,傳播效果好,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呼應,充分調動了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關注和回歸。
以大型兔兒爺燈亮燈作為20XX北京市中秋系列活動啟動的標志,兔兒爺形象又以一種更為生動活潑的,更富節日喜慶色彩的方式呈現在北京市民面前,完成了兔兒爺形象從平面到立體的轉變,使兔兒爺形象更加具象化,更加具有喜慶感,成為北京中秋一系列活動現場的標志性文化形象,使極具地域代表性的節俗符號深入人心。
為了更廣泛的推廣北京中秋特有的習俗和兔兒爺形象,非遺中心還推出了北京中秋童謠,并在各主要活動現場發放兔爺形象和中秋童謠卡。
(二)賞月祭月主題活動特色鮮明,傳承獨特的中秋文化
全市中秋期間共舉辦以賞月祭月為主題的活動11項。9月21日在西城區月壇的“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祭月、賞月活動古時皇家祭月盛典之地---月壇首次恢復了皇家祭月儀式,展現人與自然的美好共通,充分體現人月兩團圓的和諧意境。月壇公園作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重要場所,祭月傳統已有百年歷史,此次在園內搭置仿古“月壇祭臺”,通過“夕月盛典”祭月典禮重獻中秋皇家祭月禮儀,現場觀眾不僅可以親眼目睹莊嚴肅穆的皇家祭月禮,深入了解中秋文化歷史,且進一步積極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訴求。此外,豐臺區第三屆“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東城區“同賞明月 共度中秋”等活動均選擇中秋最有代表性的活動作為主要內容,達到傳承和傳播中秋文化的目的。
(三)社區居民歡聚一堂、團圓小家和諧大家
中秋節期間,各區縣通過以社區為落腳點,積極開展慶中秋活動,以更好地服務于百姓,滿足普通市民的節日文化需要。根據社區人口構成和背景,朝陽區呼家樓社區組織邀請了100戶家庭在文化館廣場歡聚一堂,拍攝全家福,同賞民俗秀,共度和諧中秋。此外還有東城區的社區鄰里節“親情家書”活動、海淀區的“迎中秋”文藝晚會和第五屆龍潭燈會。這些活動采取生動多樣的親民活動,體現政府和民間的和諧互動。通過引領居民廣泛參與社區活動,讓小家與大家架構親情,連接紐帶,為構建社區和諧文明創造良機。
(四)節日搭臺,非遺唱戲,最傳統的北京中秋
借助傳統節日的假期,各區縣利用節日平臺,進行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講座活動,如東城區和西城區分別舉辦的非遺項目專場演出、非遺項目展示活動,順義區的非物質文化
遺產展覽傳統手工技藝展示和通州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舞蹈項目及民間花會表演等,將平時不常見的非遺項目送到大眾身邊,讓更多人了解身邊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活動情況總結】相關文章:
中秋節活動情況總結06-30
關于中秋節活動情況總結06-30
中秋節活動工作情況總結樣本09-22
活動開展情況總結03-07
中秋節活動工作情況總結(精選16篇)09-22
讀書活動情況總結06-19
學校家訪情況活動總結06-18
教研活動情況總結09-21
教研活動開展情況總結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