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知識點總結
充實的學習生活又將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寫一份知識點學習總結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份精彩的學習總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知識點總結
1、動物的行為
動物在其生活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如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攻擊行為等。
(1)動物行為的多種多樣:取食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領域行為、社會行為等。
(2)從行為獲得的途徑看,動物的行為分成:
a.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
b.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2、動物的學習行為
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在環境因素作用下,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動物和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動物和人與環境保持平衡、維持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也是適應環境的手段。
動物要在后天環境中求得生存,除了要依靠先天遺傳的種群本能行為外,還必須通過學習獲得個體經驗,后天學習行為可適應相對迅速的變化,與先天本能相比,其意義要重要得多。另外,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所占的比例越大,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于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
動物的學習行為包括推理學習、聯想學習、印痕學習、模仿學習、習慣化學習五個方面,隨著物種進化水平的提高,動物的學習能力及學習在生活中的作用都不斷提高,而本能行為的作用則相對減弱。
3、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一、動物行為的共同特點
(1)無論哪一種動物行為,都是一個運動、變化的動態過程,并且包括動物身體內部的生理活動變化。
(2)動物行為與環境密切相關,對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作用重要。
(3)每種動物行為的產生,都是動物體的神經系統、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激素協調作用的結果。
二、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1)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身體里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動物的本能是生下來就有的行為,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同時也因為這些動物體內具備了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
(2)后天性行為:不是動物生來具有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動物的后天性行為。動物越高等,形態結構越復雜,后天行為也復雜,而且后天性行為在動物的活動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本節教學內容在生物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為: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從教材的內容上看,本課從觀察寵物入手,從生活實際出發,以感性認識為基礎,進一步探討有關問題,提高認識,促進今后的學習。因此,確定本節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嘗試編寫探究實驗報告。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參加探究活動,培養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鼓勵創新;在問題探討中,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認同人類學習和自身學習的重要性;探究實驗的實施。
難點:探究實驗材料的準備和操作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動物世界》節目片段;經過整理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及關鍵圖片,并制作成課件;教材中“資料分析”中的圖文制成的課件;動物行為相關資料課件;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關鍵步驟制成的課件,及采集和飼養資料;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布置學生準備。
學生準備:整理過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及記錄;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查找有關菜青蟲的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教學思路
知識源于生活,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深入生活,認識生活,在生活的體驗中汲取成長的營養。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動物有過接觸,因此,同學們都能列舉出一些動物的行為。通過課前一個月時間的觀察和《動物世界》節目片段的精彩回放,增強了感性認識。因此從敘述觀察到的動物行為入手,區分哪些是生物生來就有的行為,哪些是通過環境作用,由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再看資料分析材料,進一步學會區分認識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然后探究一種動物的行為,加深理解動物行為的成因,最后播放《動物世界》精彩片段,拓寬視野,增強趣味性,收到課雖盡意未止的效果。
動物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如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許多行為都有較強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學生,但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教學中要以此為主線,精心設計,并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探究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和實施個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學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動,倡導創新,合作交流。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只是引導、點撥、協助、積極參與的旁觀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動獲取,積極探索,提高能力。
課堂實錄
主講教師:齊素杰
學 校:盤錦市第二完全中學
授課班級:八年六班
授課時間:20xx年9月
授課過程
第一課時
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喜歡這個片段嗎?在這個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動物的什么行為?同學們可以隨便議論一分鐘。
生:議論。
師:這些動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見到,我們非常感謝這個電視欄目帶給我們這么多的動物朋友,感謝那些科學工作者們,為我們大開了眼界,一飽眼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小動物,一個月前我們已經約定好,和這些小動物近距離接觸,并把你觀察到的小動物活動情況記錄下來,進一步整理,做了這件事的同學請舉手。
生:幾乎全部參加了這項活動,很興奮地舉起手來。
師:很好。老師也很喜歡小動物,我也同樣寫了觀察日記。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組內交流你的觀察所得,讓你編制的“動物世界”回放給大家,好嗎?
生:好。
師:在交流過程中我們注意評判,誰的更細致,更生動,全班推選兩名同學在班級交流。
(孩子們講得更起勁了,惟恐不被推舉出來,因為日記里凝聚了孩子們辛勤的汗水與歡樂。幾分鐘后孩子們停了下來,表明交流完成,推舉結束。)
師:兩名代表將你們的觀察所得呈現給大家,語言盡量生動些,好嗎?
生:我觀察的是奶奶家剛出生的三只小貓,它們全都是一身黑白相間的毛,那毛柔柔的,很可愛。剛出生的四五天,它們眼睛一直不能睜開,我想去幫它們把眼睛扒開,奶奶說不可以,要等它自己睜開才行。在這些天里,小貓幾乎就知道吃、睡,一直不離開貓媽媽,把它從貓媽媽身邊拿開,它就叫個不停,直到放回貓媽媽身邊她才安靜下來。貓媽媽的身體對它們來說,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穩妥的避風港。此時它們的活動空間就是這個窩,在媽媽身邊鉆來鉆去的。貓媽媽經常用舌頭舔小貓的全身,為它們梳洗打扮,希望它的孩子們漂亮,惹人喜愛。小貓吃奶的時候很不情愿讓人靠近,貓媽媽會發出警告,那聲音好有威嚴,令人生畏。五天后,三只小貓陸續睜開了眼睛,它們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隨著視力的發育,四肢力量的加強,他們的活動空間加大了,試著到處觀光,不放過任何一個“景點”。除了吃奶,還能吃爛粥,精力充沛起來,更活潑可愛了。近幾天,我一到那里,叫它們三個的名字,它們就向我走來,象闊別已久的老朋友一樣。匯報完畢。
師:細心的觀察,愛心的融入,使你多了三個貓朋友,恭喜你!
生:我觀察的是小雞。我很幸運,兩個月前鄰居李奶奶家母雞正在孵蛋,二十一天后我聽到了小雞的叫聲,我趕緊過去看,窩里已經有七、八只小雞了。這時剛好有一只蛋被啄開一個口,口越來越大,小雞的頭從里面探出來,它身上濕漉漉的,緊接著兩只翅膀也出來了,后面的蛋殼對此時的它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了。它用翅膀和頭部與束縛它的半截蛋殼抗爭著,但僅僅幾分鐘它就成了勝利者,它試著站起來,抖了抖潮濕略顯光禿的身體,可動作剛進行了一半就摔了一跤,它勇敢地站起來試著邁步,剛走兩步又摔了一跤,看來要站穩、走路對它目前來說還真不容易,但它學得很快,一會的工夫就能走很快了。它從啄開蛋殼的那時起就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仿佛在宣布它的出世。因為它的出世過程被我一覽無余,很巧,所以我叫它“巧巧”,在它翅膀上系條彩線便于和其他小雞區別。雞媽媽從窩里出來吃食了,咯咯地叫著,巧巧聽了趕緊跟過去,啄食小米,喝水,仰脖咽下去,儼然象個吃喝老手。幾天后,小雞們已經能從窩里跳上跳下了,也能到院子里活動了,但是一聽到大的響動就逃向媽媽身邊。會被淘氣的小貓追得落慌而逃;會從別的小雞嘴里搶吃同一條蟲子;會在吃的時候防著人家來搶。有一次巧巧在聚精會神地吃東西,我大聲一喊,它被嚇得打個趔趄,然后沖著我叫個不停,好象在和我理論。它們長得很快,現在羽毛豐滿多了,每次我去看它們,都被它們圍起來,尤其是巧巧,不知道它把我當成了媽媽還是食源了,緊跟在我身邊,有時我突然停下,它煞不住腳,或撞我腿上或向后坐在地上。我先說到這吧。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教學實錄
(孩子們已經笑得不行了,我被他們同化了,呵呵。)
師:好乖巧的巧巧,好頑皮的你,謝謝你帶給我們的精彩回放。
(看得出孩子們意猶未盡,但是時間關系只能到此為止了。)
師:現在老師把觀察過程中拍攝下來的一組圖片奉獻給大家,看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觀察到了動物的哪些行為?這些行為是動物一生下來就會的嗎?
生1:攝食行為,如雞吃米。
生2:運動行為,如跑、走、跳、爬等。
生3:防御行為,如斑馬看到獅子就跑掉。
生4:繁殖行為,如母雞孵蛋。
生5:貯食行為,如螞蟻將食物搬入洞中。
生6:攻擊行為,如雄象海豹為爭奪領域而戰斗。
師:說得都很準確。哪些是一出生就會的呢?
生1:小貓吃奶,小雞啄食,睡覺等,是一出生就會的。
生2:母雞孵蛋好象也是生來就會的。
生3:老師,母雞孵蛋不是生來就會的吧,應該是和其他孵蛋的母雞學的。
生4:不對,單獨養的.母雞也會孵蛋呢,我家養的那只母雞已經孵過一次蛋了,它不曾和任何孵蛋的母雞接觸過,這說明母雞孵蛋的行為是生來就會的。
(通過這場爭辯,母雞孵蛋是否是先天性行為已然明了。)
師:這是一場有價值的爭辯,在爭辯中我們找到了可信賴的答案,在學習方面我們需要這種探索精神。
(既學到了知識,又鼓舞了士氣,端正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更濃,自主性更強了。)
師:生來就有的行為我們稱它是什么行為?而由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叫什么行為?
生:前者為先天性行為,后者為學習行為。
師:是什么原因使它們有了先天性行為了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三十二頁尋找答案。
生:因為動物體內有遺傳物質,遺傳物質決定了動物生來就有這些行為。
師:沒有這些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是否能建立起來呢?
生:不能。學習行為要以先天性行為為基礎,通過環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
師:回答得很好。請同學們在書中概念處做好標記。下面我們共同看一組資料片,邊看邊思考以下問題:
1.區分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后天性行為。
2.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對比分析資料3和資料4,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
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學習行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嗎?
(學生觀看資料片,思考,想好就可以回答問題了。)
生:第一題,資料1和3是先天性行為,資料2、4、5是學習行為。資料1和3中小袋鼠和小鳥的行為都是不用學習就會的,是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而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釣取和摘取食物,是在遺傳因素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師:回答正確。
生:第二題,資料1和2的動物行為都對動物自身的生存有好處,資料1中剛出生的小袋鼠如果爬不到母袋鼠的育兒袋中吃奶,就很難存活,所以幼袋鼠的這種行為是它存活的基礎;資料2中的蚯蚓經過多次的嘗試和錯誤后,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是對環境的適應,使它能更好地生活。
生:老師,是不是學習行為越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呢?
師:你想的很有深度,很好。誰能回答這名同學提出的問題呢?
生:我想一定是的。比如說小松鼠學會爬樹,在樹上吃東西,做窩。這樣就逃避了比它強大的動物捕獲,適應環境生存下來。再比如說,貓學會用尾巴放到水邊釣魚,使它的食物來源更廣泛。再比如說,剛才的資料片中大山雀學會偷喝牛奶,使它能輕易獲得大量的、優質的食物,對大山雀們來說,無異于天上掉餡餅,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得更好。
生:老鼠吃東西時戒備心很強的,它的一對鼠目不停的轉,耳廓張開,隨時準備逃離,它之所以有這些行為,也是它對環境的適應啊,因為以它為食的動物種類和數量實在可觀啊。
生:還有,我們的祖先學會了鉆木取火,少挨凍,多吃熟的食物,生活質量有了提高,比從前更適應環境了。
生:我們的祖先還制造了火藥,抵御侵略的能力增強。
生:通過學習,科學家還發明了蒸汽機,利用產生的能量做好多事情。
生:通過研究,人類利用仿生學制成了飛機,拓寬了活動的空間。
生:在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也成功地發射了宇宙飛船,更深入地向未知領域邁進。
師:對呀,你們說得太好了,簡直是把人類──高等動物的學習史、發展史展現給了大家。人類同動物一樣,正是在不斷學習中進步,不斷探索中前行,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人類的發展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歲月,每一項發明創造都凝聚了前輩們辛勤的汗水,印上了他們奮斗的足跡,做為青少年的我們,現在應該做好哪些事情呢?
生:發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
生:努力學好每一科課程,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技能,爭取將來有大作為。
生:我們不但要搞好學習,還要有一顆愛心,愛親人,愛家鄉,愛祖國,愛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
師:是的,學習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我相信,通過努力你們會實現你們的理想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師:如果沒有這些學習行為又將如何呢?我們繼續答題吧。
生:第三題,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基礎,是種族延續的保證。但是資料3中小鳥喂魚的行為對小鳥本身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并沒有什么益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浪費。
師:有道理。
生:象這種哺育后代的繁殖行為是有階段性的,到一定時期就會消失。如果動物沒有學習行為,一旦親體的繁殖行為消失了,就要忍受饑餓,生命將結束,物種將滅絕。所以只有先天性行為是不行的。
生:要想生存,就得象大山雀那樣,自己奮斗,尋找出路,才能不被淘汰掉。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教學實錄
師:那我們就做個不偷東西的大山雀吧。(孩子們都笑了。)接著看第四題。
生:蚯蚓、大山雀、黑猩猩比較起來黑猩猩更聰明,思維更復雜,所以學習能力更強。
師:在同樣條件下培養黑猩猩釣取食物,它們的學習速度是否相同呢?
生:不可能相同。
師:對,不同種動物或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之間學習能力是不同的,能說一說差別的原因嗎?比如說:結構因素、形態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
生:遺傳因素。
師:具有了遺傳因素,子代就一定能象親代那樣嗎?留做課后思考吧。回想本節內容,我們學到了什么?請總結。
生:(三名同學)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先天性行為,什么是學習行為,及兩者的區別。通過比較知道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基礎,是種族延續的必要條件,而后天的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由此我們得到啟示;人類要認識世界,就必須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師:大家總結得很全面、很透徹。今天的課結束了。
生:作業。
第二課時
探究實驗──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師:一起回憶探究實驗有哪幾個環節。
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師:今天我們以菜青蟲為例,探究動物的行為。我們先來熟悉我們的探究對象。
生;(介紹菜青蟲)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卵經過大約一周左右時間發育成的幼蟲,它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為食,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長大后變為蛹,最終羽化成菜粉蝶。
師:展示學生采集和飼養蟲卵的錄象片段。
生:對照屏幕介紹采集和飼養過程。在十字花科植物葉片的背面找到的蟲卵,連同葉片一起采集回來,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飼養,4~5天相繼發育成了幼蟲。
師:萬事具備,開始分組實驗。
生;逐個環節進行。
師:巡查。
(掌握實驗進行情況,對共性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在“討論和完善計劃”這個步驟,同學們的疑問比較多,有必要提請全班討論,迅速解決。)
師:出示討論題。
討論題1:為什么要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直接從十字花科植物葉片上采集幼蟲做實驗不可以嗎?
生:不可以。因為我們探究的是菜青蟲的取食行為是先天性的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如果直接用菜青蟲做實驗,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葉片的行為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后來學的就不能確定,實驗的可信度降低。
師:有道理。
討論題2:怎樣對菜青蟲卵進行隔離飼養?
生:要模仿它自然生活環境條件飼養,如光照、溫度、濕度、充足新鮮的食物等。
生:要多取些卵,保證幼蟲的數量。
師:想得很全面。
討論題3:選擇哪些種類的葉片較好?
生:選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
師:只選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可以不?
生:不可以,要用其他植物的葉片做對照才能說明問題。
師:選上面帶毛或刺的葉片可以不可以?
生:不可以,這樣不能確定是毛或刺影響了菜青蟲取食還是菜青蟲根本就不取食這類植物的葉片,所取的葉片要和十字花科的葉片相似,軟、光滑、闊葉等。
師:討論題4:實驗用的葉片和濾紙等應當一樣大嗎?
生:要一樣大,不要因為葉片的大小不同影響菜青蟲的選擇。
師:討論題5:濾紙的顏色要和菜葉一樣嗎?
生:象上一個問題一樣,要避免其他因素對探究問題的影響。
師:討論題6:用什么方式讓菜青蟲對不同的葉子或濾紙進行積極選擇?
生:要在菜青蟲饑餓狀態下實驗,這時它會積極地去找食物,效果要好些。
生:真葉和假葉與菜青蟲的距離要相同。
生:葉片還不能離菜青蟲太遠,要讓菜青蟲容易找到。
師:很對。
討論題7:對照實驗要在同樣的時間和地點來做嗎?
生:是的,要在相同環境條件下進行,保證實驗的嚴謹有效,更有說服力。
師:誰來說說你們組的實驗計劃,讓大家參考一下,好嗎?
生:
1、挑選20條肥壯的菜青蟲。
2、準備大一些的培養皿。
3、兩片小白菜葉,兩片菠菜葉,兩片萵筍葉。
4、將選好的葉片擺在培養皿的邊緣,將20條菜青蟲放在培養皿的中央,距葉片大致1 cm。
5、認真觀察,并做好記錄。
師:大家認為他們的計劃如何,可行嗎?
生:可行。也可以把小白菜葉、菠菜葉、萵筍葉換成浸有十字花科植物葉汁液的濾紙和沒浸汁液的濾紙。
師:當然可以,請繼續實驗。
生:開始實驗操作。
師:巡視,以積極態度旁觀。
生:觀察很認真,記錄很詳盡。
(實驗結束了,結果已經出來。)
師:針對實驗現象,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呢?
生:菜青蟲的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師:為什么這樣認為呢?
生:實驗用的菜青蟲從出生就沒和外界接觸過,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葉片的行為,是它出生后就會的,而不是根據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是由體內遺傳物質控制的。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教學實錄
師:各小組表達交流實驗中成敗之處,互相借鑒。先談失敗。
生:實驗用時較長,可能是葉片不很新鮮,不很吸引菜青蟲吧。
生:我們用時也長了些,可能是濾紙浸得太濕了,葉的氣味小了吧。
生:我們開始時不小心,培養皿中滴上了水,菜青蟲在里面爬行得很慢,也影響了實驗速度。
生:我們的20條菜青蟲可能不餓,有12條在菠菜葉和芹菜葉那邊呆了半天,不過沒有取食行為,后來才慢慢爬向白菜葉那邊,影響了我們實驗的速度。
生:我們取菜青蟲時,可能拿捏得緊了一點,有幾條直到現在也沒爬向任何葉片取食。
師:雖然我們有失敗,但可貴的是我們找到失敗的原因,這次失敗是我們下次成功的基礎,失敗是成功之母。有哪些成功之處呢?
生:所用的菜青蟲數量比較適合,能說明問題。
生:我們把小白菜葉、菠菜葉、萵筍葉做了修剪,形狀、大小相同,但是并沒混淆菜青蟲的“視聽”,最終它們各個都找到了小白菜葉,象做游戲一樣,很有趣的。
生:我們組是這樣做的,選用了小白菜葉、菠菜葉、萵筍葉、芹菜葉還有浸入大白菜葉汁液的濾紙和被染料染成綠色的濾紙,為菜青蟲設置了“迷魂陣”,可它們尋尋覓覓,最終還是找到了小白菜葉和浸有大白菜葉汁液的濾紙,邊休息邊香甜的吃起來。
生:我們把菜青蟲編為兩組進行實驗的,一組是比較大的菜青蟲,一組是比較小的,把它們分別放入并排的兩個培養皿,我們除了觀察它取食哪類植物的葉,還比較了它們尋找食物的速度,大菜青蟲爬行很快,找到食物也快,取食速度也快。由此我們想到:一定要讓自己快些成長起來,讓國家強大起來,否則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師:這么多的優點足可以使我們再做這個實驗時錦上添花,并且有了這么深刻的認識。萬物皆思均有得。我們要象剛才這名同學一樣,做個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
(播放《動物世界》精彩片段,結束課。)
生:整理實驗材料,填寫探究報告。
案例評析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科學,應該讓學生多觀察,有了感性材料,才能構建出理性的認識,才能將知識更好地內化。
遺傳物質的基礎知識在前面已經有過介紹,因此本節的教學內容難度不大。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與學生的交流、問題的提出、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等都努力在營造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的馳騁的空間,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是享受,樂學親師。而教師則以引導、點撥、協助學生為主。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時都得到了老師的鼓勵、積極的評價和引導,或語言,或目光,或肢體動作,使孩子們有勇氣說,表現欲更強,更積極思考,更主動求知探索,這樣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課堂節奏上再快一些,資料再精一些,課上時間會更充分,這是本課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改進。
齊素杰老師的這節課很融洽地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盤錦市的“定向自學、釋疑探究、互測自結”的教學模式及魏書生的“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學習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教師創造了學生發展的良好環境氛圍,使學生能夠提出“是不是學習行為越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呢?”等有很高思維價值的問題。建立了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開放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欲望才會如此強烈,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在進行心智的交流。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反思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是八年級生物新教材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第一課時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并能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這堂課我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為指導,采用了“資源利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模式,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教學,通過學生調查、資料收集、小組討論和自主學習,實現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養成教育。
圍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一主題,我讓學生根據自己飼養小貓或小狗的實際經驗、發表意見,互相交流。這個過程不僅使得部分同學的思維流暢和表達能力得以訓練,而且對于所有的學生來說,通過部分同學的展示,都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使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教科書上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課堂教學中,首先配合多媒體課件播放了兩段錄象,通過直觀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概念等基礎知識。緊接著,我又組織學生對教科書上的4個資料進行分組討論,這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小組討論結束后,各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加以簡單說明,對其他各組同學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所有同學可以點評和補充各組展示的成果。學生們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參與調查、、討論交流,相互學習,汲取并互補了各自的經驗,從被動的“知識容器”變成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資源的開拓者,合作的意識、自主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在學習體驗中生成新的問題,在爭論中解決問題,這讓他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
不足之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少數同學參與意識淡薄,我也想激勵他們參與,但是效果不夠明顯。今后教學中,我會加強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使少數基礎差的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證券自營業務的禁止性行為要點08-19
規范辦學行為和教師教育行為的自查報告09-24
高中知識點復習和學習方法10-02
VR將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10-20
怎么確定工作結果和關鍵行為10-24
初中物理電流和電路知識點總結08-26
大學生學習生涯和求職總結09-09
2017證券從業考試考點之虛假陳述、信息誤導行為和欺詐客戶行為08-29
小升初語文知識點工夫和功夫的知識點歸納12-07
高中化學有效學習行為的實踐探討論文07-17